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53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282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9篇
  1961年   3篇
  1960年   15篇
  1959年   6篇
  1957年   9篇
  1955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21.
[背景] 马链球菌兽疫亚种(Streptococcus equi subsp. zooepidemicus,SeZ)是引起马腺疫的主要病原,还可引起猪链球菌病,加强该菌的地方株分子流行病学监测对有效防控相关疫病十分必要。[目的] 对新疆地区2个马场SeZ分离株进行鉴定和药敏特性分析,并分析3株新疆分离株的分子流行与菌株的遗传进化特征。[方法] 对分离纯化的3株病原菌(ZHZ113、ZHZ211和ZHZ523)进行染色观察、生化及药敏特性检测,对16S rRNA和SeM基因进行遗传进化分析,以链球菌7个管家基因arcCnrdEproSspitdktpiyqiL为目的基因对3株分离菌进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研究。[结果] 3株SeZ的药敏结果显示这3株分离菌对不同抗生素的耐药程度不同,但均对头孢西丁、庆大霉素、链霉素、红霉素、左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土霉素等11种药物敏感。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显示这3株分离菌均属于Ⅱ群(兽疫链球菌)。3株菌的MLST分型结果分别为ST39、ST419、ST421型,其中ST419和ST421型为SeZ目前尚未见报道的新ST型。SeM基因分析结果显示马源SeZ在不同国家、不同动物和不同时间段上的流行分布存在差异和动态变化的特点。[结论] 3株SeZ分离菌分别与美国犬源及马源菌株亲缘关系较近,反映部分SeZ株在新疆地区的基因型分布及分子流行特点。  相似文献   
822.
通过形态学、解剖学、化学与分子系统学相结合的方法对采自巴音布鲁克自然保护区的地衣进行分类学研究,发现石鳞衣属地衣一新种——白缘石鳞衣Gypsoplaca albimarginata。新种的主要特征为地衣体具白色边缘、假根,子囊盘红褐色、镶嵌在鳞片表面。本研究对该种进行了详细的形态特征描述,并与其相似种进行了比较和讨论。  相似文献   
823.
胆固醇是细胞质膜的重要组成成分。然而,过多的胆固醇累积可导致细胞中毒。异常的胆固醇胞内迁移与蓄积是造成许多心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基础。细胞内胆固醇稳态由胆固醇的吸收、合成及外排等一系列过程调控。在哺乳动物细胞中,调节胆固醇合成、吸收和外排是维持体内胆固醇平衡的必要生理过程。本综述着重概述了三磷酸腺苷结合盒转运体(ABC)家族,如ABCA1、ABCG1、ABCG5和ABCG8的细胞功能及生理作用,以及这些转运体在调控胆固醇胞外转运中的分子机制。  相似文献   
824.
秀丽莓(Rubus amabilis Focke)为蔷薇科悬钩子属植物,系常用藏药,已有1300多年历史。本实验从其茎中分离了8个化合物,通过波谱法和理化性质分别鉴定为:4-乙酰氧基-3-甲氧基苯甲酸(1)、2-O-β-D-吡喃葡萄糖基-6-羟基苯甲酸(2)、香草酸(3)、白藜芦醇(4)、2,6-二甲氧基-4-羟苯基-1-O-β-D-吡喃葡萄糖苷(5)、反式-4-羟基桂皮酸(6)、咖啡酸(7)及没食子酸(8)。其中1为新天然产物,化合物2~7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825.
目的探索地衣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和蜡样芽胞杆菌分解大学生食堂厨余中淀粉的能力,以筛选和研制餐厨垃圾生物降解的使用菌种。方法将各菌种接于淀粉酶试验培养基,培养后滴加碘溶液,观察透明圈,判定产淀粉酶能力;收集大学生食堂的厨余,观察三种细菌在不同接种量(5%、10%、15%、20%、25%)、不同接种时间(24 h、48 h、72 h)及不同菌株配伍方式下发酵淀粉的能力。结果地衣芽胞杆菌、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都能产生淀粉酶,以地衣芽胞杆菌产生的淀粉酶较多,其次为枯草芽胞杆菌,蜡样芽胞杆菌较少,三种细菌分解厨余中淀粉的最佳接种量都为15%-20%,最佳发酵时间为48 h,枯草芽胞杆菌和地衣芽胞杆菌各7.5%的接种量混合配伍发酵效果最佳。结论可采用枯草芽胞杆菌和地衣芽胞杆菌各7.5%的接种量混合配伍发酵学生食堂的厨余中的淀粉。  相似文献   
826.
