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通过对白僵菌Beauveriasp.的液体培养及生物活性测定,发现该菌代谢产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的活性,我们用甲醇成功地提取出该活性成分,同时用色谱等方法对该活性成分进行了分离和制备,并用高压液相色谱法和DPPH薄层试验对其纯度及活性进行了检验,得到了具消除自由基活性的纯化合物P-24-3。  相似文献   
52.
目的对丝虫草(Ophiocordyceps filiform is)及从子囊孢子分离所得的无性型进行测序和比较分析,确证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方法采用PCR技术,以rDNA-ITS区为分子指标。结果系统进化树显示丝虫草的无性型归为被毛孢属较为合理,同时通过形态特征比较的结果表明,其无性型为荔波被毛孢(Hirsutella liboensis)。结论本研究首次确立了丝虫草的有性型与无性型的对应关系,并且成功培育出了与天然丝虫草相同的虫草子实体。  相似文献   
53.
降解水稻秸秆兼抑制水稻纹枯病菌多功能复合菌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针对稻草直接还田需要,构建能够高效降解水稻秸秆同时又能抑带l水稻纹枯病菌的多功能复合菌系。方法通过将具有高效降解纤维素的天然复合菌群与具有抑制水稻纹枯病菌效果的菌株组合,构建多功能复合菌系;采用失重法检测该复合菌系对水稻秸杆的腐解作用,荧光定量PER法检测其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结果成功地构建了一组多功能复合菌系,腐解12d后,水稻秸秆干物质总失重率为41.4%,其中半纤维素降解率为59.5%,纤维素降解率为52.5%,木质素降解率为15.3%,腐解过程中平均CMC酶活为8.1IU/g。该复合菌系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效果明显,发酵40d后对水稻纹枯病菌的抑制率为27.1%,对照组抑制率为2.7%。结论该复合菌系能高效降解水稻秸秆,同时又能较好地抑制水稻纹枯病菌,适宜在水稻秸秆直接还田过程中使用。  相似文献   
54.
台湾虫草子实体人工培养条件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人工培养条件对台湾虫草子实体形成的影响。方法通过黄山被毛孢的液体摇瓶培养,确定摇瓶种子的最佳培养时间,并研究了在人工诱导下台湾虫草子实体的形成条件,即子实体形成与营养液pH、营养液量、培养温度及光照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黄山被毛孢液体摇瓶最佳培养时间为12 d,人工固体培养子实体所需营养液最佳pH为6.0,营养液量为40 mL,培养温度为25℃,菌丝培养阶段为完全黑暗培养,原基出现后给予光照,可获得较多的子实体。结论人工培养条件对台湾虫草菌丝体生长、原基形成、子实体产量具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55.
采用国际通用的营养价值评价方法 FAO/WHO,对野生蝉花、蝉花液体发酵菌丝体、蝉花固体培养孢梗束和菌质的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进行了全面评价。结果显示,其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9.65%、25.30%、32.90%和16.17%。野生蝉花和蝉花液体发酵菌丝体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含硫氨基酸(蛋氨酸和半胱氨酸),蝉花孢梗束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异亮氨酸,蝉花菌质的第一限制氨基酸是赖氨酸。综合评价,蝉花孢梗束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最高,蝉花菌质蛋白质的氨基酸平衡性较好。  相似文献   
56.
从黄山地区红豆杉中分离得到107株内生真菌,利用薄层层析(TLC)方法对107株内生真菌的发酵代谢物进行了初筛,首次筛出8株可产紫杉醇或其类似物的菌株。再通过高效液相色谱(HPLC)对其作了进一步分析,发现有1株内生真菌菌株发酵代谢物的吸收峰与紫杉醇标准品吸收峰保留时间一致。同时结合以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株作为肿瘤细胞模型,用Resazurin法检测生长抑制率,对经筛选出的1株内生真菌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体外抗肿瘤活性试验,该菌株的代谢物对CHO细胞的抑制率高达71.28%。通过对该菌株的显微形态观察,从菌丝、孢子的形态和产孢子的特征等初步判定HQ-24是曲霉(Aspergillus sp.)。  相似文献   
57.
以古尼拟青霉生物量和麦角甾醇含量为指标,对古尼拟青霉的高产麦角甾醇培养条件及麦角甾醇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正交试验结果表明,高产麦角甾醇的最适液体培养基为蔗糖4%,麸皮2%,KH2PO4 0.025%和NaCl 0.05%;响应面实验结果表明,麦角甾醇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溶剂浓度为80%乙醇,液料比为200:1,提取时间为65min。  相似文献   
58.
采用PCR技术,以rDNA-ITS区为分子指标,对台湾虫草Cordyceps formosana及其无性型黄山被毛孢Hirsutella huangshanensis进行测序和比较分析,以进一步确定两者的对应关系。结果表明:两者的序列完全相同,从而在分子水平上证明了黄山被毛孢是台湾虫草的无性阶段。系统进化树显示台湾虫草的无性型归为被毛孢属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59.
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反硝化菌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电极生物膜反应器中分离的三株反硝化菌(12E、22A、25C)为实验材料,为菌株的形态及生理生化特征进行了初步研究,并进一步研究了单一菌株去除硝酸盐氮的能力,结果表明:三株菌株去除(NO3-)-N(硝酸盐氮)的能力存在差异,25C菌株去除率最高.C/N(碳氮比)对菌株的(NO3-)-N去除率有影响,C/N越大,去除率越高.  相似文献   
60.
蝉拟青霉代谢产物清除DPPH自由基和抗真菌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二苯代苦味肼基自由基(DPPH)-TLC法和酶标仪法对一株蝉拟青霉P3菌丝体和发酵液甲醇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活性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发现两种提取物具有较强的清除自由基活性,在浓度为5.0mg/mL,于37℃下保温10min时,两种样品对0.4mg/mL的DPPH自由基的清除率分别可达55.52%和74.86%.以一种黑曲霉菌为指示菌,采用薄层色谱法对蝉拟青霉菌丝体和发酵液甲醇提取物进行抑菌活性试验,实验中根据抑菌圈大小判定代谢物抑菌活性的大小.同时,以致病菌白色假丝酵母菌为指示菌,采用牛津杯法对提取物进行进一步抑菌活性验证,结果表明,菌丝体和发酵液提取物样品浓度为5.0mg/mL时,其抑菌圈直径分别可达11.23mm和21.42m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