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8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8 毫秒
31.
我国螨类研究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螨类是一种对人类危害极其严重的小型节肢动物,不论从人的健康方面还是农牧林生产方面来说都需要防治及至根除。主要钛螨类的形态特征、生活史、生态类群、对人类的危害及其防治等5个方面简述了我国螨类研究的最新研究进展概况。  相似文献   
32.
报道新疆拟橙衣属地衣的6个分类单位。其中南方拟橙衣Fulgensia australis,荒漠拟橙衣F.desertorum和苔生拟橙衣F.schistidii为中国新记录种。在形态学、解剖学、化学及生态学方面对它们进行了简短的论述。此外,还提供了形态特征和内部解剖特征照片以及新疆种类的分种检索表。研究所用的标本采自托木尔峰、铁力买提达坂、阿尔金山和准葛尔盆地等,保存于新疆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地衣标本室。  相似文献   
33.
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查明不同海拔高度对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及其时空动态的影响,对乌鲁木齐雅玛里克山6种不同海拔高度样带土壤动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以探讨雅玛里克山土壤动物群落结构与不同海拔高度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共获得大、中小型土壤动物7 375只,隶属于6门16纲35目,其中真螨目(52.28%)和弹尾目(15.61%)为优势类群,共占总捕获量的67.89%,而寄螨目(8.37%)、三肠目(7.78%)、膜翅目(2.74%)、茅线目(1.53%)、双翅目幼虫(1.48%)、垫刃目(1.27%)、鞘翅目(1.11%)及半翅目(1.07%)等8类为常见类群,占总捕获量的25.35%,其余的25类为稀有类群,占总捕获量的6.76%.在6种不同海拔样带土壤动物个体数和类群数之间存在显著差异(P<0.05),个体数顺序为:样带A>样带B>样带C>样带E>样带D>样带F,而类群数顺序为:样带A>样带B>样带C>样带D>样带E>样带F.3个不同季节有明显的差异(P<0.01),其个体数依次为秋>春>夏.在6种不同高度样带和不同生境土壤动物群落多样性指标之间存在差异(P<0.05).组间聚类和排序结果表明,将6种不同海拔高度生境分为山底生境型、山中生境型及山顶生境型等三大类型.  相似文献   
34.
阐明塔河,Kiyik河,Ugan河这3条河胡杨内生细菌多样性及群落结构时空演变格局。2011年5月上旬与9月下旬从Kiyik,Ugan古河道和塔河主河道的6个采样位点采集24棵树的胡杨茎秆内存液样,用4种培养基分离纯化了588株胡杨内生细菌。16S r DNA序列分析表明,588株细菌分别属于6大类群:γ-变形菌纲(50.17%),厚壁菌门(34.58%),放线菌门(10.17%),α-变形菌纲(4.24%),拟杆菌门(0.50%),β-变形菌纲(0.34%),47个属,114种。其中有211株菌的16S r DNA相似率98.0%,它们分别属于19个属的41个物种,是胡杨林本源的潜在新菌种。假单胞菌属(29.76%)和芽孢杆菌属(19.05%)为优势属。与Pseudomonas xinjiangensis相聚类的潜在新种(74株,12.585%)是本源优势菌种。辛普森多样性指数显示,Kiyik河多样性指数为0.931,塔河为0.935;Ugan河最高,为0.969。香农-威纳均匀度指数表明,Ugan河的分布最均匀,均匀度指数为0.8570;塔河次之,为0.8314;Kiyik河最低,为0.7937。时空变化对比分析表明:整体上塔里木胡杨林内生菌群落结构的原生态状态保持较好,较少地遭受到外来优势菌群的侵染。其中,Kiyik古河道的内生菌群落结构保持原生态最好,很少受外来菌群的清洗与取代;Ugan河次之,内生菌群落结构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迁;塔河主河道细菌群落结构发生了较大程度的改变,被人类活动带来的外来常见优势菌群生态冲刷的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35.
目的:研究氯沙坦早期联合美托洛尔治疗高龄重症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本院住院治疗的60例高龄重症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氯沙坦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20例;所有患者均采取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口服强心剂和利尿剂,氯沙坦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和美托洛尔,在治疗前及治疗后0.5a、1.0a检测所有患者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血液中的B型脑钠肽(BNP),并观察治疗后1.0a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三组患者的心功能、左室射血分数(LVEF)以及B型脑钠肽(BNP)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氯沙坦治疗组、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后0.5a和1.0a的心功能和BNP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治疗后0.5a和1.0a的LVEF均高于对照组(P0.05);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后0.5a的心功能、LVEF以及BNP与氯沙坦治疗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治疗后1.0a的心功能、LVEF以及BNP与氯沙坦治疗组均存在着统计学差异(P0.05);三组治疗后1.0a死亡率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每年住院次数和平均住院日最少的是氯沙坦联合美托洛尔治疗组,其次为氯沙坦组。结论:氯沙坦与美托洛尔早期联合治疗高龄重症心力衰竭的疗效优于氯沙坦单独治疗。  相似文献   
36.
目的:调查牛气肿疽病的流行病学发病状况。方法:2013年1月到2013年12月,对位于本地区不同县区的存栏200头以上的9个规模养牛场进行调查,主要调查了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状况。结果:我们在9个规模养牛场对2600头肉牛进行了调查,结果发现牛气肿疽病59头,发病率为2.27%,其中死亡33头,存活26头。结论:本地区肉牛气肿疽病的发病率与死亡率比较高,要积极根据发病因素加强预防与干预。  相似文献   
37.
