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0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65年   2篇
  1958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分析了12种风毛菊属植物瘦果形态、果皮微形态和发芽特征,并探讨了瘦果形态和发芽特征与植物地理分布范围之间的关系.瘦果形状包括倒披针形、圆柱形和圆柱状倒三角形3种类型.瘦果长度、宽度和厚度变幅较大,平均变幅达10%.瘦果果皮微形态可区分为条纹型、网纹型和孔纹型,以条纹型最为普遍.种内瘦果微形态特征十分稳定,是很好的分类学依据.种子(瘦果)发芽率差异较大,最高达98%,而最低仅为40%.风毛菊属植物地理分布范围与瘦果冠毛长度和百粒瘦果重量显著相关,与瘦果饱满率、冠毛比重、发芽率之间均为正相关,但相关性不显著.本文涉及的风毛菊属植物瘦果冠毛比重较高,有利于远距离传播,且高发芽率和百粒瘦果重量为幼苗的成功定居提供了保障,在青藏高原有更广的潜在分布区.  相似文献   
12.
在对中国东北辽宁本溪中三叠统林家组的化石研究中, 发现了木贼目瓣轮叶属一个新种——林家瓣轮叶(Lobatannularia linjiaensis sp. nov.)。该种叶轮小, 明显分成两瓣, 每瓣叶数约10–12枚。叶线形至倒披针形, 叶长差别大, 叶联合长度占叶长约1/3–3/4。自1927年Kawasaki建立瓣轮叶属以来, 该属已至少发现了33种, 其中大部分报道于二叠纪, 少数见于三叠纪。瓣轮叶属作为晚古生代华夏植物群孑遗分子之一, 当前该属新种的发现不仅丰富了瓣轮叶属的分类多样性, 而且拓展了对二叠纪-三叠纪之交生物大灭绝及之后复苏过程中瓣轮叶属演化趋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的临床疗效。方法:98例中晚期宫颈癌患者平均分为两组,观察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对照组采用伊立替康联合铂类方案治疗。分别用电化学发光法、微粒子酶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中人细胞角蛋白21-1片段(CYFRA21-1)、人鳞状细胞癌相关抗原(SCC-Ag)含量,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生存质量、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有效率73.5%显著高于对照组42.9%(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CYFRA21-1、SCC-Ag较治疗前均有明显降低(均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躯体功能(PF)、情绪功能(EF)、社会功能(SF)、疲乏(FA)、食欲减退(AP)、疼痛(PA)方面均改善,其中,除EF外,观察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观察组副反应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紫杉醇联合铂类方案对中晚期宫颈癌疗效显著,具有改善患者生存质量、减少副反应、降低血清CYFRA21-1、SCC-Ag水平的优点。  相似文献   
14.
郄亚栋  滕德雄  吕光辉 《生态学报》2019,39(8):2899-2910
全球气候变化对生态系统功能的影响决定着种群地位和群落演替,由于干旱区的特殊性成为研究生物响应环境变化的热点地区。为探索艾比湖流域荒漠区植物生态位对土壤水盐梯度的响应,在研究水、盐含量和植物生态位特征的基础上,应用变系数模型,分析了土壤水盐梯度下的群落组成和生态位响应趋势。结果显示:(1)随土壤水盐梯度的降低,艾比湖流域群落的物种组成呈倒"V"型分布,说明土壤水盐交互作用影响着植被分布和群落类型。(2)高水盐环境下,胡杨(Populus euphratica)、琵琶柴(Reaumuria soongorica)和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等生态位宽度值(B_i)较大,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骆驼刺(Alhagi sparsifolia)和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等B_i较小;中水盐环境下,白刺(Nitraria schoberi)和琵琶柴的B_i较大,铃铛刺(Halimodendron halodendron)、甘草和盐节木(Halocnemum strobilaceum)的B_i较小;低水盐环境下,梭梭、花花柴(Karelinia caspica)和琵琶柴等B_i较大,盐节木的B_i较小;说明土壤水盐环境和物种生态学特性是影响B_i的重要因素。(3)物种水平上,B_i较大的种群与其他物种的生态位重叠(O_(ij))一般较大,但B_i较小的物种间的O_(ij)不一定小(例如:高水盐土壤环境下柽柳和骆驼刺的O_(ij)为1);群落水平上,B_i与O_(ij)具有一定的正相关性;说明由于资源纬度的相似性增大了低B_i物种间的O_(ij),并且B_i和O_(ij)由物种向群落尺度转换时,两者之间的关系存在冗余。