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5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245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2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0篇
  2016年   28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3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28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73年   2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中职畜牧兽医专业能力培养目标可以划分为基础能力目标、专业能力目标、综合能力目标和就业能力目标。为了达到人才培养目标,中职畜牧兽医专业可以尝试进行双语教学改革。双语教学改革首先要确定双语教学目标,包括专业目标与语言目标。其次要构建双语课程体系,不仅包括原有的公共英语课程和专业课程,还应该将畜牧兽医专业英语课程融入其中。再次要创新双语教学方法,探索运用更高效、更灵活、更充满调动作用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消除抵触心理。最后要完善双语评价体系,将课程学习评价体系与专业能力评价体系结合在一起,发挥评价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742.
海藻糖酶是一种二糖水解酶,催化海藻糖转换为葡萄糖,为昆虫包括发育、壳多糖合成及飞翔代谢在内的多种生理过程所必需。尽管某些昆虫的海藻糖酶基因已被鉴定,但优雅蝈螽的海藻糖酶编码序列尚未见报告。本研究采用RACE结合多重PCR技术,分离鉴定优雅蝈螽的水溶性海藻糖酶(GgTre1)和类膜结合型海藻糖酶(GgTre2-like)的全长编码序列(cDNA),包括携带不同长度3′-非翻译区(3′-UTR)的3个GgTre1 cDNA 亚型(GenBank:No.KY400001-KY400003)和3个GgTre2-like cDNA 亚型(GenBank:No.KY400004-KY400006)。 3个GgTre1 cDNA序列分别为2 107,2 021和1 914 bp,具有相同长度的5′-UTR(33 bp),但3′-UTR 长度不同,分别为322,248和129 bp。GgTre1-2 cDNA含1 740 bp,编码579 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分子量为67.29 kD;与之不同,根据cDNA演绎的GgTre1-1和GgTre1-3序列较GgTre1-2多4个氨基酸残基,多肽链的分子量为67.88 kD。3个GgTre2-like cDNA(GgTre2-like-1,-2和-3)序列全长分别为2 491,2 460 和2 381 bp。5′-UTR 均为284 bp,3′-UTR 分别为398,367和285 bp。GgTre2-like cDNA开阅读框为1 809 bp,编码602 氨基酸残基组成的多肽链,分子量为67.88 kD。实时定量PCR, 分析GgTre1和GgTre2-like基因在雌、雄个体(各20个)的组织特异性表达。结果显示,GgTre1 在卵巢和附腺表达量最高;GgTre2-like 主要在卵巢表达,在雄性肌肉和马氏管的表达量高于其他组织。上述结果表明,本研究从优雅蝈螽分离到3′-UTR长度不同的3个水溶性和3个类膜结合型海藻糖酶cDNA序列。结果还提示,GgTre1 在各组织的表达差异较大,而GgTre2-like 在各组织的表达相对稳定。不同长度3′-UTR的GgTre1 和 GgTre2-like 亚型的存在,以及不同长度的3′-UTR在翻译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尚待今后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743.
目的:研究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对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5年6月~2016年6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126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给予芪苈强心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比索洛尔。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血压、心率、6 min步行最大距离、脑钠肽水平;采用超声心动图检测两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结果:观察组的有效率为92.06%(58/6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3.02%(46/63)(P0.05);治疗后两组血压无明显变化(P0.05),心率和脑钠肽水平明显降低(P0.05),6 min步行最大距离明显增加(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短轴缩短率和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芪苈强心胶囊联合比索洛尔能有效改善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功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44.
为筛选夜香树(Cestrum nocturnum L.)香气释放、生物钟等相关基因表达研究适用的内参基因,本研究采用夜香树盛花期叶片和花为实验材料,利用同源克隆和RACE技术,获得了夜香树6种经典的内参基因序列,分别为:Actb7、EF-1A、GAPDH、TUA、TUB2、UBQ;采用荧光定量PCR方法对18s rRNA和这6个内参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了分析,并通过Bestkeeper、geNorm、NormFinder 3种程序分析了内参基因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在花中,Actb7表达最稳定;在叶片中,EF-1A和UBQ的表达比较稳定;在2种组织中,EF-1A的表达相对稳定。3组稳定性分析中,geNorm程序确定的最佳内参基因数目均为2,最佳内参基因组合均为Actb7/EF-1A。本研究通过对稳定内参基因的筛选,以期为准确检测夜香树盛花期花瓣节律运动、香气释放、生物钟变化等相关基因的表达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45.
