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陈振波  刘凯东  严立  王明锋  刘铭  李江 《生物磁学》2013,(24):4680-4682,4666
摘要目的:4g讨C反应蛋白(CRr')在结直肠癌患者中的表达及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检测血清CRP,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CRP与临床病理分期之间的关系,评价术前、术后CRP表达与预后的关系。结果:研究组术前CRP为(28.64±7.15)mg/L,术后降低为(7.83±1.03)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都高于对照组的(1.13±0.28)m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表达与年龄和性别中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N、M分期和分化程度有关(P〈0.05)。术前高、低CRP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9.17%和95.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高、低CRP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5.00%和88.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结直肠癌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CRP在其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术前CRP水平对疾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2.
鲁春霞  刘铭  冯跃  武建双  冷允发 《生态学报》2011,31(24):7370-7378
随着羌塘草原野生动物种群规模的扩大,草食性野生动物与家畜争夺草场的矛盾愈来愈突出.生态补偿无疑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途径之一,而进行野生动物的生态服务价值评估是建立生态补偿标准的基础.通过羌塘地区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现状调查和人群支付意愿调查,并采用直接市场法和虚拟市场法,对西藏自治区羌塘地区草食性野生动物藏羚羊的生态经济价值进行了评估.把藏羚羊的生态经济价值分为利用价值包括商业价值、游憩娱乐价值、维持生物多样性的价值、教育美学价值和科学研究价值,以及非利用价值包括存在价值、遗产价值、选择价值两大类.对野生动物生态价值的评估结果表明,羌塘地区藏羚羊的生态服务价值高达7.51亿元/a.其中,藏羚羊的利用价值为6.35亿元/a,非利用价值为1.16亿元/a.也就是说,羌塘地区15万只藏羚羊每年产生的生态服务价值远高于羌塘自然保护区涉及的6个县域2007年的总产值4.79亿元.  相似文献   
23.
研究60%乙醇提取的马尾松花粉多糖组分D(PPM60-D)及其硫酸酯化物(SPPM60-D)对小鼠脾脏B淋巴细胞增殖、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Ca2+]i)及抗体生成的影响。水煮醇沉法提取得到粗多糖,乙醇分级沉淀得到60%乙醇沉淀多糖PPM60,SephacrylS-400HR分离纯化得到多糖组分D,用氯磺酸-吡啶法对组分D进行硫酸酯化,尼龙毛法分离B淋巴细胞,MTT法测定其增殖,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B淋巴细胞[Ca2+]i,溶血空斑实验(PFC)和定量溶血分光光度(QHs)法测定B细胞抗体生成情况。结果显示,SPPM60-D相对于PPM60-D能更显著地提高B淋巴细胞的增殖以及[Ca2+]i(P〈0.011:经TAK-242、LY294002、U73122、低分子肝素、维拉帕米和2-APB抑制剂作用后,均可抑制SPPM60-D和PPM60-D所致的[Ca2+]i)升高(P〈0.05或P〈0.01);PFC和QHS检测证实,SPPM60-D对于促进B淋巴细胞的分化及抗体的生成有显著作用,而PPM60-D的作用较弱。以上研究表明,PPM60-D经过硫酸酯化改性后,活性明显提高,推测SPPM60-D可与B淋巴细胞上TOLL样受体4(TLR4)结合,通过TLR4-P13K-PLC—IP3R信号通路使钙库释放激活的钙通道(CRAC)打开,从而使[Ca2+]i)升高来激活B淋巴细胞,进而提高其体外增殖和抗体生成能力。  相似文献   
24.
本研究通过公共数据和实验数据,全面分析环氧化物水解酶2(epoxide hydrolase 2, EPHX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情况、功能作用以及预后意义。利用GEO和MitoCarta数据集,筛选肝细胞癌中呈差异表达的线粒体相关基因;利用TCGA数据库分析EPHX2及其相关基因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运行R包绘制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功能富集分析;基于STRING和GSEA构建蛋白质互作网络和基因集富集分析;荧光定量PCR和GEO数据集验证EPHX2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水平。本研究共筛选得到15个在肝细胞癌中呈差异表达的线粒体相关基因。EPHX2在肝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EPHX2表达水平与肝癌患者性别、分期和级别有关,而与年龄、T分期等因素无关。与EPHX2低表达组肝癌患者相比,EPHX2高表达组肝癌患者预后较好。功能富集结果显示,EPHX2与补体途径、脂肪酸降解等信号通路有关。蛋白质互作网络结果显示,EPHX2与HAO1、AGXT、ACOX1、GSTκ1、SCP-2、CAT、CYP2C8,CYP2C9,CYP2B6,和CYP2J2等密切相关。GSEA结果显示,EPHX2低表达组与肝癌细胞增殖、肝癌复发等基因集正相关。荧光定量PCR和GEO数据集验证结果显示,EPHX2在肝细胞癌组织和肝癌细胞株中呈显著低表达。EPHX2在肝细胞癌中呈显著低表达,提示其可能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但具体作用机制还需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25.