(4)土壤水盐梯度与群落生态幅呈现一种非线性相关特征,高水盐格局对群落B_i有一定的促进效应,而低水盐模式对B_i具有一定的限制作用,表明土壤水盐的协同效应影响着物种在群落的地位,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群落向正负两极演替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江苏省县域森林生态安全评价及空间计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考察生态区位因素对森林生态安全的影响,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其空间相关性的内在效应机制,从而实现森林生态安全的评价与监测。以江苏省80个区县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专家法及模糊物元法计算森林生态安全指数,然后结合气象类指标及地形类指标计算生态区位系数,再用该系数修正森林ESI,同时结合Arc GIS技术、空间相关性分析、SLM与SEM模型得出如下结论:(1)人口密度、单位面积能源消耗量、退耕还林面积占比等指标权重最大;(2)生态区位系数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南部少数地区,低值区主要分布在江苏东北部;(3)苏南地区森林生态安全状况整体好于苏北及中东部地区;(4) 2000—2015年,江苏省67.5%的区县森林ESI呈现出较明显下降趋势,反映出江苏省森林生态安全发展状况不容乐观;(5)江苏省县域森林ESI整体空间相关性显著(P≤0.01),但2000—2015年空间聚集程度有所下降,且Low-Low聚类显著性更强;(6)森林ESI在江苏省县域间为扩散效应与回流效应并存。  相似文献   
16.
17.
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复杂性的重要特征, 理解多样性的形成和维持机制一直是理论生态学研究的核心议题。本文从三方面概述了生物多样性理论的最新进展。一是物种共存和群落构建, 总结了现代共存理论和基于过程的群落构建理论的新进展。二是物种相互作用, 综述了利用经验数据推断物种相互作用关系和强度的最新方法。三是生态-进化动态, 介绍了生态-进化模型的一般框架及其在生物多样性研究中的应用。最后对生物多样性理论的发展趋势做了展望, 特别是多尺度整合理论和全球变化下的预测理论。  相似文献   
18.
用含低浓度Hg2 的水饲养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研究Hg2 污染对视网膜中S100免疫反应阳性结构数量及分布的影响。用免疫组织化学ABC法标记S100免疫阳性(S100-IR)细胞,显微镜下观察S10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并计数。结果显示,处理组S100首先在神经节细胞层(GCL)、神经纤维层(NFL)表达,然后逐渐在其他各层表达。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S100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且该变化与环境中无机汞处理时间成正相关;阳性细胞胞体明显膨胀,突起稠密粗大,S100阳性反应强。研究提示,Hg2 的神经毒害作用导致泥鳅视网膜中S100-IR细胞数的增多。推测Hg2 污染可能对视网膜有伤害性影响,而神经胶质细胞在视网膜修复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为了揭示多拷贝基因的进化方式,对濒危植物木根麦冬(Ophiopogon xylorrhizus Wang et Dai)3个居群、6个个体的294个5S rRNA基因拷贝及其姐妹种林生麦冬(O.sylvicola Wang et Tang) 的45个拷贝进行了DNA测序和序列分析,并以这个迄今发表的最大的单个物种的5S rDNA基因数据,以PAUP程序重建了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1)所得序列呈高度多样性,长度变化在307-548碱基之间,仅13对(3.8%)相同,序列分化指数较高:木根麦冬是0.078,林生麦冬是0.032,两物种间是0.149;2)100%的统计值支持两物种的5S rRNA基因分别来自于祖先种的一个拷贝,即“建立者拷贝”,这个拷贝在物种形成之后进行了一系列连续的扩增,形成一个直系的基因家族,而祖先种的其他拷贝在物种形成后被丢失;3)不同拷贝是独立进化的,序列间的一致化过程很弱,这在串联重复的rRNA基因中是罕见的;4)木根麦冬居群间曾存在频繁的基因交流,使5S rRNA基因的许多拷贝扩散于不同居群,维持着种内较高的遗传多样性。可以认为是某些近期发生的变化,阻止了居群间的基因交流,导致该物种广泛的自交,发生自交衰退,并最后导致濒危。  相似文献   
20.
阿拉山口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张大铬  黎唯 《兽类学报》1998,18(2):154-155,136
阿拉山口啮齿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变化THECOMMUNITYSTRUCTUREANDITSCHANGEOFRODENTSINALATAWPASS鼠类的群落结构是生态环境特征及其变化规律的重要标志之一,在新疆内陆干旱荒漠区,阿布里米提等曾论及阜康生态站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