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5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8 毫秒
61.
目的:探讨宫颈癌的MRI表现与分期,评价其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方法:由2名经验丰富的妇科肿瘤医师前瞻性地对80例宫颈活组织病理检查证实为宫颈癌或可疑早期浸润癌的患者进行妇科盆腔检查,共同决定分期和手术可行性。对可直接手术或经先期治疗后有手术可能的患者,于开始治疗前2周内(平均6.5d)行盆腔和腹膜后MRI扫描。在MRI图像上观察原发肿瘤的位置、信号特征及侵犯范围。将MRI分期与临床分期进行对比,手术病理分期为金标准,采用诊断检验方法,以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3项指标分析MRI判断宫颈癌分期、宫旁侵犯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价值。结果:MRI对宫颈癌术前分期的总准确度为88.7%,对浸润性癌(Ⅱa及Ⅱa以上)诊断准确度为86.7%。MRI对宫旁侵犯的判断敏感度为85.2%,特异度为85%,准确性为85.1%,MRI预测淋巴结转移的敏感度为58%,特异度为96%,准确性为90%。结论:MRI能多方位清晰显示宫颈癌瘤灶及侵犯范围与途径,明显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方法,MRI对术前宫颈癌分期明显优于临床,可做为宫颈癌术前常规的影像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62.
为研究突变体rLj-112蛋白的抗肿瘤活性,人工合成七鳃鳗野生型rLj-RGD3蛋白和突变型rLj-112蛋白,通过比较两种蛋白质的抗增殖、迁移和促凋亡的活性,确定突变体rLj-112蛋白的生物学意义及地位。采用MTT方法检测不同浓度的rLj-112蛋白对HeLa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果表明,rLj-112蛋白能显著抑制HeLa细胞的增殖,且IC50为4.3 μmol/L。使用Transwell细胞培养板对bFGF诱导的HeLa细胞迁移实验表明,rLj-112蛋白能抑制HeLa细胞的迁移。rLj-112蛋白作用后,HeLa细胞经Hoechst33258和AnnexinV-FITC染色结果显示,细胞均凋亡。流式细胞仪进一步证明,rLj-112蛋白能诱导HeLa细胞发生凋亡,且呈剂量依赖性。由此可见,与野生型rLj-RGD3蛋白比较,突变型rLj-112蛋白有较高的细胞毒性作用,具有抗肿瘤的功能,有望应用于抗肿瘤基因工程药物的开发,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  相似文献   
63.
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对红枣进行热处理,并对红枣和黑变枣颜色、成分及香气进行比较,发现红枣黑变后颜色变为黑褐色,且在0~12h内变化明显;含水量先增加后降低。黑变24h后组织状态变软,总酸含量增加,蔗糖降低,果糖、葡萄糖等还原糖增加;多糖、总酚、五羟甲基糠醛(5 HMF)、三萜酸、氨基酸等功能成分增加,但黄酮和环磷酸腺苷(cAMP)减少。与原红枣相比,黑枣果实的香气成分丰富,产生焦糖气味的2 乙酰呋喃,糠醛及其衍生物增加明显。结果证明,黑变枣在某些方面有更高的营养价值。  相似文献   
64.
表达猪瘟病毒保护性抗原E0蛋白用以建立猪瘟抗体诊断方法,在标记疫苗(Marker vaccine)的研制和应用上具有重要的血清学鉴别功能,对于监测猪瘟病毒的流行情况和疫苗免疫情况及制定免疫程序具有重要作用.将猪瘟兔化弱毒株(HCLV)E0基因分别插入原核表达质粒pGEX4T,pET30,pMAL-p2X中,并分别以BL21和BL21-codonplus(DE3)-RP, BL21(DE3)和BL21-codonplus(DE3)-RP,TB1和BL21-codonplus(DE3)-RP为表达菌株.通过摸索IPTG诱导浓度,诱导温度,菌体收获时间,确定E0基因能在pGEX4T/ BL21-codonplus(DE3)-RP和pMAL-p2X/ BL21-codonplus(DE3)-RP中获得高效表达,表达产量分别占菌体总蛋白的15%和30%,表达的重组蛋白主要为包涵体形式.分别采用B-per试剂和超声波裂解配以曲通尿素对包涵体进行洗涤两种方法在pGEX表达系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使用分步透析法对变性的包涵体进行复性,将复性蛋白过GST亲和层析柱得到纯化的GST-E0融合蛋白.以GST-E0融合蛋白为诊断抗原,通过摸索抗原包被浓度,抗体血清稀释倍数初步建立了用间接ELISA检测猪瘟血清E0抗体的方法,为进一步开发猪瘟抗体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5.
