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1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1.
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对中药复方越鞠丸石油醚提取物中的成分进行鉴定,共鉴定出60种成分,并采用峰面积归一化法确定了各成分的相对含量。  相似文献   
22.
长白山阔叶红松林二氧化碳湍流交换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开路式涡度相关技术,研究了长白山阔叶红松林森林-大气界面的CO2湍流交换特征.结果表明,在近中性大气层结条件下,冠层上方垂直风速和CO2浓度功率谱在惯性子区基本符合-2/3定律,垂直方向主导湍涡尺度约为40 m.湍流通量贡献区主要在0.01~2 Hz频率范围内,冠层上方低频传输的湍涡贡献了更多的CO2通量.这说明开路式涡度相关仪器系统可以满足冠层上方湍流通量观测的基本要求.但通过涡度相关法实测获得的森林-大气CO2通量仍存在夜间低估现象,非湍流过程的增加是涡度相关技术应用的主要制约因素.因此,需要对弱湍流条件下的CO2通量做相应的修订.  相似文献   
23.
科尔沁草甸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生态系统水分利用效率(WUE)是衡量碳水循环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利用科尔沁温带草甸草地碳水通量观测数据,对该生态系统总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GPP)的日季变化规律及对环境和生理因子的响应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WUEGPP日变化呈下降-稳定-上升的变化趋势,最大值出现在日出后1—2 h,阴天条件下WUEGPP高于晴天,生长中期WUEGPP高于生长初期和末期;(2)总初级生产力、总蒸散和WUEGPP季节变化均呈夏季高、春秋低的形式,生长季平均值分别为0.57 mg m-2s-1、0.08 g m-2s-1和5.97 mg/g,最大值分别为1.49 mg m-2s-1、0.16 g m-2s1和13.62 mg/g;(3)总初级生产力与饱和差、气温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冠层导度呈对数曲线关系;总蒸散与气温呈二次曲线关系,与饱和差、叶面积指数和冠层导度相关性均不显著;(4)WUEGPP与饱和差、气温和叶面积指数均呈二次曲线关系,与冠层导度呈对数曲线关系,饱和差、冠层导度和叶面积指数分别为2.0 k Pa、0.0015 m/s和4.2是控制WUEGPP增加的阈值;(5)净生态系统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NEP)和净初级生产力水分利用效率(WUENPP)季节变化规律与WUEGPP一致,均值分别为3.47和5.47 mg/g。  相似文献   
24.
利用中国科学院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的近地面气象观测数据,分析评价了目前被广泛使用的8个晴天与8个云天大气长波辐射参数化模型的模拟性能.结果表明:晴天时Satterlund模型最适用,其偏差(BIAS)与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是-23.34和28.55W·m-2;系数校正后,虽然其参数值变化不大,但其模拟效果有很大提高,BIAS与RMSE分别降低为-6.33和18.08 W·m-2;云天时Jacobs模型最准确,BIAS和RMSE只有0.38和29.29W·m-2.对模型中大气发射率的敏感性分析表明,大气发射率对水汽压的变化最敏感,对温度的变化不敏感.应用优选模型(晴天和云天)得到的模拟值与观测值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在云量发生突变的节点上模拟效果不太理想.  相似文献   
25.
乳腺上皮细胞是研究泌乳的调控机理、乳腺癌发病机制以及制备乳腺生物反应器靶细胞。由于乳腺细胞体外培养生命周期较短并且增殖活力与体外培养时间呈负相关,到目前为止,能够适合体外研究的乳腺细胞系报道较少。因此,在优化了乳腺细胞体外培养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验证了优化体系后培养的乳腺上皮细胞生物学的稳定性、蛋白表达情况及转基因的效率。结果表明:1∶1 DMEM/F12基础培养液+10%胎牛血清+2 mmol/L谷氨酰胺+10 ng/m L表皮生长因子+10 ng/m L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0μg/m L的ITS+5μg/m L胰岛素+0.1 mmol/L非必须氨基酸是维持乳腺上皮细胞体外培养的最适条件。在此培养条件获得的乳腺上皮细胞生长旺盛,传代次数能延长到20代,生长后期仍然能稳定表达CK18,且具有较高的转基因效率。  相似文献   
26.