目的分析新疆乌鲁木齐市浅部真菌病病原菌的流行趋势。方法对2006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皮肤科门诊、有典型临床表现、真菌镜检及培养均阳性的822例患者进行致病病种及菌种分析。使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于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822例患者包括8个病种:体癣214例(26.0%),足癣131例(15.9%),头癣128例(15.6%),甲真菌病125例(15.2%),股癣119例(14.5%),手癣54例(6.6%),皮肤念珠菌病38例(4.6%),花斑糠疹13例(1.6%)。菌种分布以须癣毛癣菌为首位,336株(40.9%),其次为红色毛癣菌共239株(29.1%),犬小孢子菌68株(8.3%),铁锈色小孢子菌48株(5.8%),念珠菌38株(4.6%),断发毛癣菌33株(4.0%),许兰黄癣菌23株(2.8%),马拉色菌13株(1.6%),疣状毛癣菌9株(1.1%),紫色毛癣菌7株(0.9%),支顶孢霉菌4株(0.5%),曲霉、絮状表皮癣菌各2株(各0.2%)。统计学分析显示:不同性别足癣、股癣、甲真菌病及花斑糠疹构成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体癣及花斑糠疹外,本组其他浅部真菌病的分布在年龄方面有着明显的差别(P〈O.05)。结论乌鲁木齐市浅部真菌病发病率排在前3位的依次为体癣、足癣、头癣,致病病原菌以毛癣菌为主,须癣毛癣菌为首位致病菌,其次为红色毛癣菌。足癣及甲真菌病好发于女性,而股癣及花斑糠疹好发于男性。除体癣及花斑糠疹外,不同年龄段浅部真菌病分布有明显差异,其中头癣主要好发于青少年。  相似文献   
827.
目的:探讨拉米夫定辅助治疗对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肝功能的影响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我科门诊就诊或住院的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84例,随机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上述基础上加用拉米夫定治疗,检测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6个月相关临床指标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总胆红素(TBIL)、丙氨酸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和HBV-DNA定量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6个月后,观察组以上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出现恶心、腹胀、乏力、肝区不适与肝功能损害,观察组以上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肺结核合并乙型肝炎患者的抗结核药物治疗过程中加用拉米夫定不仅可显著抑制患者肝功能的损害,且安全性性更高。  相似文献   
828.
在温度17、20、25、30、33℃,相对湿度70±5%条件下,观察了李始叶螨Eotetranychuspruni(Ounde-mas)实验种群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组建了实验种群生命表,估测了种群净增殖率(R0)、内禀增长力(rm)、周限增长率(λ)等生殖力参数。  相似文献   
829.
新疆北部松萝属地衣生态分布与地理区系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多年的实地调查资料和前人研究资料,对新疆北部松萝属地衣的种类以及它们的分布区、区系特征和垂直分布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布在新疆北部的松萝属地衣共有22种,主要分布在天山和阿勒泰山,生长在树皮、树枝和朽木上。根据它们对环境的适应特征和选择性,将新疆北部松萝属地衣的主要地理成分分为环极北极及北方成分、北美-欧洲成分、世界广布种、北美成分、环极低北极及北方成分、欧洲成分、东亚—北美成分等7种。研究还发现分布在阿勒泰山和天山的松萝属地衣的垂直分布有明显的差异。阿勒泰山的地衣分布海拔比较高,分布范围比较广泛。  相似文献   
830.
中国新记录属——裂片茶渍衣属及一个中国新记录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新记录属裂片茶渍衣属(Lobothallia (Clauzade&Cl.Roux) Hafellner)、中国新记录种粉盘裂片茶渍(Lobothallia alphoplaca (Wahlenb.) Hafellner)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裂片茶渍衣属地衣体裂片状、龟裂状和鳞片状,被粉芽;子囊盘集中于中部,茶渍型。描述了粉盘裂片茶渍的形态、化学特征和生境,并提供了相关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