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9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01.
研究了一个捕食者具有阶段结构,食饵具有脉冲效应和时滞的捕食者-食饵模型.利用离散动力系统的频闪映射,我们获得了捕食者-灭绝的周期解同时给出了该周期解全局吸引的充分条件.利用时滞脉冲微分方程的理论,得到了系统持续生存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302.
常用统计软件在生物统计中的应用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统计分析方法通过对数据的科学分析从而排除误差,找出研究对象的内在联系以求获得正确的结论,在生物医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随着21世纪"后基因组时代"的到来,以及系统生物学研究的兴起,海量的生物学数据愈来愈需要统计软件的辅助.本文结合相关分析实例就Excel、SPSS和SAS三种目前常用的统计软件的优缺点及其局限性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03.
甜仁山杏优株幼果抗寒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个优选的甜仁山杏的幼果为试材.以生产中主栽大扁杏品种“优一”和野生山杏(山苦1、山苦2)为对照,通过冷冻处理,以胚褐变率、电导率和MDA值为指标,研究了甜仁山杏优株的抗寒性。结果表明。供试2个优选的甜仁山杏品系胚褐变率低,半致死温度(LT50)较对照低0.51~0.94℃。供试5个品系抗寒性的顺序依次为山甜1〉山甜2〉山苦1、山苦2〉“优一”。  相似文献   
304.
青藏高原几种高寒植物的抗寒生理特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青藏高原高寒地区3种多年生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植物叶组织的可溶性糖、脯氨酸和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及其生理特性。结果表明;矮嵩草(Kobresia humilis)、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和黑褐苔草(Carex atro-fusca)叶中的可溶性糖含量随着生长期的进程而增加;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因植物种类的不同而表现各异,其中在各生长期.垂穗披碱草的脯氨酸含量均高于矮嵩草和黑褐苔草,并在草盛中期表现出明显的差异;3种高寒植物叶片中的丙二醛(MDA)含量随着生长季和气温的变化而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3种植物中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表现出随生长期和气温变化而改变的趋势,但黑褐苔草的2种膜保护酶活性最高,垂穗披碱草的次之.矮嵩草最低。可见,在不同生长季,这3种高寒植物的抗寒生理反应或低温适应方式可能是多途径的.其中在抗寒物质代谢、膜脂过氧化能力和抗氧化酶系统等方面,有生理反应的共同规律和各自特有的生理抗寒特性.其适应性与抗逆性有所不同,这种差异和生理特性可能与高寒植物的遗传特性和极端高寒低温环境胁迫有关。  相似文献   
305.
凹叶厚朴花药四囊型,腺质绒毡层有1-2层细胞,小孢子形成时胞质分裂方式为修饰性同时型.小孢子四分体排列方式为左右对称型,成熟花粉粒为二细胞型。四分体和小孢子在发生时有不规则变形。子房单心皮。心皮腹面壁上着生2个胚珠,胚珠倒生型,厚珠心,双珠被;抱原细胞一个,并且自表皮下第2层细胞处分化。胚囊发育为单孢蓼型。凹叶厚朴的胚胎学特征与木兰科其它植物的胚胎学特征基本相同,属于较原始的被子植物胚胎类型。在凹叶厚朴大、小孢子发生和雌、雄配子体发育过程中存在部分败育现象。本文初步探讨了凹叶厚朴濒危的生殖生物学原因。  相似文献   
306.
崔辉梅  曹家树  张明龙  姚祥坦  向殉 《遗传》2005,27(2):255-261
以甘蓝型油菜(Brassica napus L, AACC,2n=38)Ogura细胞质雄性不育材料为母本,以不同白菜(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 AA, 2n=20) 自交系‘新选一号’和‘矮脚黄’为父本进行杂交,获得了杂种F1、BC1、BC2代。利用cDNA-AFLP技术对两种材料的不同回交世代BC1、BC2代与其亲本在蕾期的基因表达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两种白菜回交世代与其亲本的基因表达有明显差异,在质和量上都存在差异。基因表达模式有5类共7种:(1)单亲沉默型(2种),(2)单亲一致型(2种),(3)双亲共沉默型,(4)杂种特异型,(5)表达一致型。随着回交世代的增加,回交杂种和亲本的基因表达在单亲沉默型、双亲共沉默型呈增加趋势。而在母本一致型、父本一致型、杂交种特异型、表达一致型呈下降的趋势。两种白菜在F1、BC1、BC2 3个世代与回交亲本花蕾间的基因差异表达有15种类型,其中以在轮回亲本、F1、BC1、BC2中共同出现表达的带的比例最高。Abstract: Crosses between female parent of Ogura male sterility Brassica napus L. and male parents of B. campestris ssp. chinensis Makino were made and F1, BC1 and BC2 generations produced. Gene expression of two Chinese cabbage backcross hybrid BC1, BC2 and their parents at bud stage was analyzed by means of cDNA-AFLP technique.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differ significantly between BC1 and BC2 generations and their parents. There were many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including gene overexpression and gene silencing. Five patterns (seven kinds) of gene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which include: (1) bands occurring in only one parent (two kinds); (2) bands observed in hybrids and one parent (two kinds); (3) bands occurring in only parents (one kind); (4) bands visualized in only hybrids (one kind); (5) bands observed in parents and hybrids (one kind). In accompany with the addition of backcross, the increase trend in backcross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described in the aspects of differential gene expression, bands expressed only in one parent and bands expressed only in both parents. The declined trend in backcross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were observed in the aspects of bands expressed in both hybrids and one parent (two kinds), bands visualized in only hybrids and bands observed in parents and hybrid. Fifteen patterns of gene expression were observed in F1、BC1、BC2 and backcross parents. The percent of bands expressed in F1、BC1、BC2 and backcross was highest.  相似文献   
307.
