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3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7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2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25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491.
明确同域近缘物种在时空生态位上的分布格局及重叠性关系,对理解物种行为和多物种栖息地的整合管理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四川贡嘎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2—2021年红外相机监测数据,对保护区内分布的国家级二级重点野生保护动物——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的时空分布开展研究。基于2016—2021年红外相机获得的72个中华斑羚和108个中华鬣羚分布点位,结合可能影响其空间分布的12个重要环境因子,利用MaxEnt模型对贡嘎山保护区内的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的空间分布格局进行研究。基于2012—2021年1312条中华斑羚和1889条中华鬣羚的有效红外相机记录数据,利用核密度估计原理测算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的日活动节律,了解两物种在时间生态位上的分布格局及重叠性。结果表明:中华斑羚和中华鬣羚适宜栖息地分别为731.95和1220.46 km2,分布区重叠面积为697.17 km2,且主要环境因子对两物种栖息地选择具有相似影响。两物种的日活动高峰均出现在清晨和黄昏,但两物种对晨昏时间段的利用区间和强度存在差异,中华鬣羚的早、晚活动高峰分别先于和迟于中华斑羚,且对...  相似文献   
492.
黑冠鹃隼(Avicedaleuphotes)是我国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也是多地观鸟产业的明星物种。然而,目前关于黑冠鹃隼的生态学研究非常稀缺,极大限制了我们对该物种采取针对性的保护措施。有鉴于此,本研究结合福建省明溪县林业局前期鸟类记录,于当地选择了32个样地开展实际调查,其中16个观测到黑冠鹃隼。基于上述样地的气候与地理特征,我们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最大熵(maximumentropy,MaxEnt)模型和广义线性模型(generalized linearmodel,GLM)对黑冠鹃隼的生境利用特征进行了分析,并预测了该县域内黑冠鹃隼的潜在适宜生境分布,以期为黑冠鹃隼的保护工作提供理论依据。MaxEnt建模结果表明:(1)土地利用类型是限制黑冠鹃隼分布的最主要环境变量,其中耕地和湿地类型的分布是重要的影响因子;(2)黑冠鹃隼分布也受到距道路距离和归一化植被指数的影响。GLM分析结果表明距道路距离对黑冠鹃隼的分布有显著影响。综上,黑冠鹃隼更偏好土地利用类型为耕地或湿地、离道路较远、归一化植被指数较低的生境。  相似文献   
493.
494.
周亚彬  王千  李若瑜  刘伟 《菌物研究》2019,17(4):199-206
近年来随着免疫抑制人群的不断增加,侵袭性曲霉病的发病率不断增高。然而随着三唑类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病原性曲霉对三唑类药物的耐药率逐渐增加,是临床治疗重大挑战。文中综述了病原性曲霉对三唑类药物耐药机制的研究进展。曲霉对三唑类药物的耐药机制主要包括cyp51的突变与过表达、药物外排泵的过表达、应激适应通路的激活、生物膜的形成,以及脂质合成相关基因参与而导致的耐药。  相似文献   
495.
梯棱羊肚菌无性孢子形态及显微结构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借助于扫描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观察了梯棱羊肚菌(Morchella importuna)无性孢子的形态,并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分析了无性孢子细胞核染色后的细胞核行为。显微观察结果表明,梯棱羊肚菌无性孢子大小均一,无色,球形,无隔,光滑,直径3.5~5.2μm;无性孢子梗纺锤状,呈轻微的S型弯曲,2.1~6.2×14.1~18.5μm,4~6个轮状环绕生长在特化的菌丝四周。细胞核染色结果显示,无性孢子大多为单核,少数2核、3核或4核。观察到正在进行核分裂的无性孢子,推测双核或多核无性孢子是由单核孢子经过2次或多次有丝分裂发育而来,梯棱羊肚菌的无性孢子应为"同核体"。梯棱羊肚菌无性孢子在形态发生等方面类似于真菌的小分生孢子,但功能还不甚明了。  相似文献   
496.
转基因技术在兰花上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综述兰花转基因技术的应用、转入的目的基因和转基因组织筛选与检测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497.
颅内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胶质瘤。虽然目前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放疗和化疗,但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并不乐观。因此,找到有效的处理办法就变得十分关键。文献显示,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微RNA(microRNA,miRNA)发挥了重要作用。基于此,本研究旨在探究miR-525-5p在调控胶质瘤细胞的迁移、侵袭与增殖的分子机制。利用TCGA数据库识别出在正常组织与胶质瘤组织中差异表达的围脂滴蛋白3(PLIN3),并利用CGGA与GEPIA数据库查询到高表达的PLIN3与胶质瘤患者预后不良相关,且Western印迹结果揭示了PLIN3在胶质瘤细胞中高度表达(P<0.05)。细胞划痕(wound healing)实验和Transwell侵袭实验结果显示,敲除和过表达PLIN3分别抑制或者促进胶质瘤细胞的迁移和侵袭(P<0.05)。使用在线数据库反向选择能与PLIN3靶向相结合的miR-525-5p。双荧光素酶结果证实,PLIN3能与miR-525-5p靶向结合。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