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篇
  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61.
报道采自宁夏、西藏的我国首次记录的突腹锤角细蜂属Cardiopsilus Kieffer,1908以及1新纪录种,长突腹锤角细蜂C.productus Kieffer,1908,附详细描述及特征图。研究标本保存于华南农业大学膜翅目标本室。  相似文献   
62.
记录中国分布的片尺蛾属6种,并记述中国3新纪录种:黑片尺蛾Fascellina porphyreofusa Hampson, 1895; F. inornata Warren, 1893; F. rectimarginata Warren, 1894。文中提供了属种描述和鉴别特征,给出了种检索表及成虫和外生殖器图。  相似文献   
63.
记述采自中国海南及台湾的白条小卷蛾属Dudua Walker 1新种,即平截白条小卷蛾D.trunciformis sp.nov.。该种与分布于印度尼西亚的D.brachytoma Diakonoff相似,但其雄性外生殖器抱器瓣末端的腹角圆钝,阳茎长度仅略大于宽度的2倍,具短刺状角状器;而后者抱器瓣末端的腹角角状,阳茎长度约为宽度的3倍,无角状器。  相似文献   
64.
记述中国辽宁本溪产突颜寄蝇属1新种,薛氏突颜寄蝇Phasia xuei sp. nov.,该新种外形与分布于中国、尼泊尔、日本和俄罗斯的P. rohdendorfi 相似,但新种复眼间距约等于两单眼的距离,下颚须、下腋瓣后缘和爪垫淡黄棕色,平衡棒基部红棕色,其余部分黄色,后足胫节具4–5根前背鬃和3–4根后背鬃,腹部第3背板长于第1+2合背板,可以区别于后者。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沈阳师范大学昆虫标本馆(SYNU)。  相似文献   
65.
记述采自浙江省西闪岛的三突多足摇蚊亚属1新种:杯状三突多足摇蚊Polypedilum (Tripodura) cypellum sp. nov.。该新种与哈氏三突多足摇蚊P. (T.) harteni Andersen & Mendes, 2010相似,区别于本亚属其它已知种的主要特征是具高脚杯状的上附器。文中提供了雄成虫的翅、前足胫节端部、生殖节、上附器等特征图。  相似文献   
66.
记述安徽西南地区波蚱属1新种,即安徽波蚱Bolivaritettix anhuiensis sp.nov.,该新种近似于宽顶波蚱B.lativertex(Brunner von Wattenwyl,1893),主要区别:1)头顶宽为1眼宽的1.85(♂)–2(♀)倍,侧缘呈圆弧形弯曲;2)侧单眼着生于复眼前缘下部1/3处;3)触角着生于复眼下缘之下;4)雄性中足股节基部向端部收缩,其从基部到端部的宽度为前翅能见部分宽度的1.0–0.85倍。模式标本保存于淮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标本室。  相似文献   
67.
记述采自安徽省的偶栉大蚊属Dictenidia Brullé,1833一新种:岳西偶栉大蚊D.yuexiensis sp.nov.,绘制了形态特征图,提供了该属世界种类名录及检索表。新种的模式标本保存于安庆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动物标本室。  相似文献   
68.
首次报道中国西藏棘科两物种:符氏直棘Orthonychiurus folsomi(Schffer,1900)和喜马拉雅直棘Orthonychiurus himalayensis(Choudhuri,1958),附详细描述及特征图;编制了中国棘科已知种类分种检索表。研究标本保存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动物标本馆。  相似文献   
69.
记述采自广西大明山地区蚱科Tetrigidae台蚱属Formosatettix 1新种,即大明山台蚱Formosatettix damingshanensis Li, Deng & Zheng sp. nov.。本新种近似于大瑶山台蚱Formosatettix dayaoshanensis Zheng et Jiang, 1998,主要区别在于:新种体小,♂10–10.5 mm, ♀10.5–11 mm;头顶明显突出于复眼前缘之前,前缘弧形;颜面隆起纵沟在触角之间的宽度与触角基节等宽;前足股节下缘具2齿突,波状;后足跗节第1节长度为第2、3节之和的1.5倍。模式标本保存在陕西师范大学动物研究所标本室。  相似文献   
70.
记述云南省稻蝗属1新种,即三斑稻蝗Oxya trimaculata sp.nov.。新种近似于小稻蝗O.intricata(Stl,1861)和暗纹稻蝗O.fuscovittata(Marschall,1836),但以下特征区别于后二者:雄性尾须明显侧扁,向端部逐渐趋狭,侧观长三角形,近端部明显或略呈二分支,背支短,端部钝,腹支较长,端部较尖锐;雄性肛上板的三角形后突明显较大;后足股节内侧具3个黑色斑。另外,新种体型较小稻蝗大。模式标本保存于大理学院生物科学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