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连续多代UV-B照射对麦长管蚜保护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为探明中波紫外线(UV-B)连续多代处理对麦长管蚜 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 ) 的作用机制,发现在UV-B环境压力下害虫进化动力。【方法】用强度为0.25 W/m2的UV-B对每代麦长管蚜进行6 h照射,以处理后成蚜当天产的仔蚜为继代饲养材料,连续饲养18代,提取第1,4,8,12,15和18代的对照组和处理组无翅孤雌成蚜的保护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过氧化物酶(POD)3种保护酶活性。【结果】不同世代的对照组间3种保护酶活性均无差异(P>0.05),处理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随着UV-B胁迫世代增加,SOD活性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活性高峰出现在第15 代。POD活性呈下降趋势,处理组活性均高于对照组,且在第1和4代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极显著(P<0.01)。CAT活性先下降后升高,在第8, 12和15代处理组与对照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而至第18代处理组与对照组间差异又恢复为极显著(P<0.01)。【结论】麦长管蚜受到短期UV-B胁迫时,其体内SOD,POD和CAT 3种保护酶活性均升高,以抵御UV-B胁迫引起的自由基伤害;而经过到长期UV-B胁迫后,主要依靠SOD和CAT 2种保护酶清除活性氧自由基。  相似文献   
12.
磷饥饿提高了番茄幼苗质膜H^ -ATP酶活性并促进了番茄幼苗根部的H^+分泌和。动力学分析表明,磷饥饿使番茄功苗根部质膜H^ -ATP酶的K m值明显降低,亦即提高了该酶对其底物的亲和力,但对该酶的Vmax影响不大。另外,磷饥饿并不改变ATP酶的最适pH值(最适pH值为6.5)。钡酸盐显著抑制番茄幼苗根部质膜ATP酶的活性以及H^+分泌,也显著抑制番茄幼苗的Pi吸收。与对照相比,上述抑制作用在饥饿处理的植物中表现得更强,以上结果表明,磷饥饿时高亲和性Pi传递系统的诱导很可能包含质膜H^ -ATP酶的参与。  相似文献   
13.
14.
新型植物生长物质—BRs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79年,人们首次从油菜花粉中分离出油菜素内酯(brassinolide)[BR]。由于这个新型内酯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所以被认为这是自赤霉素发现以来植物生长物质领域里最重要的发现。近10年中,油菜素内酯及与其有关的植物生长物质-油菜素内酯衍生物(brassinosteroids)[BR_s]的研究已有了很大进展。这组新的植物生长物质被誉为第六种类型的植物激素。  相似文献   
15.
红曲霉(Monascus sp.)AS 3.3491的葡萄糖淀粉酶具有多型性,将其中主要的两个分子型F,和E4 提纯到凝胶电泳均一制品,并进行了比较研究。其氨基酸组成相似,差别最大的足丝氨酸,桕差6个残基,其次是精氨酸,差3个残基,其他氢基酸柑同或相差少于2个残基。氨基末端均为天冬氨酸和丝氨酸,羧基术端为酪鲺酸。两型酶都是糖蛋白,含糖量稍有差别,E,为7%,E4 为9%。其组成单糖以甘露糖为主,萁次是半乳糖,还有痕量的木糖和葡萄糖。两型的分子量也很接近。根据氨基酸残基计算,Sephadex G-100 凝胶过滤和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测出的数值均在54,000左右。 两型的等电点(pl)差别也很小,E3 为4.00,E4为4.10。  相似文献   
16.
在天然情况下,有的酶分泌在细胞外;有的则存在于细胞内。细胞内的酶,有的以溶于水的形式存在于细胞浆内;也有一些酶存在于细胞的细微结构上,在正常情况下不溶于水。不溶于水的酶经过一定处理,也能成为水可溶的酶;水可溶酶经过处理也可变为水不可溶的酶。经过这种处理的酶称为固相酶。近年来,固相酶的研究有了迅速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探明高强度和低强度紫外辐射不同持续时间处理对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 (Fabricius)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 以及强度与持续时间之间的交互作用。【方法】不同强度(0.20 mW/cm2, 0.75 mW/cm2)、不同持续时间(3 h, 9 h和15 h)的UV-B处理后, 采用编制特定年龄生命表和测量麦长管蚜体重方法, 统计相对日均体重增长率(mean relative growth rate, MRGR)、生命表种群参数、繁殖参数以及存活率和繁殖率的变化。【结果】生命表数据表明, 在同一辐射持续时间下, 麦长管蚜种群内禀增长率rm、净增殖率R0、繁殖力F随紫外强度增加而显著(P<0.05)下降, 短时间内死亡率升高, 繁殖率降低; 在同一紫外强度下, 麦长管蚜的rm, R0和F也随处理时间延长而显著降低, 存活率下降最快时期提前, 繁殖率降低; 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两因素的影响具有极显著(P<0.01)的交互作用, 但在短时间(3 h)、低强度(0.20 mW/cm2)的处理中, 麦蚜的rm, R0和F却高于无紫外辐射组(对照)。MRGR数据表明, 高强度(0.75 mW/cm2)、长时间(15 h)紫外辐射处理下麦长管蚜MRGR显著降低, 但低强度、相对短时间(3 h和9 h)紫外辐射处理下的MRGR间均无显著性差异。随辐射强度和持续时间增加, 发育为成蚜时有翅蚜所占比例增大。【结论】麦长管蚜的生长发育和繁殖受到紫外UV-B胁迫的影响, 且随着紫外强度和持续时间的不同而产生相应变化, 强度和持续时间影响具有交互效应。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方法获得1163bp的戊型肝炎(Hepatitis E Virus,HEV)开放读码框架(Open Reading Frame,ORF)ORF2之3'大片段和369bp ORF3的完整片段,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中,构建两种含有HEV主要抗原表位的质粒DNA:pcE2和pcE3,分别或混合免疫Swiss小鼠三次(0时,第2周,第4周),观察其在小鼠体内诱发的体液免疫应答。ELISA检测结果表明,pcE2和pcE3在小鼠体内均可诱导出一定水平的HEV IgG抗体,且在第三次免疫接种两周后,100%的小鼠抗体阳转。与两和中质粒单独免疫相比,两者同时注射的抗体水平较高。本研究为HEV DNA疫苗的研究打下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