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88 毫秒
131.
在对菌核侧耳单双核菌丝进行染色方法的研究中, 通过采用不同的菌丝培养方法, 比较2种固定液及3种染液的染色效果, 优化出菌丝染色方法, 进而得出一套稳定可靠的鉴定菌丝的细胞核染色技术。  相似文献   
132.
姚良同  杜秉海  丁延芹  王冰  周波 《生物磁学》2009,(16):3139-3140,3088
通过对我院生物工程专业本科生的2项PGPR实验,对不同培养基对实验效果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研究。实验证明,采用不同的培养基,对实验效率和实验效果影响很大;科学合理的选择培养基,能够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可以大幅度地缩短实验时间,提高实验效率,通过本实验的进行达到了引导学生开阔思路,科学合理地设计试验方案,提高综合实验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3.
选用不同耐锌玉米品种‘四单19’(低锌敏感型)和‘牡丹9’(低锌不敏感型),采用营养液水培,研究不同锌浓度对碳酸酐酶(CA)活性、光合特性、可溶性糖含量等的影响。结果表明:玉米对锌具有选择运输的能力,当锌浓度过大对幼苗造成伤害时,根系吸收的锌向地上部运输的比例减少,以减少过量的锌对地上部造成的伤害。锌与CA活性密切相关,而CA活性与净光合速率的变化并非密切相关。低锌和高锌均显著增加了‘四单19’的可溶性糖含量,而‘牡丹9’的可溶性糖含量在缺锌与低锌处理下增加幅度并不明显,但在高锌处理下可溶性糖含量迅速增加。低锌和高锌处理都显著降低了‘四单19’叶片的蛋白质含量,而‘牡丹9’低锌处理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下降并不明显,但在高锌处理下叶片可溶性蛋白含量大幅度下降。低锌处理下,‘四单19’的蛋白质合成受到抑制,而游离氨基酸大量积累,明显抑制了植株的生长;‘牡丹9’的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变化较小。  相似文献   
134.
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与医院监管机制、药品监管机制、医疗保障体制改革密切相关。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公立医院财政补偿政策变迁的3个阶段,并从公立医院职能的角度,分析了公立医院成本核算在界定医院财政补偿与市场补偿领域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5.
136.
佛波酯引起蛋白激酶C下降调节的专一性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了佛波酯(PMA)对蛋白激酶的下降调节是否有激酶专一性及亚型专一性.用组蛋白H1作为蛋白激酶C(PKC)和蛋白激酶A(PKA)的受体底物,加入PKC和PKA的特异性激活剂区分PKC和PKA,用聚谷酪(41)为酪氨酸蛋白激酶(TPK)的专一性受体底物,以32P-ATP为32P共同供体底物测定三种蛋白激酶的活力,并用免疫组化法测定PKC亚型.结果发现PMA对人7721肝癌细胞只引起PKC而不引起PKA和TPK的下降调节,PKC的非特异性抑制剂槲皮素和特异性抑制剂D-鞘氨醇能大部分取消PMA对PKC的下降调节,但TPK抑制剂genestein则没有阻断下降调节的作用.用HL-60细胞还证明PMA只对含量丰富的PKCα和PKCβⅡ亚型而不对含量很少的PKCβⅠ亚型发生下降调节.上述结果说明PMA对蛋白激酶的下降调节有激酶和亚型专一性.  相似文献   
137.
作物群体边际效应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对作物边际效应的研究表明,有利生态因子的作用大于不利生态因子的作用时,作物群体发生正边际效应,表现为边际优势;不利生态因子的作用大于有利生态因子的作用时,作物群体发生负边际效应,表现为边际劣势.在作物群体内部条件一致的情况下,边际效应的绝对值随边距递增而递减.  相似文献   
138.
禹会村遗址是淮河中游地区的一处大型龙山文化时期城址,了解其农业活动有助于认识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末期的农业发展水平与社会组织形式等。本文对禹会村遗址2017年和2020年两个发掘区的49份样品进行了植硅体分析,在多个遗迹单位中发现不同浓度的水稻特征性植硅体,未发现粟遗存的证据。结合已有研究成果,本文认为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的农作物以水稻(Oryza sativa)为主,粟(Setaria italica)在农业结构中所占比重较低。遗址中发现的水稻植硅体以来自茎叶的扇型植硅体为主,而且不同区域水稻植硅体分布浓度存在明显的差异,反映禹会村遗址的水稻收割方式可能为连杆收割,将水稻带入遗址内分开完成脱粒与脱壳行为。其中城垣区水稻加工活动可能存在集中完成的现象,而生活遗迹区是以家庭为单位开展。此外,水稻扇型植硅体形态参数分析结果显示,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水稻驯化水平较低,可能存在包括粳稻在内多个水稻品种。本文揭示了禹会村遗址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结构、农作物的加工活动及农业发展水平等相关信息,为进一步研究淮河中游地区龙山文化时期农业生产及与其相关的社会组织形式等方面提供了新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9.
植被物候研究对了解全球气候变化特征具有重要意义。黄河流域空间跨度大、生态环境复杂,林草植被的物候变化特征有待进一步明确。本研究基于2000—2018年MODIS-EVI数据,采用分段Logistic和双Logistic物候模型及分别对应的曲率变化极值法和导数法对黄河流域林、草植被物候进行反演,分析物候参数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生长季开始期(SOS)在第90~165天,从东南到西北逐渐推迟,海拔每升高100 m, SOS推迟0.94 d,其中,森林SOS早于草地。生长季结束期(EOS)在第270~315天,从西向东南推迟,海拔每升高100 m, EOS提前0.63 d,其中,森林EOS晚于草地。生长季长度(LOS)为110~230 d,从东南向西北逐渐缩短,森林植被的LOS大于草地。研究期间,SOS呈提前趋势,幅度为4.1 d·(10 a)-1,空间上提前面积比例为73.2%,流域中部地区提前幅度较大;EOS整体呈显著推迟趋势,幅度为2.3 d·(10 a)-1,空间上推迟面积比例为63.4%,森林物候期提前和延迟都小于草地;L...  相似文献   
140.
人工林在陆地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碳汇作用。本研究基于我国25个研究区的5个主要造林树种(刺槐、栓皮栎、杉木、樟子松和油松)的树木年轮数据,利用各研究区不同树种的生物量方程计算标准木的年均净初级生产力(NPP)进而扩展到林分尺度,利用InTEC模型及Law模型模拟各研究区不同人工林NPP与林龄的关系。结果表明:刺槐林、杉木林和油松林NPP随林龄表现出先增加后逐渐平稳的趋势,栓皮栎林和樟子松林NPP达到峰值后则出现下降的趋势。不同人工林NPP-林龄拟合曲线出现拐点的顺序为:樟子松林11年、杉木林14年、油松林16年、刺槐林20年。其拐点NPP分别为6.65、7.58、4.70和2.59 t·hm-2·a-1。InTEC及Law NPP-林龄模型在大尺度范围内都有较高的拟合精度,樟子松林InTEC模型R2最低(R2=0.95),均方根误差(RMSE)为0.55 t·hm-2·a-1;杉木林InTEC模型R2最高(R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