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2篇
  197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41.
摘要 目的:探讨血清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人附睾蛋白4(HE4)、β2微球蛋白(β2-MG)、可溶性ST2(sST2)与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室重构的关系及对出院后短期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0年12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收治的DCM患者74例,记作DCM组。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80例作为对照组。检测并比较两组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以及心室重构相关指标水平。以Pearson相关性分析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和各项心室重构参数的相关性。此外,将所有DCM组患者按照出院后是否发生因心力衰竭再住院和心血管死亡事件分作预后不良组33例以及预后良好组41例。比较两组各项基线资料以及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DCM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预测DCM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效能。结果:DCM组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DCM组左心室质量指数(LVMI)、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经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得: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与LVMI、LVEDV、LVESV均呈正相关关系,而和LVEF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预后不良组年龄以及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均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年龄以及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水平均是DCM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经ROC曲线分析可得: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联合检测预测DCM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的曲线下面积、灵敏度以及特异度均高于上述四项指标单独检测。结论:血清NT-proBNP、HE4、β2-MG、sST2与DCM患者心室重构密切相关,且在预测患者出院后短期预后方面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142.
为揭示土壤水分动态对干旱沙区坡面尺度水文和生态过程的影响机理,基于Rodriguez-Iturbe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通过修正模型输入项参数,获取干旱沙区坡面土壤水分动态随机模型,并利用2015—2016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南缘固定沙丘坡面生长季根系层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及2000—2016年日降水资料,分析研究区生长季坡面土壤水分动态与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特征,探讨该坡面随机模型参数敏感性及应用可行性.结果表明: 研究区生长季降水分布极不规则,以<5 mm降水为主,降水量主要源于>10 mm降水,降水间隔期以<10 d为主,且东坡次降水量略大于西坡;东、西坡面生长季土壤水分年际变化与降雨分布基本一致,西坡根系层土壤含水率略低于东坡,且各坡面生长季根系层土壤水分均服从正态分布;该坡面随机模型模拟得到的不同坡面生长季根系层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的曲线特征(峰值及其位置、95%置信区间)与观测结果基本一致,一致性指数(CM)均大于0.5,说明该坡面随机模型能对研究区坡面土壤水分概率密度函数进行高效模拟,具有较好的适用性,可为干旱沙区植被生存或恢复研究及实施荒漠化防治生态建设工程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3.
孙聪  白杨  李连国  郭金丽 《西北植物学报》2019,39(10):1805-1811
该试验以草莓(Fragaria ananassa Duch.)品种‘红颜’果实为试材,采用水杨基氧肟酸(SHAM)抑制线粒体交替呼吸途径,使细胞色素途径单独运行,并用电子传递与氧化磷酸化偶联促进剂[二磷酸腺苷(ADP)、琥珀酸钠(C_4H_4Na_2O_4)]和抑制剂[2,4-二硝基苯酚(DNP)、原钒酸钠溶液(NaVO_4)]对线粒体提取液进行处理,对比分析在促进和抑制呼吸代谢情况下,草莓果实线粒体呼吸代谢与超微弱发光(UWL)的变化及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1)草莓果实线粒体经促进剂处理后,呼吸代谢关键酶琥珀酸脱氢酶(SDH)、细胞色素氧化酶(COX)、ATP合酶(H~+-ATPase)活性以及呼吸速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均随着促进剂浓度的增加而增加,UWL强度亦增强,且各浓度下的呼吸代谢指标和UWL强度均高于对照;经抑制剂处理后,以上呼吸代谢各指标及UWL强度的变化与促进剂处理相反,且均低于对照。(2)各促进剂、抑制剂处理条件下,草莓果实线粒体呼吸代谢各指标均与其UWL强度呈正相关。研究表明,草莓果实线粒体UWL强度随着呼吸代谢的变化而变化;促进剂促进了呼吸代谢,导致UWL强度增加,而抑制剂却抑制了呼吸代谢,导致UWL强度减弱;线粒体是UWL产生的细胞器之一,线粒体呼吸代谢过程中激发了UWL。  相似文献   
144.
该研究采用ISSR分子标记对中国10个居群的241个珊瑚菜样本进行了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8条引物共检测到76条清晰谱带,其中多样性条带64条;POPGENE分析显示,其物种水平多样性条带百分率(PPB)为84.21%,有效等位基因数(Ne)为1.562 8,Shannon多样性指数(I*)为0.866 3,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h*)为0.342 5,居群间的遗传分化系数(GST)为0.205,基因流(Nm)为1.939 1,表明野生珊瑚菜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且大部分遗传多样性存在于居群内;AMOVA分析显示,珊瑚菜居群间遗传分化水平(FST)为0.259 1,也表明珊瑚菜居群内变异大于居群间变异。研究认为,珊瑚菜的濒危原因主要来源于野生生态环境的破坏,应当加强种质资源的保护。  相似文献   
145.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染料木素对胰腺癌细胞作用及其抑癌基因表达的研究。方法本实验共分实验组(80,120,160,200μmol/L)的染料木素、空白对照组(PBS)和标准对照(吉西他滨)。各组培养基处理细胞12,24,36,48,60 h后,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法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在染料木素作用下的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在染料木素木素作用下的凋亡细胞百分率;用逆转录-聚合酶连反应(RTPCR)方法测定P53及P21抑癌基因的表达;Western-blot法检测抑癌基因P53和P21的蛋白表达水平。细胞凋亡与细胞基因mRNA采用的是LSD法,细胞增殖数据采用的是配对t检验。结果流式细胞术显示,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处理后60 h时在不同浓度(80,120,160,200μmol/L)的染料木素作用下细胞凋亡率分别为(3.72±1.58)﹪、(35.98±3.76)﹪、(51.36±4.32)﹪和(64.10±2.09)﹪。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组为(43.45±5.28)﹪,不同浓度染料木素组与标准对照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细胞增殖效果:160μmol/L与200μmol/L、120μmol/L与200μmol/L、200μmol/L与吉西他滨组之间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160μmol/L与吉西他滨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blot检测蛋白水平显示160μmol/L和200μmol/L染料木素相对于空白对照能够明显的增强抑癌基因P21和P53的蛋白水平的表达,相对于标准组没有明显的差异。结论染料木素可以抑制人胰腺癌细胞株PANC-1增殖,并且初步探索了这种抑制作用表现出浓度及时间依赖性。  相似文献   
146.
