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4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高原鼢鼠线粒体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原鼢鼠是一类地下独居啮齿动物,为青藏高原特有种之一。为研究该物种的谱系地理学和遗传多样性,本文测定了采自青藏高原东部3个地理种群8个小种群共37个个体的线粒体D-loop区序列变异。在长度为627bp的序列中,共发现50个变异位点,定义了26种单倍型。该物种的单倍型多样性(Haplotype diversity,H)较高和核苷酸多样性(Nucleotide diversity,πn)较低。谱系分析得到3个稳定的分支,分别与采集的地理种群相吻合:同一地理种群内单倍型之间遗传差异小,而不同地理来源的单倍型之间存在较大区别。距离隔离分析表明高原鼢鼠的遗传分化与地理距离呈正相关。AMOVA分析同样表明地理种群之间存在显著差异:地理种群间变异占遗传变异的80.45%。高原鼢鼠的这种遗传结构特点可能主要是由于第四纪气候变迁、该物种稳定的地下生活环境和有限的迁移能力造成的。  相似文献   
112.
薯蓣属植物人工杂交后代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湖北武当山的盾叶薯蓣(Dioscorea zingiberensis C.H.Wright)为主要亲本,与重庆金佛山的盾叶薯蓣、小花盾叶薯蓣(D.parviflora C.T.Ting)及黄独(D.bulbifera L.)进行种内和种间杂交,并获得部分杂交组合的F1代植株。将F0代种子与F1代植株进行结实率及种子萌发率比较,并与亲本进行过氧化物酶(POD)、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酯酶(EST)同工酶比较。结果表明,不同亲本及其杂交后代的结实率、种子萌发率和实生苗存活率均存在明显差异;亲本和F1代的同工酶酶谱较丰富,部分杂种与亲本的相似度较高,并出现各自的特征酶带。运用同工酶技术可以鉴别杂种的真伪。  相似文献   
113.
目的检测30周糖尿病大鼠胃排空情况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状况。方法应用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30周糖尿病大鼠模型,然后采用酚红实验方法观察胃排空与胃幽门螺杆菌感染状况。结果30周糖尿病大鼠存在胃排空异常,中药"糖胃康"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所改善,而幽门螺杆菌试纸检测呈阴性。结论30周糖尿病大鼠存在胃排空异常现象,不存在幽门螺杆菌感染。  相似文献   
114.
115.
菠萝叶片的稳定碳同位素比与PEP羧化酶及PEP羧激酶活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专性景天酸代谢(CAM)植物菠萝(Ananascom osus (L.) Merr.)的下数第5 到第35 位叶为材料,研究稳定性碳素同位素(δ13C)值,磷酸稀醇式丙酮酸(PEP)羧化酶和PEP羧激酶活性的变化。11 个不同叶位叶片的δ13C值平均为- 12.94‰,最大变幅相差- 2.06‰。两个酶的活性呈单峰形变化,第8—11 位叶的活性最高,低位叶的酶活下降。本试验条件下,PEP羧激酶平均活性比PEP羧化酶高3.4 倍。结果表明,CAM 植物的暗下羧化与光下脱羧之间具有一定的协调性。老叶虽然酶活较低,但总的看来,CAM 水平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116.
117.
本文报道了梵净山的大型真菌365种,分属于124属、41科。其中食用菌105种,药用菌87种,毒菌33种,木腐菌131种及菌根菌114种。梵净山的大型真菌分属于下列林型和植被型:阔叶林型;针阔混交林型;针叶林型;灌丛型和荒地型。营养方式主要分为寄生、腐生和共生三大类群。  相似文献   
118.
为探索池塘混养模式下生态基对鱼类生长的影响,在6个土池中进行了一个饲养试验,将土池分为2组,一组为不放生态基的对照组,另一组为放置生态基的生态基组,每组3个重复。将尾均重为(310±11)g鲤3867尾、尾均重(810±15)g鲢及鳙370尾平均分别分为2组,平均放养于6个土池中。对池塘鲤每天饲喂颗粒饲料3次,饲养周期62d。在饲养期内,每隔10天左右采集水样与底泥样品,检测其中的浮游生物与微生物群落。在饲养结束后,将试验鱼捕出并称重,计算鲤的饲料效率。结果表明,生态基组鲤鱼的增重率与饲料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态基组的鲢、鳙末重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态基组水体透明度与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显著高于对照组;生态基组浮游生物浓度低于对照组。结果表明,在混养模式下土池中生态基的应用有利用促进鲤的生长,然而池塘生态基的应用对于滤食性鲢、鳙的生长并无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9.
120.
隐花色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