目的研究lncRNA MAGI2-AS3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的影响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根据转染载体不同将A549细胞分为pcDNA3.1组(转染pcDNA3.1)、pcDNA3.1-MAGI2-AS3组(转染pcDNA3.1-MAGI2-AS3)、anti-miR-NC组(转染anti-miR-NC)、anti-miR-31-5p组(转染anti-miR-31-5p)、pcDNA3.1-MAGI2-AS3+miR-NC组(共转染pcDNA3.1-MAGI2-AS3和miR-NC)、pcDNA3.1-MAGI2-AS3+miR-31-5p组(共转染pcDNA3.1-MAGI2-AS3和miR-31-5p mimics)。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miR-31-5p和MAGI2-AS3 RNA的表达,四氮唑蓝(MTT)法测定A549细胞增殖活性,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验证MAGI2-AS3与miR-31-5p的调控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与周期。两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分析;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组内多重比较采用SNK-q检验。结果与人正常肺细胞HBE相比,肺癌细胞A549中的MAGI2-AS3表达量(0.48±0.03比1.29±0.06)降低,miR-31-5p表达量(1.01±0.05比0.25±0.02)升高;与pcDNA3.1组比较,pcDNA3.1-MAGI2-AS3组A549细胞活力(0.48±0.04比0.77±0.06)、迁移[(81.33±2.87)个比(124.33±3.09)个]和侵袭[(32.00±2.83)个比(53.00±3.27)个]细胞数、S期细胞所占比例(23.01﹪±1.00﹪比32.95﹪±1.06﹪)均降低,凋亡率(19.95﹪±1.25﹪比7.23﹪±0.51﹪)、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43.58﹪±2.15﹪比33.56﹪±1.23﹪)均升高;与anti-miR-NC组比较,anti-miR-31-5p组A549细胞活力(0.53±0.04比0.78±0.06)、迁移[(76.00±3.74)个比(108.33±2.87)个]和侵袭[(30.00±1.63)个比(42.33±2.05)个]细胞数、S期细胞所占比例(24.43﹪±1.13﹪比32.91﹪±1.08﹪)降低,凋亡率(18.21﹪±1.24﹪比7.29﹪±0.51﹪)、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41.56﹪±2.19﹪比33.53﹪±1.27﹪)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结果显示,MAGI2-AS3靶向负调控miR-31-5p的表达。与pcDNA3.1-MAGI2-AS3+miR-NC组比较,pcDNA3.1-MAGI2-AS3+miR-31-5p组A549细胞活力(0.68±0.06比0.50±0.04)、迁移[(91.00±1.63)个比(52.67±2.62)个]和侵袭[(62.67±2.49)个比(31.67±4.03个)]细胞数升高,凋亡率(10.59﹪±1.0﹪比21.11﹪±1.14﹪)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lncRNA MAGI2-AS3通过靶向miR-31-5p抑制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lncRNA MAGI2-AS3是肺癌潜在分子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08.
