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6篇
  1958年   6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5篇
  1955年   10篇
  1954年   1篇
  195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3 毫秒
91.
以‘胜利’、‘唯一’、‘毛象’和‘库立激’4个费约果品种叶片为试材,探讨基因型和发育阶段对费约果叶片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鞣花单宁含量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以期深入了解费约果叶片的生物活性物质组成,为其深度开发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费约果叶片富含酚类物质[8.2718.81 g·(100 g)-1(FW)],特别是原花青素[0.433.32 g·(100 g)-1(FW)]和鞣花单宁[0.550.79 g·(100 g)-1(FW)]。基因型显著影响叶片的总酚和原花青素含量,而发育阶段则显著影响叶片的总酚、总黄酮、原花青素、鞣花单宁含量和抗氧化能力,尤以幼叶阶段(20%叶片)各生物活性物质含量和抗氧化能力最高。结果表明,费约果果树修剪时产生的叶片可搜集用于天然抗氧化剂或保健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92.
最后的捕捉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普氏野马的发现使西方涌动着捕捉普氏野马的热情。科学家希望更多地了解它,商人们圳希望捕捉它用来出售,富人们希望豢养它。  相似文献   
93.
假臭草等12种植物对白花鬼针草幼苗的化感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具有化感作用或潜在抑草活性的12种植物的叶片水浸液对白花鬼针草(Bidens alba)幼苗进行处理,对其幼苗的生长 进行研究,以期筛选出对白花鬼针草生长有较强抑制作用的植物种类。结果表明,12种供体植物叶片水浸液(0.05 g DW mL-1) 均能显著抑制白花鬼针草幼苗的生长(P<0.05),综合化感效应(SE)均为负值(≤-0.2),抑制强度依次为假臭草(Eupatorium catarium)>胜红蓟(Ageratum conyzoides)>海芋(Alocasia macrorrhiza)>水茄(Solanum torvum)>马缨丹(Lantana camara)>薇甘菊(Mikania micrantha)>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南美蟛蜞菊(Wedelia trilobata)>三裂叶薯(Ipomoea triloba)>葛藤(Pueraria lobata)>鸡矢藤(Paederia scandens)>五爪金龙(Ipomoea cairica),其中假臭草叶水浸液浓度仅为0.04 g DW mL-1时就可以使白花鬼针草死亡。假臭草和胜红蓟的茎水浸液也可以显著抑制白花鬼针草的生长(P<0.05),抑制效果略低于叶水浸液。回归分析表明,假臭草叶水浸液浓度与白花鬼针草的生物量等指标之间有线性回归关系(R2>0.85, P<0.001),随着水浸液浓度的增加,白花鬼针草的生物量等指标下降。防除白花鬼针草时使用假臭草和胜红蓟的茎、叶水浸液, 其有效浓度低且资源丰富,可作为白花鬼针草天然除草剂的主要资源植物。  相似文献   
94.
冀中农区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栖息地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专  吕小红  胡德夫  陈合志  李凯 《生态学报》2007,27(8):3379-3383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是华北农区的主要天敌昆虫,研究了作物主要生长季节大草蛉的分布动态及其对栖息地的选择取向,结果表明,(1)大草蛉对栖息生境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显趋向于田间杂草地生境;(2)大草蛉在田间草地带上的栖息较为稳定,且受田间草地带宽度的直接影响,宽度1m左右的草地带有更高的大草蛉密度;(3)林带对大草蛉分布显示出积极作用,其效应范围因林带结构不同表现各异;(4)作物生长后期林带逐渐成为大草蛉栖息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95.
吴专  吕小红  胡德夫  陈合志  李凯 《生态学报》2007,27(8):3379-3383
大草蛉(Chrysopa septempunctata)是华北农区的主要天敌昆虫,研究了作物主要生长季节大草蛉的分布动态及其对栖息地的选择取向,结果表明,(1)大草蛉对栖息生境有较强的选择性,明显趋向于田间杂草地生境;(2)大草蛉在田间草地带上的栖息较为稳定,且受田间草地带宽度的直接影响,宽度1 m左右的草地带有更高的大草蛉密度;(3)林带对大草蛉分布显示出积极作用,其效应范围因林带结构不同表现各异;(4)作物生长后期林带逐渐成为大草蛉栖息的重要场所。  相似文献   
96.
成体造血干细胞(hematopoietic stem cell,HSC)是一类主要定居于骨髓,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HSC能够源源不断地产生各谱系成熟血细胞以维持造血系统的动态平衡.HSC功能特性的维持不仅依赖细胞本身的内在调控,还受到其所处的造血微环境或造血龛(hematopoietic micro...  相似文献   
97.
棉铃虫中肠微粒体P450的分离纯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为深入研究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细胞色素P450的结构与功能,需要分离不同型的P450蛋白。作者建立了适用于棉铃虫中肠微粒体P450的纯化方法,包括聚乙二醇8000(PEG8000)沉淀、高效疏水作用色谱(HPHIC)和高效离子交换色谱(HPIEC)等连续分离步。SDS-PAGE(银染)显示,棉铃虫中肠微粒体经以上步骤分离纯化后,在含P450的馏分中检测出分子量分别为58 kD、47 kD、56 kD和45 kD的4条蛋白带。 P450的回收率为14.3%,比含量提高了39倍。  相似文献   
98.
以桃品种黄金桃为材料,通过同源克隆法获得了AGAMOUS基因的同源基因,命名为PpAG.序列分析表明:该基因全长为6 372 bp,含有8个外显子,大小为42~231 bp;7个内含子,大小为88~3 889 bp.Southern杂交结果表明,该基因在桃基因组中为单拷贝.此外,还获得了与PpAG基因5′端序列近似的一段序列,但该序列缺失了PpAG基因表达的关键序列.推测在桃基因组中PpAG基因只存在单拷贝,但可能存在着不能正常表达的基因或基因片段,从而影响雌蕊与雄蕊的形成和发育.  相似文献   
99.
棉铃虫6龄幼虫中肠与脂肪体微粒体P450酶系的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邱星辉  李薇  冷欣夫 《动物学报》2002,48(2):208-212
报道了棉铃虫6龄幼虫中肠和脂肪体微粒体P450酶系的组成与加单氧酶活性。与脂肪体微粒体相比,中肠策粒体具有更高的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和NADPH-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含量,表现出较高的艾氏剂环氧化酶和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活性。SDS-PAGE电泳显示,中肠与脂肪体微粒体介于P450分子量范围内(45-60kDa)的蛋白图谱有所不同,反映出中肠和脂肪体微粒体蛋白组成存在差异。通过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的动力学分析发现脂肪体微粒体的对-硝基苯甲醚O-脱甲基酶对底物有更强的亲和性,表明不同组织来源的P450同功酶存在质的不同。  相似文献   
100.
本实验报道了以简单的离体培养方式来诱导赤松不定根和愈伤组织与松口蘑的菌根反应。不定根和愈伤组织均起源于无菌苗的下胚轴,接种2周后,菌丝体开始包围不定根。接种3周后,菌丝体出现在不定根皮层细胞间,哈蒂氏网型的形成也同时被确认。在愈伤组织培养物中,细胞间也能观察到菌丝体及拟-哈蒂氏网结构。这是第一个离体条件下成功地诱导赤松培养组织与松口蘑形成外生菌根的报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