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6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12.
以细脚拟青霉RCEF0969菌株的抗菌活性为指标对该菌株的液体发酵条件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为:4%白砂糖、0.5%黄豆粉、0.5%蛋白胨、0,006%MnSO4·H2O、0.05%MgSO4·7H2O、2%麦芽汁。并且得到最佳发酵工艺条件为:斜面培养4d的种子作为摇瓶种子,以10%的接种量接种于装液量为2/5的三角瓶中,培养温度为28℃,摇瓶转速为160r/min,培养时间为6d。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金龟子绿僵菌菌株Ma83液体培养最佳营养及环境条件,为无纺布培养提供良好的液体种子.以生物量为指标,通过液体摇瓶试验确定了绿僵菌Ma83菌株液体种子培养参数,对不同的氮源、碳源及其浓度和初始pH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表明,绿僵菌Ma83菌株液体种子培养最佳营养条件为4%黄豆粉,2%白砂糖,0.5%MgSO4·7H2O,0.05g/LKCl,0.1g/L FeSO4·7H2O,1.0g/L KH2PO4,pH6.3~6.5.70L发酵罐培养,干生物量第三天可达35g/L,显著优于筛选前培养基(SDA,28g/L,a=0.05).  相似文献   
14.
十七种虫草的子实体培育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在过去的12年间,分离得到20余种虫草无性型,对其中十七种虫草无性型进行了人工诱发虫草子座的试验,结果表明:蜂头虫草Cordycepssphecocephala、亚黄蜂虫草C.oxycephala、蚂蚁草C.myrmecophila、蛹虫草C.militaris、拟细虫草C.gracilioides和布氏虫草C.brongniatii等6种人工培养的虫草观察到了成熟的子囊壳并弹射了子囊孢子;古尼虫草小孢变种C.gunniivar.minor、球孢虫草C.bassiana、戴氏虫草C.taii、蚁虫草C.formicarum、蝽虫草C.nutans、长座虫草C.longissima、台湾虫草C.formosana和双梭孢虫草近似种C.bifusisporaaff.长出了许多的未成熟的子座或孢梗束;而冬虫夏草C.sinensis、沫蝉虫草C.tricentri和细虫草C.gracilis未能培育出子实体。其中蚁虫草和亚黄蜂虫草的人工成功培育子实体为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15.
目的以昆明小鼠为实验对象,观察富硒猴头菇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设高、中和低3个剂量组和1个普通猴头菇对照组,1个蒸馏水对照组,搜集粪便,用细菌16S rDNA荧光定量PCR法测定3大类肠道菌的数量。结果富硒猴头菇冻干粉灌胃后,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小鼠肠道中大肠埃希菌明显减少,低、中剂量组双歧杆菌增多,高剂量组乳酸菌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断药3 d后,中剂量组的大肠埃希菌、双歧杆菌数量,高剂量组的大肠埃希菌、乳酸菌数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富硒猴头菇对小鼠肠道菌群有明显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一株竹黄无性型菌株液态发酵产竹红菌素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野生竹黄子座中分离获得能产生竹红菌素的无性型菌株ZH-5-1,经液态发酵培养及摇瓶正交试验确定最佳培养基配方和培养条件:葡萄糖30g/L,蛋白胨5g/L,NaNO3 10g/L,KCl 1.5g/L,MgSO4 1.5g/L,KH2PO4 2g/L,pH 值6.0,装液量100/250 mL(V/V),接种量10%(V/V),培养温度28℃,摇床转速130 r/min,培养周期96h.  相似文献   
17.
虫草及其无性型中的抗肿瘤细胞活性成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较系统地总结了目前在虫草及其无性型中发现的抗肿瘤细胞活性成分.其中冬虫夏草、蛹虫草、大团囊虫草、单侧虫草、戴氏虫草和拟蛹虫草等虫草以及它们的无性型蛹拟青霉、细脚拟青霉、金龟子绿僵菌和球孢白僵菌等虫生真菌代谢物中抗肿瘤细胞活性成分,其结构包括多糖类、甾醇类、含氮化合物和杂环化合物等多个类型.  相似文献   
18.
研究地生枝顶孢AT01菌株胞外多糖发酵工艺,主要内容包括碳源、氮源、起始pH及接种量等.AT01胞外多糖的最佳培养基组成白砂糖4%,黄豆粉3%,磷酸氢二钾0.5%,氢氧化钙O.3%,MgSO4·7H2O O.05%,pH自然(6.7).最佳培养条件接种量为1O%,起始pH为6.7,装液量为100mL/250mL.  相似文献   
19.
通过林间接种式放菌及其后一周年的野外调查,从林间采集到30种寄主昆虫及从土壤、落叶和气流中分离到119株球孢白僵菌.酯酶同工酶分析表明,它们属于32个不同酯酶型,呈现出丰富的遗传多样性.释放菌株所属的酯酶型02包括从11种昆虫上分离出的18个菌株,表明林间释放的菌株已成功地在不同寄主昆虫种群中宿存下来,并以常发的地方病状态存在于松毛虫及松灰象甲等12种昆虫种群之中;当林间目标寄主缺乏时,其它寄主可将食物链维系下去.其它酯酶型分别包括1~23个菌株.一周年内的寄主转移动态结果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生态系统中不同寄主间可转移寄生.每个酯酶型中的菌株对松毛虫的毒力相差很大,表明球孢白僵菌在松林中的延续和扩散流行不是1条路线,每个酯酶型至少代表食物网上的1条支链.有些环节的寄主连接了不同的酯酶型,使松林中食物网变得十分复杂,另外。从土壤、枯枝落叶层、林冠层和空气中分离到的球孢白僵菌分属于不同的酯酶型,表明松林中还存在着复杂的腐生食物链,有利于松毛虫及其它害虫的持续控制。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