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肌肉(骨骼肌)组织对脂肪酸的利用水平是影响机体能量稳态的关键因素.肌肉摄取的长链脂肪酸(long chain fatty acids,LCFAs)主要依赖细胞膜载体蛋白协助的跨膜转运过程.近年来,一系列与脂肪酸转运相关的膜蛋白被相继克隆鉴定,其中在肌肉中大量表达的有脂肪酸转运蛋白-1(fatty acid transport protein-1,FATP-1)、膜脂肪酸结合蛋白(plasma membrane fatty acid binding protein,FABPpm)、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FAT/CD36)和小窝蛋白-1(caveolin-1).研究上述肌肉脂肪酸转运膜蛋白的结构功能、调控机制及相互关系,可能为肥胖等脂类代谢紊乱疾病的诊治提供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22.
重新界定了栒子属(Cotoneaster)高山组(Sect.Alpigeni Hurusawa)黄杨叶系(Series BuxifoliiKlotz)的范围,仅含4种植物,即C. buxifolius Wall. ex Lindl.,C.delavayanus Klotz,C. insolitus Klotz和C. poluninii Klotz。将原作者建立该系时包含的5种,即C. argenteus Klotz; C. brevirameus Rehd.& Wils.; C. hodjingensis Klotz; C. lijiangensis Klotz; C. rockii Klotz,被原作者置另一系的C. marginatus Lindl. ex Schlecht.以及被俞德浚教授等误认为红花栒子小叶变种C. rubens var. miniatus Yu,一共7个名称归并为黄杨叶栒子(C. buxifolius Lindl.)的同物异名;又把C.buxifolius f. vellaea Franch.和C. astrophores J. Fryer et E.C. Nelson归并为绒毛细叶栒子C. poluninii Klotz同一种。经修订后的黄杨叶系在栒子属高山组中以普遍直立的习性,叶下表面、萼片和萼筒密被绒毛和常具2个小核等特征组成相对自然的一群。  相似文献   
23.
对叶下珠属Phyllanthus Linn.13种植物花粉进行了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的观察。研究表明,本属花粉虽然在大小、形状和外壁纹饰等方面有不同程度的差异,但差异最大的还是在于萌发孔类型上。可以把本属花粉分为3孔沟,4-5孔沟,多孔沟,散沟(沟短而纺锤形或近圆形)和散孔等类型。这些萌发孔类型虽然与李秉滔在中国植物志第44卷中所划分的组不很吻合,但或多或少有一定的相关性,并且对于属下的分类具有一定的意义。在外壁纹饰方面,均为网状纹饰,可分为具粗网眼,细网眼和中等网眼等几种类型。但纹饰类型在组间或种间的差异不大明显。  相似文献   
24.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在植物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LSCM)是普通光学显微镜与激光和计算机及其相应的软件技术组合的产物,实现了连续光学切片,能在亚细胞水平观察细胞骨架的动态变化、细胞内特异蛋白、钙等离子的变化,并结合电生理等技术观察细胞生理活动与细胞形态及运动变化的相互关系。并广泛应用于生物三维结构重组及动态分析。本文综述了应用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技术在植物细胞学、植物发育、组织化学以及基因表达、检测等领域取得的进展。  相似文献   
25.
云南黍属(禾本科)一新种彭华周丽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昆明650204)ANEWSPECIESOFTHEGENUSPANICUML.(POACEAE)FROMYUNNAN,CHINAPENGHuaZHOULiHua(KunmingInsti...  相似文献   
26.
本文首次报道了我国的一个待识别民族-芒人的13项肤纹参数, 并将13项参数与汉族比较,大多有显著或高度显著性差异。同时,本文还报告了对芒人PTC味盲频率的调查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27.
大果栒子的分类修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8.
2007年3月~2009年7月, 对广东象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两栖动物现状进行了专项研究.结果表明,该保护区现已记录两栖动物有1目6科21种,占广东省两栖类物种数的34.4%,区系组成以东洋界华中区和华南区共有种为主,占57.1%.保护区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虎纹蛙Hoplobatrachus rugulosa,以及广东省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沼水蛙Hylarana guentheri和棘胸蛙Paa spinosa.根据保护区两栖类的受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9.
p75NTR介导神经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神经发育过程中,神经营养因子通过其低亲和力受体p75NTR与高亲和力受体Trk的介导,在神经元的存活、分化与髓鞘形成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与存活、生长这些“正性”信号相反,p75NTR也介导受损后及新生神经元凋亡这一“负性”信号。一直以来,p75NTR是如何介导这些截然相反的功能仍不清楚,尤其是何时引起凋亡,其机制如何更是所知甚少。近来,随着s-p75NTR、proNGF、sortilin复合受体等的发现,其中的一些机制开始有所明朗。本文就p75NTR介导神经元凋亡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0.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甲胎蛋白(AFP)、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联合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对人工肝治疗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期间我院收治的97例HBV-ACLF患者,均成功实施人工肝治疗,作为人工肝治疗组。将人工肝治疗组的患者根据入院后90 d是否生存分为生存组69例和死亡组28例。同期选取在我院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70例作为对照组。对比人工肝治疗组、对照组AFP、FT3、NLR。对比生存组和死亡组血清AFP、FT3、NLR。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采用预测概率值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AFP、FT3联合NLR比值对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结果:人工肝治疗组AFP、NLR高于对照组,FT3低于对照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死亡组AFP、NLR高于生存组,FT3低于生存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的短期预后与感染、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总胆红素(TBIL)、肌酐(Cr)、血清钠、C反应蛋白(CRP)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RDW、AFP、INR、NLR、TBIL均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而FT3则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保护因素(P<0.05)。AFP、FT3、NLR联合预测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大于AFP、FT3、NLR的单独预测。结论:RDW、AFP、INR、FT3、NLR、TBIL均为人工肝治疗HBV-ACLF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且AFP、FT3、NLR联合预测此类患者短期预后转归的预测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