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5篇
  免费   56篇
  国内免费   16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41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5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3篇
  1979年   3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4 毫秒
551.
通过筛选用采后0h和48h的香蕉果实构建的果实成熟的SSH(抑制差减杂交)文库,得到一条命名为MuMADS1长度为888bp的片段。通过互联网数据库及生物信息学分析工具对香蕉MuMADS1基因及其编码蛋白进行理化性质预测、序列与结构分析和功能预测。结果表明:MuMADS1基因编码蛋白分子式为C1171H1879N351O367S7,属于亲水的不稳定蛋白;保守结构域分析含有保守的MADS盒和半保守的K-box盒;二级结构主要是以α螺旋为主;具有多种磷酸化位点和核定位信号;同源性比较发现与许多植物的花器官决定基因具有较高的相似性,推测它们可能为同源基因,具有相似的生物学功能。  相似文献   
552.
RNA干扰(RNAinterference,RNAi)是利用双链RNA(dsRNA)特异性地降解相应序列的mRNA,从而特异性地阻断相应基因地表达,且此现象广泛存在于从真菌到植物、无脊椎动物、哺乳动物的各种生物中。介绍了RNA干扰的研究历史、RNA干扰的作用机制及此技术在植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553.
壳聚糖涂膜对番荔枝冷藏期间某些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1%壳聚糖涂膜处理的番荔枝果实在冷藏(15℃)期间可溶性固形物(TSS)含量变化过程延缓,果实腐烂率显著降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提高,多酚氧化酶(PPO)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下降,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554.
香蕉凝集素基因启动子的分离、序列分析及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香蕉是世界上最重要的水果之一,由于香蕉果实是利用转基因方法生产重组药用蛋白或有价值的化合物的理想器官,构建能在香蕉果实中高水平表达异源蛋白质的表达载体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一个高效表达的载体,启动子则是其最重要元件之一,因此,果实特异性表达启动子的获得是香蕉作为生物反应器的前提。香蕉凝集素是一种在香蕉果实中大量存在的蛋白质,其基因被证明在果肉组织中大量表达。利用染色体步移法克隆到香蕉凝集素基因5′端上游的一段长702bp的序列,经序列测定及软件分析表明,该序列具有典型的启动子结构。此序列置换植物表达载体pBI121的CaMV35S启动子,构建植物表达载体,命名为pBIL2,该启动子下游为gus基因。利用基因枪法转化香蕉的根、叶和果实薄片,对gus基因的瞬时表达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获得的凝集素基因启动子,只在香蕉果肉中瞬时表达,该启动子的表达具有果实特异性,并且表达量较高。  相似文献   
555.
濒危物种杏黄兜兰的保育生态学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杏黄兜兰(Paphiopedilum armeniacum)是中国特有的兰科濒危物种。自2000年4月1日至2005年10月10日,在云南省怒山的落砂坡山选取66个调查点进行杏黄兜兰保育生态学研究:对443基株共1302分株进行了繁殖式样、物候和生命周期等主要生物学特性,以及对该物种的生境要求、群落结构特征等生态学习性进行了观察研究,并在广东省深圳进行迁地保护和迁地繁殖后重返原产地的试验,研究了原产地的气候、植被和其他环境因素与杏黄兜兰之间的关系以及杏黄兜兰迁地栽培和繁殖的无性后代重返原生长地的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落砂坡山的杏黄兜兰在石灰岩上的次生灌木丛或草丛内生长良好;它兼具有性和无性繁殖,无性繁殖的目的就是实现有性繁殖和延长基株的寿命;无性繁殖有二种形式:产生分蘖或根茎;灌木丛或草丛的落叶为杏黄兜兰生长提供腐殖质,杏黄兜兰根茎繁殖是它对落叶等覆盖的一种适应;分株的开花率为7.39%±1.02%,开花分株的结果率为32.23%±12.08%;杏黄兜兰具有入侵适度破坏和正处于恢复初期的森林环境的能力,而在茂密连片的大树森林内不能生长。杏黄兜兰在深圳人工疏林下生长良好并繁殖许多无性的克隆分株,将繁殖的克隆分株重返原产地能正常开花和结实。试验结果显示,杏黄兜兰可以进行迁地保护以保存种质资源和迁地繁殖的植株回归原产地。基于杏黄兜兰濒危机制的分析,认为,杏黄兜兰生存所面临的威胁是生长空间被完全剥夺和人为灭绝性采集而不是其自身存在的生物学缺陷,为此,提出了相应的保育对策。  相似文献   
556.