利用太子河流域6个主要支流(海城河、南沙河、北沙河、兰河、细河、太子河南支)1967—2006年日均降水和径流资料,分析了各支流径流系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7—2006年,位于高山丘陵区的太子河南支的年均径流系数较大,而人类活动影响较多的海城河流域的年均径流系数较小;除南沙河的年径流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条支流的年径流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以南支和兰河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除细河流域的年径流系数没有发生突变外,其余各条支流的年径流系数都发生了突变,且突变出现的年份各不相同;年降水量对年径流系数的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27.
1967-2006年太子河流域径流系数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太子河流域6个主要支流(海城河、南沙河、北沙河、兰河、细河、太子河南支)1967-2006年日均降水和径流资料,分析了各支流径流系数的变化趋势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7-2006年,位于高山丘陵区的太子河南支的年均径流系数较大,而人类活动影响较多的海城河流域的年均径流系数较小;除南沙河的年径流系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外,其余各条支流的年径流系数均呈下降趋势,以南支和兰河的下降趋势尤为明显;除细河流域的年径流系数没有发生突变外,其余各条支流的年径流系数都发生了突变,且突变出现的年份各不相同;年降水量对年径流系数的影响极显著.  相似文献   
28.
目的比较关于家兔三种人工气道(artificial airway,AA)建立方法,为实验中快速建立家兔人工气道选择较好的方法提供参考。方法选用新西兰大耳白兔共30只,随机均分为3组。分别采用气管切开法、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比较各组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首次成功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法建立人工气道的时间明显短于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和气管切开法,首次成功率由高到低依次是气管切开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法、经口明视气管插管法。经口盲探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为(10±5)%,气管切开组和经口明视气管插管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20±10)%,(30±10)%。结论经口盲探气管插管是现阶段建立家兔人工气道时值得优先考虑的方法,简便易行、可操作性强,成功率高。  相似文献   
29.
目的:建立ELISA显色体系的优化方法,优化TMB/HPR显色系统的反应参数.方法:首先采用单因素试验,研究显色体系中的缓冲溶液pH、TMB浓度、H<,2>O<,2>浓度、反应时间和温度对显色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再进行5因素4水平的正交试验.结果:TMB/HRP体系的最佳工作条件:缓冲液pH为5.0,TMB浓度为2.5mg/ml,H<,2>O<,2>浓度为O.03%(V/V),反应温度为30~50℃,反应时间为10min.结论:优化的TMB/HRP最佳反应条件,可以满足一般反应的要求,所建立的TMB/HRP体系的优化方法也适用于其它ELISA显色系统的优化.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1例临床及实验研究.方法 患者男,72岁,红皮病1年2个月,口服醋酸泼尼松治疗,双下肢出现结节、溃烂6个月.皮损组织病理、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尿素酶试验、PCR扩增测序比对明确诊断,同时做胸部及脑部CT.结果 皮损组织病理显示为感染肉芽肿改变,可见大量圆形和椭圆形酵母细胞.皮损组织真菌培养可见酵母样菌落生长,菌株尿素酶试验阳性,ITS区测序比对鉴定为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胸部CT显示左下肺后基底段空洞性病灶.依据临床及实验室检查确诊为由新生隐球菌grubii变种引起的 播散性隐球菌病.给予患者静滴氟康唑400 mg/d治疗2周,之后改口服300 mg/d治疗,3个月后结节性皮损全部消退,胸片显示左肺陈旧性病变,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阳性(++).治疗15个月后,血清隐球菌荚膜多糖抗原乳胶凝集试验仍阳性(++).结论 对该病例的临床和实验室研究为临床明确诊断和治疗提供了依据,确定菌种需要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