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5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74年   6篇
  1966年   1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 毫秒
81.
82.
目的了解大连大学附属新华医院各主要科室院内感染发生情况及其致病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情况,为临床制定医院感染控制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2013年该院住院患者院内感染发生情况、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年合计住院10 985例,发生医院感染368例,医院感染发生率为3.35%。医院感染病例中60岁占3.86%。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占73.10%;ICU病房院内感染发生率最高,占15.30%。全年检测标本10 205份,检出致病菌421株,其中多重耐药菌79株,占致病菌总数的18.76%。分离多重耐药菌主要种类依次为产ESBLs大肠埃希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鲍曼不动杆菌和铜绿假单胞菌。结论大连大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内感染率低于国内综合性医院,病原菌耐药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临床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性监测,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及扩散。  相似文献   
83.
以白桦花药(单核靠边期)、种子(萌发)及再生苗的茎段诱导愈伤组织,在NT1、NT2和B5三种不同的培养基中进行悬浮培养,筛选出优良的白桦悬浮体系,而后进行单细胞分离的结果表明,白桦花药愈伤组织在B5培养基上生长迅速,分散性好,适合于细胞分离。分离得到的单细胞用不同方式培养,建立了白桦单细胞两步培养法。  相似文献   
84.
胁迫诱导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导植物体细胞胚发生是一个多因素事件,其发生机理的研究也是多层次多方面的.本文从诱导体细胞胚的胁迫因子和体细胞的响应角度,分析了高浓度2,4-D、重金属、高渗透等胁迫因子对体细胞胚发生的诱导,以及体细胞产生的ABA、胼胝质沉积、几丁质酶活性增强、热激蛋白特异表达等生理响应,概述了植物体细胞胚发生的一些研究成果和理论认识.  相似文献   
85.
报道了老挝杜鹃花科树萝卜属2新记录种:缅甸树萝卜(Agapetes megacarpa W. W. Smith)和深裂树萝卜(A. lobbii C. B.Clarke),前者分布于老挝琅勃拉邦省(Luang Prabang Province),后者分布于万象省(Vientiane Province),凭证标本保存在俄罗斯科马洛夫植物研究院标本馆(LE)。提供了每种的凭证标本、分布信息和彩色照片,分别利用繁殖器官性状和营养器官性状编制了老挝3种树萝卜属植物的检索表。  相似文献   
86.
以长白落叶松(Larix olgensis)未成熟合子胚为外植体诱导胚性愈伤组织, 通过调节影响体胚发生的营养物质和植物生长调节剂配比, 进行愈伤组织的胚性恢复与保持以及体胚发生再生体系的优化。结果表明: 不同无性系之间胚性愈伤组织诱导率差异显著, 胚性愈伤组织在S+0.2 mg·L -1NAA+0.5 mg·L -1BA+0.5 mg·L -1KT+0.5 g·L -1谷氨酰胺+0.5 g·L -1水解酪蛋白+30 g·L -1蔗糖及3.0 g·L -1植物凝胶培养条件下, 可以恢复胚性并长久保持。在S+20 mg·L -1ABA+60 g·L -1PEG4000+60 g·L -1蔗糖及3.0 g·L -1植物凝胶条件下分化培养6周, 体胚发生率可达100%。将正常发育的体胚先在WPM+ 6 mg·L -1间苯三酚+1.0 g·L -1活性炭+3.0 mg·L -1VB1+20 g·L -1蔗糖及3.0 g·L -1植物凝胶条件下培养2周, 再转接至B5+ 0.4 mg·L -1NAA+1.0 mg·L -1IBA+0.5 mg·L -1GA3+2.0 mg·L -1VB1+1.0 g·L -1活性炭+20 g·L -1蔗糖及3.0 g·L -1植物凝胶条件下培养2周, 可见子叶舒展、下胚轴伸长且根系正常的体胚苗。该研究建立了长白落叶松胚性愈伤组织胚性恢复与保持方法, 并进一步优化了体胚发生的植株再生体系, 为林木资源快速繁育和遗传改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7.
