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91.
为了明确FmCCoAOMT基因的功能,以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为材料,利用qRT-PCR方法分析FmCCoAOMT基因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FmCCoAOMT基因具有组织特异性。在雌株和雄株多年生木质部的表达量最高,其中在雄株中是新生枝皮表达量的9.4倍,在雌株中是叶片表达量的13.1倍。采用叶盘法获取转基因烟草(Nicotiana tabacum)植株,过表达FmCCoAOMT的烟草与野生型相比,木质素含量升高41%,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含量分别降低32%和52%。非生物胁迫处理后过表达FmCCoAOMT烟草相比于野生型,POD和SOD活性增加,MDA含量下降,且活性氧含量减少,其中NaCl处理后,POD活性比对照组升高83%;NaCl、ABA和甘露醇处理后,SOD活性比对照组分别升高56.6%、44.2%和19.0%,MDA含量比对照组分别降低了77.2%、11.7%和47.6%。结果表明FmCCoAOMT基因通过参与木质素合成,促进非生物胁迫适应能力。  相似文献   
92.
水田土壤溶液磷氮的动态变化及潜在的环境影响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通过模拟试验装置定位研究了稻-麦轮作条件下稻季土壤溶液的磷、氮含量变化,结果表明:(1)在施肥后的60d内田面水溶解性总磷(DTP)含量受施肥量的影响.尤其是施肥后10d内是磷素流失的高风险期;(2)磷的垂直渗漏(70cm深处)高峰发生在施肥后3~10d时期.渗漏量和施肥晕的关系不明显.磷在两个稻季的平均渗漏损失量分别为0.11、0.071kg/hm^2;地下排水会增加磷的垂卣渗漏;磷在表层、20、40、60、70cm土层土壤水中的含量基本呈下降趋势;(3)田面水溶解性总氮(DTN)含量在施肥后10d内受施肥量的影响;(4)氮的渗漏以NO3^-为主,两个稻季氮的平均渗漏损失量分别为3.2~4.5、4.6~28.0kg/hm^2.高量磷肥会减少氮的渗漏,土壤中原有的和施入的氮素在整个稻季均存在随地表径流和渗漏流失从而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的风险。总之无论氮素或磷素.施肥后10d内的田间管理是防止流失最关键的时期。  相似文献   
93.
抗菌肽基因工程研究及其表达策略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多种生物体内,具有广谱抗菌、调节免疫、抑制肿瘤等多种生物学功能,作用机制独特,是目前基因工程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综述了抗菌肽的一般性质及其国内外基因工程研究进展,探讨了在抗菌肽转基因研究中采用的表达策略及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4.
平原农区幼龄杨树间作农作物的产量表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1~2年与3~4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和夏玉米,探讨了杨树对农作物产量及产量形成因子的影响。结果表明,1~2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其产量有所增加,与夏玉米间作使其产量降低31.3%~33.7%。3~4年树龄杨树间作冬小麦的产量降低了36.9%~42.5%,间作夏玉米的产量降低了80.8%~87.4%,且距树越近产量越低。产量形成因子分析表明,杨树对冬小麦产量的影响主要为穗数。因此保证冬小麦分蘖期的肥水管理,在群体建立的基础上保证营养器官建成期所需的各种资源,为正常的穗粒数形成及粒重的充实奠定基础。对夏玉米的影响,随着杨树的生长,表现不一样,由穗粒数逐渐转变为穗数。复合系统建立初期应保证玉米拔节期到吐丝期所需资源,确保较多的穗粒数形成,而杨树生长2~3年后必须对杨树进行合理的管理,保证穗数的建立,减小夏玉米产量的降低。针对农林复合系统的复杂性,今后应综合考虑杨树和农作物光、热、水、肥等生物学特性,对其进行合理管理,尽可能做到杨树与作物的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5.
用柱层析方法在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α2b融合蛋白过程中去除产品中的内毒素。所用柱层析组合为Blue-sepharose亲和柱层析、SOURCE 15 ISO疏水柱层析、Q Sepharose F.F.离子交换柱层析、Sephadex G25 Coarse凝胶过滤柱。采用鲎试剂法检测柱层析各阶段得到蛋白中的内毒素含量; 并用RP-HPLC方法测定柱层析各阶段得到蛋白的纯度与浓度, 求出每毫克蛋白的内毒素含量。结果为每步柱层析过程式均有去除内毒素的作用, 最终所得蛋白的内毒素含量降为1 EU/mg, 去除率达到99.9%。因而生产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干扰素a2b融合蛋白所用分离纯化柱层析技术在纯化蛋白的同时能有效的去除产品中内毒素, 所得产品内毒素的含量远低于药典对注射剂的内毒素含量要求。  相似文献   
96.