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eGFP)与鸡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的VP2基因融合,插入马立克氏病毒(MDV)CVI988/Rispens的非必需区US10片段中,成功构建表达VP2融合蛋白的MDVCVI988转移载体pUC18-US10-VP2。将转移载体质粒与CVI988/Rispens疫苗毒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CEF),筛选获得表达VP2融合蛋白的重组MDV(rMDV)。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间接免疫荧光实验(IFA)证明,rMDV传至第31代仍能稳定表达VP2融合蛋白。用rMDV免疫SPF鸡,进行IBDV攻毒保护试验,1日龄SPF鸡分别用1000PFU、2000PFU、5000PFU的rMDV进行免疫,33日龄用100LD50的IBDVJS超强毒进行攻毒,鸡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60%、80%。值得注意的是,5000PFU的rMDV一次免疫1日龄SPF鸡,其法氏囊组织病理损伤等级与IBD中等毒力活疫苗常规二次免疫相当(2·0/1·5),其保护效果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非重组病毒免疫组相比较,保护效果差异显著(P<0·01),这表明构建的表达IBDVVP2融合蛋白的rMDV可以有效地为SPF鸡提供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57.
目的经颈静脉途径应用心室起搏的方法制备心脏记忆犬模型。方法 8只普通级成年健康Beagle犬经腹腔麻醉后,Seldinger’s法穿刺颈外静脉成功后送入心内膜起搏电极,将电极头端固定于右室心尖部,近端连接于脉冲发生器。起搏频率设置较犬窦性心律时的基础心率快15%,保证起搏器连续起搏。结果连续起搏1周后所有动物均成功制备为心脏记忆模型。建模后犬的心率、呼吸、体重与建模前比较,无明显改变;所有模型组犬起搏前心电图均为窦性心律,起搏1周后出现心脏T波记忆,在下壁导联以及胸前导联均出现T波倒置,停止起搏后,心脏T波记忆逐渐消失;模型组犬与正常组犬心肌病理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经颈静脉途径应用心室起搏法建立心脏记忆犬模型的方法,具有手术简单,创伤小,诱发方式与临床相似等优点,为深入展开心脏记忆的机制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58.
目的获得印度尼西亚食蟹猴的干扰素-γ基因,为常用实验猕猴干扰素-γ的基因工程生产奠定基础。方法根据GenBank上公布的恒河猴干扰素-γ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从印度尼西亚食蟹猴的外周血液中分离单核淋巴细胞,利用Trizol试剂,提取淋巴细胞的总RNA,通过RT-PCR的方法获得干扰素-γ基因片段,并对该片段进行克隆、鉴定和序列分析。结果扩增到一498bp的目的片段,经序列测定证实为印度尼西亚食蟹猴的干扰素-γ基因,与恒河猴、人及狒狒的干扰素-γ基因相比,同源性分别为100%、96%、99%。结论常用的两种实验猕猴食蟹猴与恒河猴的干扰素-γ基因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559.
荔枝生物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综述了离体培养、有利基因的克隆及遗传转化等生物技术的三个方面在荔枝研究中的应用进展。已有研究者分别建立了花粉培养、叶片培养、幼胚培养等获得植株的再生体系,克隆了部分荔枝基因,建立了基因枪与根癌农杆菌转化体系。这些研究为荔枝生物技术育种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560.
祁连山中部地区树轮宽度年表特征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总被引:33,自引:4,他引:29  
利用采自祁连山中部地区不同海拔高度的四个采样点的青海云杉树轮样芯 ,分别建立了树木年轮宽度年表。发现随海拔高度的上升 ,树轮宽度指数的振幅减小 ,年表的平均敏感性降低 ,样本间的一致性也逐步减小 ,上限年表与气候因子的相关性最低 ,这与目前大家普遍认同的上限树木的生长受温度控制的概念并不一致。进一步的分析表明 ,年表的敏感性随海拔高度降低主要是由于该区域树木生长的限制因子是春季降水 ,而降水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增加 ,从而使得春季降水对树木生长的限制作用随海拔升高而逐步减弱 ;生物学指标的测定结果表明 ,生长在高海拔的树木对环境的生态适应策略发生变化 ,其生理代谢维持在较低水平 ,以避免环境变化带来的影响 ,因此生长在高海拔的青海云杉对环境变化的敏感性较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