从苏云金芽胞杆菌拟步行甲亚种YBT_1765中克隆得到一个大小约15.2kb的质粒pBMB175,构建了该质粒的限制性图谱,通过功能验证,将其最小的复制区定位在一个1151bp的片段上。分析了包含有这个复制区的一个大小为4152bp的核苷酸序列,该片段包含有3个编码框(ORF1、OFR2和ORF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ORF1(767AA)与UvrD_旋促酶、重组酶RecD和RecB家族具有20%~30%的相似性;ORF2(149AA)没有发现与任何已知序列具有同源性;ORF3(83AA)与pGI3中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ORF7)具有34%的相似性。通过缺失及序列比较分析推测ORF2可能编码一种新的复制蛋白。因此pBMB175的复制类型可能属于一类新的复制家族。利用最小复制区构建的重组质粒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可稳定遗传40多代,具备构建稳定遗传质粒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66.
从苏云金芽胞杆菌拟步行甲亚种YBT_1765中克隆得到一个大小约152 kb的质粒pBMB175,构建了该质粒的限制性图谱,通过功能验证,将其最小的复制区定位在一个1151bp的片段上。分析了包含有这个复制区的一个大小为4152 bp的核苷酸序列,该片段包含有3个编码框(ORF1、OFR2和ORF3)。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 ORF1(767AA)与UvrD_旋促酶、重组酶RecD和RecB家族具有20%~30%的相似性;ORF2(149AA)没有发现与任何已知序列具有同源性;ORF3(83AA)与pGI3中一个未知功能的蛋白(ORF7)具有34%的相似性。通过缺失及序列比较分析推测ORF2可能编码一种新的复制蛋白。因此pBMB175的复制类型可能属于一类新的复制家族。利用最小复制区构建的重组质粒在无抗生素选择压力下可稳定遗传40多代,具备构建稳定遗传质粒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67.
“吃一堑,长一智”。这句谚语形容了我们能从过去的错误中学习到经验教训而在以后不再犯相似的错误,即从错误中获得了经验和教训。这是一种脑的负性强化学习机制,即错误等负性反馈会引起负性强化,并最终调整了行为的表现模式。与负性强化学习机制相关的脑区有pMFC、伏核、海马等,而相关的神经递质主要是多巴胺。这种机制对于大多数人是有效的,但有一些人从错误中学习经验教训却很难。  相似文献   
68.
DNA错配修复系统组成和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DNA错配修复(Mismatch repair,MMR)系统广泛的存在于从原核到真核的生物体中,是进化上保守的生化通路.MMR系统由一系列特异性修复DNA碱基错配的酶分子(错配修复基因产物)组成.细胞由于此系统的存在使DNA复制保持忠实性,从而保持遗传物质的完整性和稳定性,避免遗传物质发生突变.MMR系统基因的失活会导致自发突变率的明显增加,从而导致微卫星不稳定(MSI),可能引发某些肿瘤发生.近年来,MMR系统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学者的重视,对MMR作用机制及组成该系统的几种酶蛋白结构与功能方面的研究不断深入,加深了对MMR系统的理解.这些为MMR系统相关的应用研究,尤其是为肿瘤发生奠定了理论的基础.本文重点讨论了错配修复系统的蛋白组成、各蛋白的功能及它们如何相互协调发挥作用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69.
为探究生长阻滞和DNA损伤诱导蛋白45γ(Growth arrest and DNA-damage-inducible protein GADD45 gamma,Gadd45g)对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s,m ESCs)在体外培养条件下自我更新状态的影响,通过设计并构建含有Gadd45g基因的重组质粒,将其导入m ESCs内,过表达目标基因;在含有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血清培养条件下,通过细胞计数、碱性磷酸酶染色、qRT-PCR以及免疫荧光等实验手段检测m ESCs的生长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Gadd45g基因后,m ESCs的生长速度减缓,碱性磷酸酶活性降低,且中内胚层标志基因的表达水平显著上升。进一步研究发现,在添加LIF的有血清或2i无血清培养体系中,过表达Gadd45g均可以降低细胞内STAT3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由此推断上调Gadd45g的表达会抑制STAT3的活性,从而推动m ESCs向中内胚层分化。研究结果扩大了目前人们对于ESCs分化机制的理解,有利于胚胎干细胞未来的基础研究与安全应用。  相似文献   
70.
白腐菌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堆肥中的应用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腐真菌是一种能够引起木材白色腐朽的担子菌 ,因其特殊的代谢类型及其独有的细胞外降解特质 ,能降解各种难生物降解的有机污染物而成为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本文从白腐菌的分类与来源、降解机制及其在工业、环境污染治理方面的应用研究进展等对近年来白腐菌的研究现状予以综述 ,并对其在城市垃圾堆肥化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