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6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18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8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22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5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3篇
  1973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21.
太行山区冬凌草生态环境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冬凌草在太行山区生长的生态环境及其生长区的植物群落进行了调查分析,对冬凌草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为了解冬凌草生物特性的形成以及确定人工种植条件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22.
It has been suggested that in the olfactory bulb, odor information is processed through parallel channels and learning depends on the cognitive environment. The synapse’s spike effective time is defined as the effective time for a spike from pre-synapse to post-synapse, which varies with the type of synapse. A learning model of the olfactory bulb was constructed for synapses with varying spike effective times. The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such a model can realize the multi-channel processing of information in the bulb. Furthermore, the effect of the cognitive environment on the learning process was also studied. Different feedback frequencies were used to express different attention states. Considering the information’s multi-channel processing requirement for learning, a learning rule considering both spike timing and average spike frequency is proposed. Simulation results showed that habituation and anti-habituation of an odor in the olfactory bulb might be the result of learning guided by a common local learning rule but at different attention states.  相似文献   
623.
本文旨在研究右美托咪啶(dexmedetomidine,DEX)对慢性压迫背根神经节(chronic compression of dorsal root ganglion,CCD)引起的机械性触诱发痛的作用及机制。制备Sprague Dawley(SD)大鼠CCD模型,用痛行为学方法检测机械性触诱发痛,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检测背根神经节(dorsal root ganglion,DRG)C类和A_δ类神经元兴奋性和超极化激活内向电流(hyperpolarization-activated inward currents,I_h)的变化。结果显示:鞘内注射DEX显著减轻CCD大鼠机械性触诱发痛(P0.05);在CCD大鼠DRG C类和A_δ类神经元上,DEX显著提高细胞基强度和后超极化电位,降低I_h电流密度。上述结果提示,DEX可能通过抑制C类和A_δ类DRG神经元I_h电流,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从而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  相似文献   
624.
马芳  王顺忠  冯金朝  桑卫国 《生态学报》2018,38(16):5717-5725
东灵山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是保存较完整的落叶阔叶次生林,其物种组成、群落结构是次生林演替过程的重要体现,也是下一步演替发生的基础。为了更好地研究其演替动态、生物多样性维持机制,以东灵山20hm~2样地为固定监测平台,分析了暖温带落叶阔叶次生林的活立木、枯立木物种组成、径级结构、空间格局。结果表明:(1)样地中DBH≥1 cm的活立木共有103702株,植株密度为5185.1株/hm~2;枯立木共有4543株,植株密度为204.9/hm~2二者均包括了分枝和萌枝的个体数。样地内DBH≥1 cm的活立木共有58种,分属于33属18科,DBH≥1 cm的枯立木共有33种,分属于23属15科。(2)活立木与枯立木整体分布随径级增大,均表现出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小径级个体多度在分布中优势显著。(3)活立木空间分布随径级增大,聚集强度减小,10 cm≤DBH20 cm、DBH≥40 cm此趋势明显,而20 cm≤DBH40 cm在0—50 m的尺度范围内,规则、随机、聚集分布均出现。枯立木的空间格局,DBH5 cm,DBH≥40 cm,尺度接近30 m时,随机分布;5 cm≤DBH40 cm,0—50m尺度范围内,聚集分布。空间分布格局显示了径级大小在空间分布上互补,不同径级的个体占据了样地内不同的生态位。(4)不同径级活立木与枯立木关联性分析表明,小径级小尺度,关联显著,大径级大尺度空间关联性逐渐减弱。枯立木的产生,是活立木受密度制约调控、演替地位及演替阶段、生境异质性等因素调控的结果,影响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625.
遗传突变体和转基因是生物学研究的基础,是揭示生物体内各个基因相互作用的生物学研究对象.秀丽隐杆线虫(Caenorhabditis elegans)是遗传学研究的模式生物,如何有效地诱导特定基因发生突变和构建转基因线虫品系是秀丽线虫遗传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近些年来,靶向基因编辑技术迅速发展,使得科研人员可以在秀丽线虫中快速而高效地编辑特定基因.本文就线虫中靶向基因编辑的方法,特别是CRISPR/Cas9技术,以及目的线虫品系的筛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626.