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的营养再吸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养分供给性大小是否影响植物氮和磷再吸收效率仍存在争议。调查了广西猫儿山不同海拔常绿和落叶树种成熟和衰老叶片的氮和磷含量,探讨营养再吸收是否受到叶片习性和海拔的影响。所有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效率的平均值分别为56.5%和52.1%。常绿树种比落叶树种有显著较高的氮再吸收效率(P0.001)和磷再吸收效率(P0.01),这与前者有较低的衰老叶片氮和磷含量密切相关。随着海拔的上升,氮再吸收效率显著下降(P0.01),磷再吸收效率显著提高(P0.05)。氮再吸收效率与土壤氮:磷比(r=-0.41,P0.05)和成熟叶片氮:磷比(r=-0.37,P0.05)负相关,磷再吸收效率与土壤氮:磷比(r=0.44,P0.05)和成熟叶片氮:磷比(r=0.47,P0.01)正相关,表明了树种对低海拔氮限制的适应逐渐转变为对高海拔磷限制的适应。此外,氮再吸收效率与年均温正相关(r=0.43,P0.05)而磷再吸收效率与年均温负相关(r=-0.45,P0.01),这表明气温也是调节树木营养再吸收格局的重要影响因素。不同海拔树种氮和磷再吸收模式的差异可能是引起广西猫儿山常绿树种沿海拔形成双峰分布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6.
带鱼(Trichiurus spp.)是我国东海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通过研究分析我国东海带鱼肠道内容物的菌群结构,了解其所携带的自身特有的病原微生物情况。采集我国东海海域捕获的带鱼,提取肠道内容物DNA,采用Ion S5TM XL高通量测序平台和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构建10个样本的16S rRNA V3-V4区基因测序文库。结果显示,10个样本共得到 1 221 个OTU(operational taxonomic unit),分属28个菌门345个菌属。从门水平上看,柔膜菌门(Tener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丰度较高,分别为51.30%和29.58%;从属水平上看,支原体属(Mycoplasma)和弧菌属(Vibrio)占比较高,相对丰度分别为50.95%和13.79%。研究结果提示我国东海带鱼肠道内容物微生物菌群中支原体属含量可能较高,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的可能,相关生产过程需提高警惕并采取一定控制措施,同时为新病原的发现和防控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7.
将来源于球形芽孢杆菌SSII 1的mtx1毒素基因克隆至穿梭载体 pBU4上 ,得到mtx1插入方向相反的重组质粒 pMT9和pMT4。含有 pMT9和 pMT4的大肠杆菌转化子能表达产生Mtx1毒素 ,发酵液对敏感和抗性致倦库蚊幼虫具有中度毒杀作用 ;含有pMT9和pMT4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转化子B pMT9和B pMT4在营养体生长阶段对敏感蚊幼和抗性幼虫也具有毒性 ,毒力与野生型SSII 1相当 ,而不同转化子在芽孢形成期的毒力因插入的mtx1基因转录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 ,其中B pM  相似文献   
28.
将来源于球形芽孢杆菌SSII-1的mtx1毒素基因克隆至穿梭载体pBU4上,得到mtx1插入方向相反的重组质粒pMT9和pMT4.含有pMT9和pMT4的大肠杆菌转化子能表达产生Mtx1毒素,发酵液对敏感和抗性致倦库蚊幼虫具有中度毒杀作用;含有pMT9和pMT4的苏云金芽孢杆菌转化子B-pMT9和B-pMT4在营养体生长阶段对敏感蚊幼和抗性幼虫也具有毒性,毒力与野生型SSII-1相当,而不同转化子在芽孢形成期的毒力因插入的mtx1基因转录方向不同而表现出差异,其中B-pMT4对目标蚊幼毒力极低(LC50>100mg/mL),而B-pMT9对蚊幼虫具有毒性(LC50=2.49mg/mL).  相似文献   
29.
近年来表观遗传学研究在恶性肿瘤分型以及临床治疗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观遗传是一种不涉及DNA序列变化的、可以在细胞分裂中传递的基因表达调控机制, 主要包括DNA甲基化和组蛋白乙酰化。其中DNA甲基化是目前人们研究最为深入的一种表观遗传学修饰方式, 主要发生在CpG二核苷酸序列的胞嘧啶上, 已经证实其与多种肿瘤发生密切相关。DNA甲基化的可诱导性和可逆性特点也为肿瘤发生机制的探讨和肿瘤治疗提供了新的途径。大量证据表明DNA甲基化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yelodysplastic syndrome, MDS)的形成与发展中发挥作用。两个去甲基化药物(阿扎胞苷和地西他滨)在临床上应用治疗高危和中高危的MDS病人取得的成功, 为MDS的病因研究和临床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文章主要就这两种药物对MDS的作用机制、应用效果和新的临床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 增加对药物作用的理解, 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好的手段。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讨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阑尾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9年2月~2011年9月期间收治的120例急性阑尾炎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其中对照组在硬膜外麻醉后采用传统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采取小切口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情况比较,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比较无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及并发症情况对比,对照组伤口感染3例、肺部感染1例、切口裂开1例、尿路感染1例、切口疝2例、肠粘连2例、肠梗阻3例;并发症发生率21.67%;观察组伤口感染4例,并发症发生率6.67%.两组比较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具有损伤小、术后恢复快、不良反应少、住院时间短等特点,根据临床病情合理应用能够得到更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