北京猿人遗址年代上限再研究   总被引:11,自引:7,他引:4  
本文报道了取于北京猿人遗址第1-2层的二个钙板样的铀系年龄。下列实验证据支持数据的可信度:二个样品的定年结果在误差范围内一致且230Th/234U值均接近平衡;BZC-3样三次230Th/234U年龄测定获一致结果;230Th/234U和227Th/230Th二法对照的结果表明BZC-3样构成封闭体系。基于BZC-3样三次平行分析所得同位素比值的加权平均值,提出北京猿人遗址的上限年龄应为 万年。  相似文献   
746.
随着互联网经济和电商时代的到来,线下物流快速发展,但城镇“最后一公里”配送问题依旧存在,菜鸟驿站便应运而生。上海作为我国大型物流枢纽城市,探究其菜鸟驿站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更具有代表性。研究基于上海市的菜鸟驿站POI(Point of Interest,兴趣点)数据,利用ArcGIS技术,综合运用空间自相关分析、缓冲区分析、核密度分析、标准差椭圆、近邻分析等空间分析与文本分析等方法,解析上海市菜鸟驿站的空间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上海市90%的菜鸟驿站分布于距离服务对象150 m的范围内,数量与服务对象设施最近出入点的距离成反比;受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口数量、交通设施、生态环境、城市规划等因素影响,菜鸟驿站站点分布极其不均衡,大致呈南—北走向;菜鸟驿站站点在主城区和郊区分布呈现“多核心集聚模式”,两者分布差异较大;驿站站点的分布不均衡,与城市规划布局高度重合,其数量与城区人口数量、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呈正相关。此研究结果可为上海市菜鸟驿站布局优化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747.
渭北旱塬矮砧密植苹果园土壤矿质氮积累与空间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的迅速发展,揭示矮砧密植苹果园土壤矿质氮的积累与分布特征对果园科学施肥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不同树龄(6a、9a、12a)的矮砧密植苹果园为对象,在树下、株间、行间以及树干与行间的中间点位置采集土样,分析土壤硝态氮、铵态氮和矿质氮的积累与分布特征.结果 表明:O~ 300 cm土层土壤硝态氮累积...  相似文献   
748.
植食性昆虫与寄主植物在长期协同进化的历程中,两者逐渐演化出丰富多样的防御与反防御机制,其中在植食性昆虫适应植物防御的过程中,唾液腺分泌物起到关键性的作用。本研究从宏观与微观两个层面,揭示植食性昆虫如何利用唾液腺以适应寄主植物防御的作用机理。回顾了昆虫唾液腺分泌物通过干预植物气孔的动态变化、适应植物细胞壁、降解植物防御性化合物等方式调控寄主植物防御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昆虫唾液效应因子以干扰植物早期免疫信号通路、调节植物激素信号通路、与植物免疫蛋白互作等形式应对植物防御反应的内在分子机制。同时,本文依据CRISPR/Cas9、植物介导的RNAi、纳米材料介导的RNAi等新技术的发展,对基于昆虫效应因子开发的虫害防控技术的发展空间进行分析,以期为作物抗性的提高以及害虫综合治理能力的提升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  相似文献   
749.
必需脂肪酸为人体健康和生命所必需,但机体自身不能合成,研究表明ω-3族脂肪酸对人体的生理功能有更加积极的影响。哺乳动物体内缺乏ω-3去饱和酶的基因,来自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的Δ15-脂肪酸去饱和酶(Δ15Des)可以将体内ω-6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转化为ω-3 PUFAs。利用PiggyBac转座子(PB)系统构建表达Δ15 Des酶活性的转基因小鼠可以在较短时间内繁育出稳定遗传的纯合子转基因小鼠,整合率高达35.1%。饲料中添加6%ω-6 PUFAs饲喂小鼠,通过气相色谱(gas chromatography, GC)检测小鼠体内脂肪酸的变化,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PCR,q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 WB)来检测Δ15 Des在小鼠体内的表达水平。从qPCR和GC结果分析,阳性小鼠的基因活性率为61.53%,与传统方法相比,Δ15 Des的转入效率及活性都显著提高,且纯合子比杂合子表达更高的活性,进一步验证了PiggyBac转座子系统高效...  相似文献   
7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