采用MTT法检测玉米芯水提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SW480、SW620、DLD1以及正常人肝细胞HL-7702的增殖活力的影响;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的变化;DAPI染色法检测该水提物对不同细胞株细胞核凋亡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浓度(1、2、4、6 mg/mL)的玉米芯水提物对人结肠癌细胞株均有抑制能力,且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用该水提物处理正常细胞HL-7702,在低浓度时没有抑制作用,在高浓度时略有抑制作用.该水提物对各细胞株作用24h,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2、3、4、6 mg/mL.显微镜观察表明:经该玉米芯水提物处理后的结肠癌细胞,形态发生明显的改变,细胞形状变圆,贴壁细胞数量明显减少.DAPI染色结果显示:多数细胞核表现出染色质的不均一性,有典型的“梅花”状凋亡小体出现.  相似文献   
97.
旨在构建含HCV core、E1、E2、F、NS3、NS5a和NS5b基因的重组腺病毒载体。运用PCR技术扩增目的基因片段,通过酶切连接方法将上述7种基因片段克隆至穿梭质粒pAdTrack-TO4中,然后将重组质粒用PmeⅠ线性化后与骨架质粒pAdEasy-1在BJ5183细菌中同源重组。用PacⅠ酶把重组腺病毒载体线性化后转染HEK293细胞后产生重组腺病毒颗粒。利用穿梭质粒中带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对其感染效率进行监测。结果显示,酶切鉴定和测序结果均证实含core、E1、E2、F、NS3、NS5a和NS5b基因的重组腺病毒构建成功,在感染的Huh7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GFP。成功制备了高滴度的腺病毒Ad-core、Ad-E1、Ad-E2、Ad-F、Ad-NS3、Ad-NS5a和Ad-NS5b,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8.
聂唯天  张歌  胡赢心  宫健  单春华 《生物磁学》2014,(12):2394-2396
OPA1(Optic Atrophy 1)基因属于核基因,编码的蛋白是线粒体内源发动蛋白,是线粒体塑形蛋白家族的成员。OPA1蛋白通过不同位点的剪接,形成多种亚型,参与线粒体内膜融合,对线粒体形态结构有着重要的作用。OPA1与呼吸作用复合物直接相关,作为呼吸链的一部分,保持呼吸链的完整性,参与呼吸作用和能量代谢;在细胞凋亡过程中则以OPA1-PARL复合体的形式发挥抗凋亡因子的作用。研究显示,OPA1在类固醇物质的生成等方面,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OPA1对多种疾病有影响,是显性视神经萎缩症(Dominant Optic Atrophy,DOA)的主要基因座,OPA1突变不仅会导致视觉疾病,也能引起听觉神经病变.OPA1还参与热休克应答,在抗癌药毒性抑制方面也有重要作用。本文着重于介绍OPA1的结构与功能,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
好氧堆肥是有机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的有效手段之一,堆肥还田也是贫瘠土壤改良的常用措施。但好氧堆肥是一个典型的CO_2等温室气体的释放过程。如何减少堆肥过程中的CO_2释放,强化堆肥的腐殖化过程对于实现有机固体废弃物的低碳化堆肥、提高作为优良土壤改良剂的腐殖质产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选取农林秸秆和餐厨垃圾作为堆肥原料,研究不同翻堆频率对堆肥过程中的物料减量化、腐殖化和稳定化的影响,以期发现一个较低碳的堆肥工艺,并从微生物角度初步探索了其影响机制。研究结果显示,不同的翻堆频率(分别为每2 d、4 d和6 d翻堆一次),堆料的减量化和腐殖化程度有一定差异,翻堆频率为4 d的堆肥工艺物料减量率最高为50.5%,但碳减量率最低为77.4%;而翻堆频率为2 d的堆肥工艺腐殖质产量最高;3种堆肥工艺经62 d堆肥都达到了腐熟程度,翻堆频率为4 d的堆肥工艺腐熟化程度最高。不同的翻堆频率可能通过影响堆肥过程中堆料的温度、含氧量等因素从而改变堆料中活性微生物量、种类和生物酶活性,进而影响堆料的矿化和腐殖化进程。  相似文献   
100.
柑橘皮中生理活性成分提取工艺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柑橘类水果是全世界最大宗产量的水果之一;皮渣作为其主要副产物占柑橘总量的20%~40%,具有较大的利用价值。本文综述了柑橘类主要副产品(香精油、果胶、天然色素、膳食纤维、黄酮类化合物和类柠檬苦素)的功能特性,以及国内外对这些物质的研究提取情况;并对我国柑橘加工产业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