目的:研究ROR2在骨肉瘤细胞及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探讨其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Western-blotting实验方法检测骨肉瘤及骨软骨瘤新鲜原发灶标本中ROR2表达情况;使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骨肉瘤及骨软骨瘤原发灶标本中ROR2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资料了解其临床意义;使用RT-PCR实验方法检验SaoS-2骨肉瘤细胞中ROR2mRNA表达情况。结果:①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骨肉瘤标本ROR2阳性表达率为70.91%,骨软骨瘤标本ROR2阳性表达率为20.00%,两者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x2=12.73 P〈0.05)。②Western-blotting实验检测新鲜骨软骨瘤和新鲜骨肉瘤组织中ROR2蛋白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RT-PCR实验检测SaoS-2骨肉瘤细胞株中ROR2基因表达阳性。④检测在有转移的骨肉瘤患者标本中ROR2的阳性表达率为100.00%,在无肿瘤转移患者标本中阳性表达率为61.91%,两者表达阳性率有显著性差异(x2=5.26 P〈0.05)。⑤ROR2在骨肉瘤Enneking分期Ⅰ期表达阳性率为22.22%(2/9),Ⅱ期表达阳性率为72.73%(24/33),Ⅲ期表达阳性率为100.00%(13/13)。Ⅰ期与Ⅱ期间有显著性差异(x2=5.66 P〈0.05),Ⅰ期与Ⅲ期间有显著性差异(x2=11.46 P〈0.05),而Ⅱ期与Ⅲ期间无显著性差异(x2=2.85 P〉0.05)。结论:ROR2蛋白和基因在骨肉瘤组织及细胞中有较强表达。鉴于ROR2对于骨骼发育的影响及其通过WNT信号通路调节成骨细胞增殖及分化的生物学特点使得我们怀疑ROR2可能在骨肉瘤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一定的作用,其可能促进了骨肉瘤的发生发展及恶性生物学行为。  相似文献   
309.
利用原位分解袋法研究了华西雨屏区苦竹(Pleioblastus amarus)和撑绿杂交竹(Bambusa pervariabilis × Dendrocala mopsi)人工林几种凋落物组分在模拟氮沉降下分解过程中养分释放状态,试验周期为2 a。氮沉降水平分别为对照(CK, 0 g · m-2 · a-1)、低氮(5 g · m-2 · a-1)、中氮(15 g · m-2 · a-1)和高氮(30 g · m-2 · a-1),每月下旬定量地对各处理施氮(NH4NO3)。结果表明,苦竹林和杂交竹林凋落物主要由凋落叶、凋落箨和凋落枝组成,其中凋落叶约占80%;两个竹种凋落物在分解过程中养分元素释放的种间差异主要与初始养分元素含量有关;凋落物养分元素初始含量对元素释放模式和最终净释放率的大小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目前,这两种竹林生态系统土壤氮输入主要以大气氮沉降(8.24 g · m-2 · a-1)为主,同时凋落物氮输入(苦竹和杂交竹林分别为1.93,5.07 g · m-2 · a-1)也是一个重要途径;模拟氮沉降对苦竹凋落物碳、磷、钾、钙元素和杂交竹凋落物碳、氮、磷、钾、钙、镁元素释放的抑制作用较弱,处理与对照之间元素总释放率差异一般小于10%;氮沉降显著抑制了苦竹林凋落物氮元素释放,减小幅度为19.0%-27.2%,但由于氮沉降增加对土壤肥力的直接改良作用,氮沉降的增加并不会因为凋落物分解速率的降低造成植物生长所需养分供应的减少;从短期来看,在氮沉降继续增加的情况下,该地区这类竹林生态系统的碳吸存能力仍可能会因为N沉降对植物生长的促进作用而增加。  相似文献   
310.
目的了解儿童感染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萄萄球菌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年龄为1个月~12岁的上呼吸道感染的儿童鼻咽分泌物或痰进行培养,分离肺炎链球菌和金黄色萄萄球菌;采用纸片扩散法及E-test法对分离株进行常用的10种抗生素敏感性检测。结果从2 250例呼吸道感染儿童鼻咽部、痰液分离出肺炎链球菌共120株,金黄色葡萄球菌共151株。120株肺炎链球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青霉素41.7%(50/120)、苯唑西林26.7%(32/120)、头孢曲松9.2%(11/120)、红霉素95.8%(115/120)、克林霉素90.0%(108/120)、四环素70.8%(85/120)、氯霉素6.7%(8/120)、利福平0.8%(1/120)和氧氟沙星0.8%(1/120),肺炎链球菌青霉素不敏感株对β-内酰胺酶类耐药率明显高于青霉素敏感株。151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中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分别为青霉素97.4%(147/151)、苯唑西林9.9%(15/151)、头孢曲松9.3%(14/151),对红霉素52.3%(79/151)、四环素31.8%(48/151)、克林霉素24.5%(37/151)、氯霉素9.9%(15/151)、氧氟沙星3.3%(5/151)和利福平2.0%(3/151)。未检出耐万古霉素菌株。结论肺炎链球菌对红霉素、克林霉素高度耐药;而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高度耐药,临床应尽量减少此类药物的经验性用药,依据药敏结果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