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5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7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3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种植豆科绿肥可以有效增加氮肥来源,提高水土保持能力,改善生态环境与土壤质量,是促进农业生产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本试验研究了柿子园种植白三叶草对土壤养分和生物学性质的影响,以探明果园种植豆科绿肥在土壤肥力改良与经济效益提升方面的潜力.设柿子园清耕、种植白三叶草2个处理,于2017年9月14日分别采集0~10、10~20、20~30和30~40 cm土层样品,以分析两个处理对土壤有机质、速效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和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与清耕相比,生草后的整个被测土层的有机质、速效氮、微生物生物量碳、氮及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增加,其中,0~10 cm土层生草处理的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增加效果显著,10~20 cm土层速效氮含量增加效果显著,0~20 cm土层中脲酶活性显著增加,而过氧化氢酶活性、蔗糖酶及土壤酶活性的几何平均值(GME)则在整个被测土层都显著增加.表明果园生草能改善土壤肥力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减少化肥氮投入量,提高果园经济效益,是一种优良的果园栽培模式.  相似文献   
122.
理解植物叶片化学计量特征及其驱动因素对认识植物种群分布规律及预测植物对环境变化响应具有重要意义。该研究采集了青藏高原东缘针叶林84个样点共29种主要针叶树种叶片, 探讨该区域常绿针叶树种叶片碳(C)、氮(N)、磷(P)化学计量特征和分布格局及其驱动因素。结果表明: (1)在科和属水平上, 不同针叶树种叶片C、N含量和C:N差异显著; 叶片N:P < 14, 表明该区域针叶树种主要受N限制。(2)叶片N、P含量在环境梯度上表现出一致的分布规律: 均呈现出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显著降低, 随年平均气温(MAT)和年降水量(MAP)增加而显著增加的趋势; 而叶片C含量与纬度、海拔、MATMAP均未表现出显著相关性。(3)叶片C:N、C:P呈现出与N、P含量变化相反的分布格局: 均随纬度和海拔增加而显著增加, 随MATMAP增加而显著降低; 而叶片N:P与海拔、MATMAP均无显著相关性。(4)进一步分析表明, 叶片C、N、P含量及其化学计量比的主要驱动因素不尽相同。具体而言: 土壤特性是叶片C含量和N:P变异的主要驱动因子, 而叶片N、P含量和C:N、C:P的变异主要由气候因素决定。总之, 该区域针叶树种叶片化学计量沿环境梯度的变异规律有力地支持了温度生物地球化学假说, 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对环境变化下植物叶片化学计量分布格局及其驱动机制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3.
采用光学显微镜对中国蓼属分叉蓼组(Polygonum section Aconogonon)和冰岛蓼属(Koenigia)的21种植物的叶下表皮微形态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表明,其叶下表皮微形态特征可分为三种类型:(1)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波状;(2)气孔器类型为无规则型兼有非典型不等型,表皮细胞为多边形或不规则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或波状;(3)气孔器类型为不等细胞型,表皮细胞多边形,垂周壁为平直弓形。分叉蓼组(西伯利亚蓼除外)植物的叶表皮气孔器类型具有高度一致性,说明该组是一个自然类群。本文研究结果不支持将大铜钱叶蓼(Polygonum forrestii Diels)、铜钱叶蓼(P. nummularifolium Meissner)划归于冰岛蓼属的处理意见;支持将西伯利亚蓼(P. sibiricum Laxm.)独立成属,即西伯利亚蓼属(Knorringia Tzvel.)的观点;同时也支持仍将多穗蓼(P. polystachyum Wall.ex Meissner)和松林蓼(P. pinetorum Hemsl.)归在分叉蓼组的处理意见。  相似文献   
124.
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24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的临床疗效。方法:收治外阴白色病变24例,用穴位注射治疗,选用气海,曲泉(双侧),血海(双侧),气穴,足三里(双侧),每次选3个穴位,5穴轮换,予注入胎盘组织液与vitB12混合药液,治疗期间及治疗后,观察病变部位的症状和体征及病理组织结构变化,进行疗效评价。结果:穴位注射治疗后,患者的瘙痒症状基本缓解或消失,外阴的形态和色泽基本恢复正常,总有效率达100%,总显效率87.5%。结论:穴位注射治疗外阴白色病变,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5.
