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6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71.
粗壮光叶拟单性木兰(Magnolia nitida var. robusta)被转移到拟单性木兰属,升级为种的等级。它与光叶拟单性木兰不同,特征是:长叶片,长叶柄,雌蕊短于雄蕊(相反,雌蕊长于雄蕊),花两性或雄性(花两性),被片乳白色(黄色),附属物尖(3.-3.5mm)。  相似文献   
172.
采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相结合,对山东丹参、丹参、南丹参发育良好成熟的花粉粒进行比较观察。结果表明:花粉粒形态、大小和外壁网状雕纹特征均具有较显著区别,首次为山东丹参新种积累孢粉学资料、确立其在植物分类学上的地位以及研究其种质,提供花粉形态的重要依据;丹参和南丹参花粉粒形态特征及外壁网状雕纹与前人报道相一致,为揭示山东丹参与丹参、南丹参之间的亲缘关系及种间分类鉴定提供了孢粉学依据;也为山东丹参药用植物新资源的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3.
利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了分布于广西北部湾沿岸的三种主要海草(矮大叶藻、二药藻和喜盐草)的茎叶解剖构造。结果表明:(1)三种海草的叶片结构和根状茎均有发达的气腔组织,叶肉及皮层细胞数量较少,且胞间隙明显;(2)叶肉及皮层中夹杂有纤维群,皮层薄壁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木质化现象;(3)维管束结构简化,主要起机械支持作用而非输导功能。这些特征反映出矮大叶藻、二药藻和喜盐草对海洋环境中海浪和潮汐冲击、光等胁迫的高度适应。  相似文献   
174.
采用PCR技术扩增水稻根UV B敏感基因2.1(ROOT UV B SENSITIVE 2.1,RUS2.1)四个不同片段[OsRUS2.1(1 1317),OsRUS2.1(1 138),OsRUS2.1(139 879),OsRUS2.1(880 1317)],连接到T载体pMD18 T Simple上,测序无误后分别亚克隆到猎物表达载体pGADT7上。结果表明:四个OsRUS2.1基因片段的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读码框正确;分别转化这四个猎物表达载体于酵母感受态细胞Y187中,用LacZ、MEL1活性检测法和营养缺陷型培养基SD Leu DO培养法进行自激活检测和毒性检测,结果表明构建的四个OsRUS2.1不同片段的猎物表达载体对酵母菌株Y187均没有转录激活活性和毒害作用,可用于后续研究。  相似文献   
175.
中国木犀属植物叶脉形态及其分类学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观察了中国木犀属植物4组19种叶脉形态。主要分析木犀属植物叶片脉序走向,脉序为环结曲行或半直行羽状脉。二级脉急转曲行或半直行,叶脉分支一般为4级,少数5级。盲脉1~2次分支,少数3次或不分支。仅柊树叶缘末级脉汇合成边脉.部分叶缘具齿,叶缘齿性状不稳定,因其内主脉不同而在本属种间表现出一个连续的变异过程。圆锥花序组与李榄属和木犀榄属从叶片脉序特征方面表现出较近的亲缘关系。四个组的叶脉形态在演化上关系上与花粉形态表现相一致。编写了叶片脉序特征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176.
本文记载了中国西南牡竹属二新种,席竹DendrocalamusexilisXiaetChia,钓鱼竹DendrocalamusguiyangensisXiaetCia,并对妈竹BambusaboniopsisMcCl.、大眼竹B.eutuldoidesMcCl.、撑篙竹B.pervariabilisMcCl.、紫秆竹B.textilisMcCl.cv.Purpurascens和佛肚竹B.ventricosaMcCl.的花作了补充描述.  相似文献   
177.
木兰科(Magnoliaceae)的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木兰科为亚洲-美洲间断分布科,全世界有15属,24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从喜马拉雅至日本,向南达新几内亚及新不列颠;少数种类分布于北美东南部、中美至南美巴西.中国有11属,约99种.木兰科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根据木兰科的化石记录、系统发育和现代分布,推测其起源时间为早白垩纪,甚至更早.起源地可能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并由此向外辐射,向东经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经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向西经西亚、欧洲,通过格陵兰进入北美,然后到达南美;向南经印度支那、马来西亚,直至新几内亚.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形成是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南美的木兰科是从北美迁移而来.  相似文献   
178.
木兰科(Magnoliaceae)的起源、进化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木兰科为亚洲-美洲间断分布科,全世界有15属,246种,主要分布于亚洲东南部的热带、亚热带地区,从喜马拉雅至日本,向南达新几内亚及新不列颠;少数种类分布于北美东南部、中美至南美巴西.中国有11属,约99种.木兰科的现代分布中心在东亚-东南亚地区.根据木兰科的化石记录、系统发育和现代分布,推测其起源时间为早白垩纪,甚至更早.起源地可能在中国的西南地区,并由此向外辐射,向东经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经白令陆桥进入北美;向西经西亚、欧洲,通过格陵兰进入北美,然后到达南美;向南经印度支那、马来西亚,直至新几内亚.东亚-北美间断分布的形成是受第四纪冰期的影响;南美的木兰科是从北美迁移而来.  相似文献   
179.
水松地理分布及其濒危原因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广东、广西、江西、湖南、福建、四川和云南等省区和越南。根据野外调查、查阅标本和文献,结合水松的化石分布资料,对分布区内水松的生长状况和分布区的自然环境概况进行了分析,讨论了温度、雨量、光照和土壤等生态因子对水松地理分布的影响。导致水松濒危的主要原因有:历史时期气候变迁导致水松分布区大幅度缩小和居群数量剧烈下降;水松对生境要求严格;人为破坏严重。根据水松濒危的原因和现状,建议加强对水松原产地的保护,特别是保护那些遗传多样性高的居群;重视水松居群周围生境的保护;以及采取人工繁殖和进行迁地保护等策略。  相似文献   
180.
华木莲的遗传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利用ISSR标记对中国特有植物华木莲(Manglietia decidua Q.Y.Zheng)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从90个引物中筛选出10个引物用于正式扩增,共扩增出81条DNA带,其中多态性DNA带14条,占17.28%,平均每个引物扩增的DNA带8.1条,多态性条带1.4条。结果表明:华木莲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种水平的遗传多样性Hr为0.0649,居群水平的遗传多样性Hs为0.0515,多态位点百分率P为17.28%)。与物种的遗传多样性平均水平、同科的其它种类以及其它特有植物相比,华木莲的遗传多样性极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