目的: 探讨慢长率模式(GOR)+Gz加速度暴露对局部脑血氧饱和度(rSO2)的影响,为加速度耐力终点预警提供依据。方法: 12名男性志愿者完成HP抗荷动作训练后,在2个工作日内分为两组在载人离心机上分别进行0.1 G/s增长率的GOR模式+Gz加速度暴露,采用近红外线光谱技术记录(NIRS)rSO2变化。观察受试者自身心率、rSO2在+Gz加速度暴露前、GOR1耐力终点时、GOR2耐力终点时及+Gz加速度暴露结束后的变化。结果: 受试者的GOR1耐力为(4.10±0.79)G,GOR2耐力为(5.82±0.70)G。心率在+Gz加速度暴露过程中持续升高,在GOR2耐力终点时的心率达最大值(110±27) beats/min。rSO2在+Gz加速度暴露前为(71.3±5.0)%,GOR模式+Gz加速度暴露开始后随着载荷的增加逐渐降低,到达GOR1耐力终点时降至(65.4±6.4)%(P<0.01),GOR2耐力终点时降至(61.6±4.6)%(P=0.000),+Gz加速度暴露结束后恢复到暴露前水平(P=0.635)。rSO2降至最小值与到达GOR2耐力终点的时间差为(3.0±2.0)s(-3~+3 s)。结论: rSO2在GOR模式+Gz加速度暴露时随着载荷的增加而降低,为该生理指标应用于加速度耐力终点的预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7.
以大洋河河口湿地作为研究对象,利用1958年、1970年、1984年航摄影像(空间分辨率:2.0 m)和2008年SPOT5影像(空间分辨率:5.0 m)作为数据源,借助人为干扰度指数(HI)、景观格局分析、GIS空间分析方法,探讨大洋河河口湿地人为干扰度时空动态分异及景观格局指数的响应机制。结论:1)全干扰类型面积从1958年的4.16 km2上升至9.16 km2;半干扰类型从115.82 km2上升至180.57 km2;而无干扰类型面积从1958年的291.23 km2下降至221.13 km2,人为干扰度在不同历史时期呈非均质化变化,人类活动干扰中心逐渐由陆向海过度;围海养殖是人类干扰度变化的主控景观因子;2)在时间上,人类干扰过程(全干扰、半干扰)会导致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指数(ED)、平均形状指数(MSI)和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总体在1958年—2008年间呈下降趋势;3)空间上,人为干扰度指数与景观格局指数空间分布相关性大小依次为:斑块数量(NP)边缘密度指数(ED)面积加权的平均斑块分形指数(AWMPFD),呈正相关,平均形状指数(MSI)与人为干扰度相关性不显著。  相似文献   
148.
利用大洋河河口湿地不同历史时期高分辨率影像数据,借助层次分析法、遥感技术和GIS空间分析技术,对大洋河河口环境污染风险综合水平进行时空评价,并探讨典型人类活动对其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洋河河口环境污染风险综合水平在1958-2008年间呈上升趋势;在空间分布上,由陆向海环境污染风险综合水平呈下降趋势,并呈带状分布;旅游开发活动基本不会导致区域环境污染风险的加剧,而人类居住、交通运输和围海养殖会加剧区域环境污染风险综合水平.研究结论可为河口区域海域使用规划、生态功能区划和污染物防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9.
目的:了解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脂质运载蛋白-2(LCN-2)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探讨LCN-2的永平变化是否与炎症反应相关.方法:测定30例GDM孕妇及30例正常孕晚期孕妇血清LCN-2水平、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检测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对比分析.结果:(1)GDM组孕妇血清LCN-2水平为(70.69±6.85 )ng/mL,高于正常孕妇血清LCN-2水平(67.02±6.58)n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GDM组孕妇FPG、HbA1c、Fins、HOMA-IR水平分别为[(5.35±0.57)mmol/L、(5.66±0.60)%、(9.38± 1.32)mIU/L、(2.24±0.45)],明显高于正常孕妇血清水平[(5.00±0.26)mmol/L.、(4.72± 0.51)%,(8.26±0.76)mIU/L、(1.83±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GDM组孕妇血液WBC、N水平分别为(8.77±1.75)X 109/L、(72.07± 3.91)%,正常孕妇血清水平为(8.49± 1.26)x 109/L、(73.18±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DM组孕妇CRP水平为(5.21±0.91)g/L,正常孕妇血清水平CRP为(3.71±1.27)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DM孕妇血清LCN-2水平升高,可能参与了GDM的病理过程,但血清LCN-2水平与临床常用的炎症反应标志物并不相关.  相似文献   
150.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差错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通过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分析探讨,发现其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为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药疗差错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药品说明书<中国药典>,<临床用药须知>等相关规定,对2007~2008年我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出现的各类差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差错率主要发生在医师医嘱、护士录入医嘱、药护排药、药护配置、成品核对等工作环节.结论:药学服务是提供负责的药物治疗,其目的在于实现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的既定结果,这些结果包括治愈疾病,消除或减轻症状,阻止或延缓疾病进程及防止疾病或症状的发生.由此可见,药师在处方审核和临床合理用药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