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的现状与保护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新疆马鹿塔里木亚种高度适应荒漠生境, 自20 世纪50 年代以来, 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 种群数量急剧下降。栖息地退缩和片段化不仅导致种群遗传多样性的丧失, 而且也因遗传漂变和近亲繁殖, 不断地加剧了该亚种的濒危程度。为有效的保护该物种, 特提出可行的保护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38.
为阐明越冬期间始红蝽应对低温胁迫的耐寒策略及其影响因素,从生理生化水平探讨始红蝽成虫的耐寒能力,逐月测定了12月至翌年3月始红蝽低温驯化前后的过冷却点、低温存活率、LT_(50)以及始红蝽体内耐寒物质含量。结果表明,越冬期间始红蝽自然种群过冷却点最低为(-14.01±0.53)℃,-5、-10℃驯化30min后的始红蝽过冷却点最低降至为(-19.32±0.86)℃、(-25.56±1.09)℃。0℃驯化30min后暴露于-5、-10、-15℃1h的最高存活率依次为100%、39.1%±8.6%、10%;始红蝽自然种群LT_(50)最低为-8.53℃,0℃驯化后降至-9.21℃。越冬期间雌雄始红蝽体内自由水/结合水比值和游离蛋白质含量先下降后上升,12月达到最大值,雌雄分别为144.50±26.22和140.32±21.92,(15.81±0.10)mg/g和(15.47±0.01)mg/g;脂肪、海藻糖和甘油含量先上升后下降,2月达到最大值,雌雄脂肪含量分别为(16.33±0.48)mg/g和(13.15±1.32)mg/g,海藻糖含量分别为(11.98±0.01)mg/g和(10.88±0.02)mg/g,甘油含量分别为(14.74±0.01)mg/g和(15.06±0.03)mg/g。研究证明,低温驯化后始红蝽的过冷却点和LT_(50)明显降低,低温存活率显著提高,越冬期间始红蝽可通过调整体内抗逆物质含量以增强虫体耐寒能力。  相似文献   
39.
目的研究新型嗜酸乳杆菌NCFM-乳双歧杆菌Bi-07-鼠李糖乳杆菌NH001三联益生菌制剂对便秘小鼠小肠蠕动的促进作用,以及其对小鼠肠道菌群构成比例的调节作用。方法小肠推进率实验:将50只KM小鼠适应性饲养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给予蒸馏水,低中高剂量组每天分别给予0.165、0.330、0.990g/(kg·bw)益生菌制剂,灌胃14d后使用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观察小肠墨汁推进率;肠道菌群调节作用实验:将42只BALB/c小鼠中随机抽取10只作为自身对比空白组,适应性饲养后将所有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低中高三个剂量组,空白对照组给予蒸馏水,各剂量组以相同剂量给予益生菌制剂灌胃。自身对比空白组于灌胃前无菌采集小鼠直肠粪便,所有小鼠灌胃30d后无菌采集直肠粪便,使用16SrDNA基因测序对粪便中菌群DNA进行多样性及各水平菌群物种测定。结果高剂量组便秘小鼠小肠推进率显著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各剂量组肠道菌群多样性、双歧杆菌属、乳杆菌属数量较灌胃前显著增加(P0.05),大肠埃希菌属、梭菌属、肠球菌属较灌胃前显著降低(P0.05)。结论三联益生菌能够有效促进便秘小鼠肠道蠕动能力,改善便秘症状;同时对小鼠肠道菌群结构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40.
为了解大赖草种群﹝Leymus racemosus ( Lam.) Tzvel.﹞的表型变异规律及多样性特征,对分布于新疆阿勒泰地区的5个大赖草种群(分别位于阿勒泰市、福海县、布尔津县和哈巴河县)的16个表型性状进行了测定;在此基础上,对各表型性状进行了Shannon-Weaver指数( H')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各种群间的16个表型性状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分布于哈巴河县的2个种群各表型性状的平均值均较高。种群内各表型性状的变异系数为5.97%~40.05%,差异较大;其中,穗下第一节间长度的变异系数在各种群内均较大(17.16%~40.05%);总体上看,种群内与营养生长有关的性状(如穗下第一节间长度、剑叶长度和宽度等)变异较大,而与繁殖有关的性状变异较小。在种群间,穗下第一节间长度、剑叶长度和宽度的变异系数均较大,分别为31.85%、26.87%和27.85%;而小穗和外颖长度以及穗节数的变异系数均较小,分别为15.21%、16.53%和16.91%。5个种群间16个表型性状的H'值均有较大差异,并且,种群内各表型性状的H'平均值(1.660)明显高于种群间(0.239)。主成分分析结果显示:前5个主成分的累计贡献率为80.210%,其中,第1主成分中与营养器官相关的性状(如株高、穗下第一节间长度、剑叶长度和宽度、茎节数)载荷较大,第2至第4主成分中与繁殖器官相关的性状(如穗长度和宽度、外颖和内颖长度、小穗长度和宽度以及外稃长度)载荷较大,表明这12个性状为大赖草种群表型性状变异的主要因子。研究结果显示:大赖草种群间的表型多样性低于种群内,且营养器官的表型变异是导致大赖草种群表型多样性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