当前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作用下已经大面积退化。由于该区域地势复杂, 除滩地之外, 不同坡度的退化草地治理技术研究亟待加强。针对退化草地恢复已有大量研究, 然而对草地干扰相对较低的无纺布覆盖技术研究薄弱。基于以上, 在三江源区不同坡度的高寒退化草甸通过铺设无纺布, 来探讨无纺布对不同坡度退化草地植被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 缓坡地地上生物量、植被高度、土壤水分显著低于陡坡地; 无纺布覆盖能显著提升植被地上生物量、 盖度、 物种分盖度和、含水量以及碳、氮积累; 且对缓坡地植被地上生物量、 物种分盖度和及土壤水分的促进幅度更大。因此无纺布覆盖对植被及土壤提升效应说明这是一项适宜于高寒退化草甸的恢复技术, 特别对水热条件相对较差的缓坡退化草地治理中, 此项技术适宜推广。  相似文献   
88.
新型杀虫蛋白基因crylAh基因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从Bt菌株BT8中鉴定克隆的,其编码蛋白对鳞翅目害虫具有强毒力,尤其对亚洲玉米螟Ostrinia furnacalis(Guenée)的毒力强于目前使用的cry1A类基因.转cry1Ah基因抗虫玉米具有很好的应用前景.花粉是蜜蜂重要的食物来源,蜜蜂是转基因植物安全性评价的关键测试生物.因此,开展转crylAh基因玉米对蜜蜂的安全性研究很有必要.给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蜂群中4~6日龄幼虫饲喂转基因玉米花粉、常规玉米花粉、杂花粉,哺育蜂饲喂为对照.转基因玉米花粉对意大利蜜蜂封盖率、出房率和发育历期没有显著影响.表明转cry1Ah基因玉米花粉对意大利蜜蜂幼虫的存活和发育没有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9.
杨俊  周玮  周婷  王强  代平礼  吴艳艳 《昆虫知识》2012,49(5):1167-1171
本实验试图建立一套蜜蜂脑神经细胞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的体外测定方法.采用Fura-2 acetoxy-methyl ester(Fura-2 AM)作为荧光指示剂,对体外培养的意大利蜜蜂Apis mellifera ligustica Spinola脑神经细胞的[Ca2-]i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研究了不同浓度的Fura-2 AM及不同的孵育时间对细胞钙离子测量ratio值的影响.结果测得细胞ratio值随Fura-2AM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孵育时间也会影响ratio值,综合比较得到最佳孵育时间以及最佳染料浓度,并在此基础上制订了一套意大利蜜蜂蜜蜂脑神经细胞钙离子浓度的测定方法,这对进一步建立以蜜蜂神经细胞钙离子浓度变化作为衡量环境有毒物质对蜜蜂的风险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0.
哈氏啮小蜂Tetrastichus hagenowii(Ratzeburg)是卫生害虫蜚蠊的重要天敌昆虫, 能寄生多种蜚蠊种类的卵荚, 被认为是控制蜚蠊危害最具潜力的天敌昆虫。本文对哈氏啮小蜂雌蜂的繁殖生物学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 哈氏啮小蜂行孤雌生殖和两性生殖的繁殖方式, 两性生殖其子代雌蜂所占比例为46.02%, 而孤雌生殖其子代均为雄性。经解剖镜检证实: 雌蜂发育至性成熟时的两侧卵巢结构呈现为, 每侧卵巢有8~12根卵巢管, 每根卵巢管怀卵量约1~6粒。结果发现雌蜂发育日期影响其怀卵数量, 1日龄哈氏啮小蜂怀卵量低, 平均为45.2粒/♀; 2日龄哈氏啮小蜂怀卵量较高, 平均为80.1粒/♀。哈氏啮小蜂羽化后即性成熟产卵, 产卵期为4~11 d, 日产卵量为0.86~7.57粒/♀, 单雌一生平均寄生1枚美洲大蠊卵荚。供试寄主卵荚密度是影响哈氏啮小蜂寄生率的重要因素, 在蜂卵荚比例为1∶5, 1∶3, 1∶2, 1∶1, 2∶1和3∶1范围内, 哈氏啮小蜂对卵荚的寄生率随着雌蜂数量与寄主卵荚比例的提高而增加, 然单雌寄生卵荚数量却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