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8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36篇
  2014年   44篇
  2013年   31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4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41.
马尾松高效再生体系的建立(简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快速繁殖针叶树,不仅为植树造林所需大量苗木开辟了一条快速高效的新途径,是生产优良无性系的捷径,而且也是植物基因工程技术应用于针叶树品种改良的前提条件。它将在林木种苗产业化和林木良种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针叶树的离体培养和植株再生一直是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难度较大的一个领域。近几十年来,随着世界各国对发展无性系育林业的日益重视,针叶树组织培养研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1-3]。马尾松(Pinus massoniana Lamb.)是我国南方主要的造林及绿化树种,其木材和松脂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然而在生产实践中,种子园种子…  相似文献   
742.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构建抗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 factor α,TNF-α)单链抗体(single chain Fv,scFv)文库,从中筛选抗TNF-αscFv并进行鉴定.利用重组人TNF-α(rhTNF-α)免疫小鼠,分别扩增小鼠VH和VL基因,经重叠延伸反应将VH和VL基因拼接成scFv基因,以SfiⅠ/NotⅠ位点定向插入pCANTAB 5E噬菌粒载体,转化E.coli TG1,构建了库容为4.6×108的抗TNF-α单链抗体库.对抗体库进行3轮富集筛选后,ELISA检测阳性克隆的抗原特异性,取1株阳性克隆进行测序分析.结果表明,抗TNF-αscFv基因序列长774bp,编码258个氨基酸.将此阳性克隆转化E.coliHB2151,IPTG诱导可溶性scFv的表达,经SDS-PAGE和Western印迹分析,scFv的分子量约为28kD.经亲和纯化后的scFv可与rhTNF-α结合,并可中和由rhTNF-α引起的L929细胞毒性.本文利用噬菌体抗体库筛选到了高亲和力的抗TNF-αscFv,为研制临床免疫治疗的新型抗体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743.
The occurrence of cyanobacterial blooms has been re-ported in fresh water all over the world~[1].Cyanobacterial bloom in ponds and reservoirs are associated with adverse ef-fects on organisms.including acute toxicity in animals and cases of illness in humans when the toxins released into the aquatic environment after cyanobacterial cell lysis~[2].  相似文献   
744.
目的探讨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抑制糖基化终产物(AGEs)诱导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相关分子机制。方法体外培养ECV-304人脐静脉内皮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HGF对AGEs作用后ECV-304细胞生长抑制率的影响;通过Hoechst33258荧光染色观察细胞形态学改变、流式细胞术测定AnnexinV-FITC/PI双染标记的细胞凋亡率,检测HGF对AGEs诱导ECV-304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印迹法检测Bax、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HGF能明显降低AGEs对ECV-30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AGE诱导培养的ECV-304细胞出现明显的凋亡形态学改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ECV-304细胞凋亡率与AGEs的浓度和作用时间呈依赖关系,加入HGF处理后可显著降低不同时间的内皮细胞凋亡率;HGF作用ECV-304细胞后Bcl-2蛋白表达明显升高,而Bax蛋白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AGEs能诱导内皮细胞凋亡,而HGF能部分抑制AGEs诱导的内皮细胞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745.
大肠杆菌诱导U937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和bax基因的表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目的研究bcl-2和bax在大肠杆菌诱导U937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U937细胞的凋亡用AnnexinV-FITC/PI染色流式细胞仪技术测定。Bcl-2和bax基因表达用RT-PCR法测定。结果当细胞与细菌浓度比分别为0,1:5,1:10,1:20,1:50及1:100时作用30min均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凋亡率分别为3·16%±0·90%,9·46%±0·84%,17·90%±1·41%,35·59%±3·76%,38·35%±7·12%和55·07%±5·82%,呈浓度依赖性。在细胞凋亡过程中bcl-2和bax的表达均呈现趋势变化,bax表达逐渐增强,bcl-2表达逐渐减弱。结论E.coli可诱导U937细胞凋亡;其机制涉及bcl-2表达下调和bax表达上调。  相似文献   
746.
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周平  蒙吉军 《生态学报》2009,29(4):2097-2106
近20a来,随着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日臻完善,与此紧密相关的生态风险管理日益受到了广泛关注.生态风险管理具有基于监控的反馈机制、风险受害者参与、程序灵活非线性化、关注成本效益等共同点.总结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发现近年来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多是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国内现有的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的体系、机制建设较为成熟,但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的机制研究尤其是预警和防范方面研究尚不成熟.基于此,构建了基于风险来临前、风险到来时和风险过后的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研究结果对生态风险管理理论的构建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47.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周婷  蒙吉军 《生态学杂志》2009,28(4):762-767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十几年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组成部分,由于其空间异质性和评价过程的复杂性,而成为了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本文综述了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实践研究的进展,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框架和步骤以及物理、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等评价方法;归纳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PETAR方法以及相对风险评价模型等;介绍了针对多样化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数据源类型的不同而进行的实践案例研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评价阈值确定、暴露和危害分析、定量表征、不确定性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定量化方法与技术以及风险效应表征等。  相似文献   
748.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CMO基因转化马铃薯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根癌农杆菌介导法将强组成型表达启动子CaMV 35S和逆境诱导表达启动子rd29A 驱动的菠菜胆碱单加氧酶(CMO)基因导入马铃薯栽培品种夏波蒂(Shepody)和费乌瑞它( Favorita)中,获得了抗卡那霉素再生植株,对转化植株进行PCR检测初步表明CMO基因已整 合到转基因马铃薯基因组中.并对光照强度对马铃薯试管薯遗传转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诱导芽分化的过程中,2 000 lx的光照强度有利于试管薯薄片直接再生出抗性芽.  相似文献   
749.
本文介绍甘蓝自交不亲和性的化学控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50.
用'陕单9号'玉米为试材进行分根实验,研究土壤干旱和湿润条件下,土壤容重对玉米单叶水分利用效率(WUEl)和单株水分利用效率(WUEp)的影响.土壤容重分4种处理:低容重(两边容重都为1.20 g/cm3)、中容重(两边容重都为1.33 g/cm3)、高容重(两边容重都为1.45 g/cm3)和混合容重(一边为1.20 g/cm3,另一边为1.45 g/cm3).土壤水分控制在高基质势(-0.17 MPa)和低基质势(-0.86 MPa)两个水平.结果表明,在干旱条件下,WUEl随容重的增大而提高,而WUEp随容重的增大而降低;在湿润条件下,WUEl和WUEp都随容重的增大而提高.相关分析表明,无论是干旱还是湿润条件下,WUEl与土壤机械阻力(Rs)呈正相关;在湿润条件下WUEp与Rs呈正相关,但在干旱条件下WUEp与Rs呈显著负相关.无论是干旱还是湿润条件下,生长在混合容重土壤的植株能维持较高的WUEl和WUEp.因此,土壤水分和容重都会影响植物水分利用效率,并存在交互作用,但土壤水分的作用更大;同时,土壤容重空间变化有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