通过测定杨(Populus×euramericana)抗硫新品种‘普瑞’和‘107’在3种梯度酸雨胁迫下的各项生理指标,研究酸雨胁迫对2个杨品种影响的差异。结果显示,在酸雨胁迫下,‘普瑞’叶片受伤害程度明显轻于‘107’,可以维持较稳定的光合作用,显示出较强的抗酸雨胁迫能力。酸雨胁迫下,‘107’光合作用强度显著下降,非气孔因素是其下降的主要原因。酸雨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2个杨品种的水分平衡,尤其对‘107’的影响程度更为明显,但气孔关闭不是引起其光合作用强度下降的主要原因。研究结果表明杨品种‘普瑞’在酸雨环境下具有更强耐受性。  相似文献   
627.
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昆虫的分布与扩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中包括10种昆虫,根据每年农业部安排对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昆虫)发生、分布和扩散情况的监测和普查结果,结合这些检疫性昆虫的各种研究报道,全面综合分析了包括菜豆象Acanthoscelides obtectus(Say)、蜜柑大实蝇Bactrocera tsuneonis(Miyake)、四纹豆象Callosobruchus maculatus(Fabricius)、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L.)、葡萄根瘤蚜Viteus vitifolii(Fitch)、美国白蛾Hyphantria cunea(Drury)、马铃薯甲虫Leptinotarsa decemlineata(Say)、稻水象甲Lissorhoptrus oryzophilus Kuschel、红火蚁Solenopsis invicta Buren和扶桑绵粉蚧Phenacoccus solenopsis Tinsley的危害、入侵,扩散历史和分布现状。10种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昆虫有5种来自北美洲,危害作物包括粮食作物、果树、蔬菜和经济作物棉花等,最早发现这些物种的区域主要为沿海和沿边地区;稻水象甲、苹果蠹蛾、红火蚁、扶桑绵粉蚧和马铃薯甲虫扩散势头强,分布区域较大;湖南、云南、吉林和台湾的种类数最多,各为5种,浙江、新疆和广西各有4种,西藏和青海没有发现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昆虫。20世纪80年代开始新增分布省份成倍增加,90年代比80年代新增分布省份增加了3倍,20世纪前10年比90年代增加了1.6倍,2010-2016年的6年时间新增省份已与前一个10年持平。我国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昆虫分布范围广,对主要作物威胁大,沿海和沿边省区是主要的最早入侵地,并且扩散速度越来越快,省级区域水平发生新疫情的频率越来越高。植物检疫措施对控制检疫性昆虫的扩散发挥了重要作用,但还需要各级主管部门以及农林等不同部门间更密切的合作。建议全国农业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录的修订要慎重,遵循"基本稳定、适时增减"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628.
正距今大约5.3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涌现了现代海洋动物几乎所有门类的祖先分子,奠定了现代海洋多层次生态格局的雏形,也构建了地球历史上第一个金字塔式的复杂食物链。那么,这条食物链是如何构建起来的?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呢?后生动物兴起翻开地球历史这本厚重的大书,地球上第一条复杂食物链的形成可一直追溯到距今6亿年前  相似文献   
629.
该研究选用栽培大麦品种‘西引2号’,通过化学诱变剂甲基磺酸乙酯(ethyl methane sulfonate,EMS)处理,创建了3 750个M1及2 012个M2突变株系。结果表明:在M2中,有115株表现黄化,98株表现矮化,101株表现极早或极晚抽穗,其他35株表现分蘖少、叶片小或者不育等性状,所有突变株系占M2群体的17.35%;M2的基因组DNA用于突变频率的研究,用优化的CELⅠ酶切体系对M2株系进行了EDR1基因突变体筛选,获得了EDR1基因的3个突变体,其中一个发生在外显子区域,导致了氨基酸Pro到Ser的转换,突变频率平均为每661kb一个点突变,这与前人研究的突变频率基本在一个范围内。该研究创建了大麦品种‘西引2号’的TILLING筛选群体,并用于EDR1突变体的筛选。为大麦性状研究提供了不同的思路,搭建了新的资源和技术平台。  相似文献   
630.
维生素D是一种具有神经活性的类固醇激素,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在胚胎期以及成年大脑组织的不同区域均有表达。越来越多的流行病学数据表明,VDR基因多态性以及维生素D缺乏与阿尔茨海默氏症、帕金森氏症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易感性有关。VDR对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具有重要作用。现综述VDR调控大脑发育以及神经保护作用的研究进展,以期为维生素D促进脑发育以及预防和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