目的:探讨青年乳腺癌患者p53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分析。方法:选取我院收治小于35岁乳腺癌患者35例为实验组,另选取35岁以上乳腺癌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病理组织分级、淋巴结转移数目以及P53的阳性表达率。结果:实验组P53阳性率为82.86%,高于对照组(65.71%),P0.05;P53阳性率随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的增加而增高,经统计学分析呈正相关,P0.05。结论:青年乳腺癌患者的P53表达与病理组织学分级及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故p53的表达有助于判定青年乳腺癌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26.
报道了广西菊科斑鸠菊族的1个新记录属——凋缨菊属,描述了凋缨菊的分类学特征,给出了详细的图解,绘制了整个凋缨菊属的分布图。这一发现表明了我国桂西南热带地区与滇南以及中南半岛在植物区系上的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27.
水盾草—南四湖外来水生植物新记录及其生境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外来生物入侵与生境改变被认为是导致全球生物多样性下降的两大主因[1]。其中入侵植物通过营养竞争、植被结构改变、化感作用等,影响土著植物种群和群落,进而影响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水生植物的入侵已成为影响我国淡水水体景观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因素[2—4]。水盾草  相似文献   
128.
李纪同  王晶  王冰  杨磊  张永忠 《四川动物》2012,31(3):353-357
以玫瑰无须鲃Puntius conchonius精子为材料,应用计算机辅助精子分析系统(CASA),研究了精子在不同pH和不同渗透压的NaCl溶液中的运动百分率、运动时间和运动速率。结果表明,酸性(pH<7.0)或碱性较强(pH>9.0)的溶液均不利于精子运动,而弱碱性(pH7.5~8.5)的溶液较适合精子的运动;在渗透压较低(<75mOsm/kg)或较高(>175mOsm/kg)的NaCl溶液中,精子的运动时间和运动百分率都显著较100~150mOsm/kg渗透压溶液中的短或低(P<0.05);而运动时间最长,并且运动百分率最高的条件为pH8.0和125mOsm/kg渗透压的溶液环境。  相似文献   
129.
樱桃根际促生细菌的筛选与鉴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筛选樱桃[Cerasus pseudocerasus(Lindl.)G.Don]生物肥料中应用的优良菌株资源。【方法】通过保绿法和萝卜子叶增重法,结合定量检测细菌分离物产植物激素的能力,从樱桃根际土壤中筛选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细菌分离物。利用盆栽试验,验证其促生效果。对促生效果较好的细菌分离物,进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测定、16S rRNA基因序列及系统发育树分析以确定其分类地位。【结果】筛选出4株具有良好应用潜力的细菌分离物,盆栽试验结果表明:AI5、AI21、PII17、PI7,尤其是PII17,显著提高樱桃根系及地上部生物量,对樱桃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分类鉴定结果显示:AI5、AI21为短小芽孢杆菌(Bacillus pumilus),PII17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PI7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 sp.)。【结论】AI5、AI21、PII17、PI7,尤其是PII17,对樱桃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在生物肥料的生产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0.
20世纪70至80年代,几乎所有关于江汉盆地跑马岗组和渔洋组的古生物文献都将其时代确定为晚白垩世。李伟同在深入地研究了跑马岗组标准剖面上的轮藻化石后提出跑马岗组大部分属于古新统。取自层位与跑马岗组相当的渔洋组上段上部的岩芯样品经分析后获得了丰富的孢粉化石。这一组合总的面貌与王大宁等获得的晚白垩世渔洋组的第三组合区别明显,而与古近纪的新沟嘴组的第四组合相似处很多。在该孢粉植物群中,常见于当地的晚白垩世分子,如希指蕨孢属、克拉梭粉属、江汉粉属、刺参粉属、鹰粉属等没有或极少见到。而在本组合常见的南岭粉属、五边粉属、漆树粉属等多出现在我国南方古新世地层中。因此,其时代很有可能为古新世。如果是这样,渔洋组上部有可能跨越了白垩系和古近系界线。从当前孢粉植物群含有很多亚热带成分以及麻黄粉属以及胡颓子粉属、忍冬粉属等看,它反映了江汉盆地当时偏干旱的亚热带气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