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9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63年   1篇
  1962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4年   2篇
  1953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将构建好的重组质粒PET-VP2Ⅰ转化宿主菌BL21,利用IPTG(1mmol/L)诱导实现了PET-VP2Ⅰ蛋白主要抗原域VP2Ⅰ融合蛋白的高效表达。通过Western-blot检测证明表达的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表达产物经HisBind层析柱纯化后作为诊断抗原初步建立了检测PP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结果表明: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3.5μg/mL,血清的最佳稀释度为1∶40,待检血清阳性标准初步定为OD490>0.51,且待检血清的OD490值与阴性血清的OD490值的比值大于2.1。  相似文献   
172.
173.
新疆断裂带泉水中细菌群落结构的PCR-DGGE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乌鲁木齐10号泉起源于天山山脉博格达峰,地下径流于地震断裂带,泉水中硫化氢、甲烷等地球化学元素迁移活跃,为 揭示水文地球化学变化对地震断裂带泉水细菌群落结构的影响,本研究对该泉水样品定期采样,以微孔滤膜收集菌体,使用SDS-酶解法提取总DNA,对细菌16S rDNA V 3区进行PCR-DGGE分析并对条带测序,条带的光密度信息与监测的地球化学指标进行典型相关分析(CCA)。结果表明B16(Uncultured bacterium)和ε-变性菌纲 (epsilon proteobacterium)与氟含量成正相关;黄杆菌B1 (Flavobacterium)、绿脓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B10(Uncultured bacterium)和腐生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saprophyticus)与硫化物呈正相关;硫微螺菌(Thiomicrospira arctica) 、黄杆菌B3(Flavobacterium)及阿尔莱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rlettae)与氢气呈正相关。断裂带泉水细菌能够对地层深处渗透出的地球化学元素产生灵敏的应答。  相似文献   
174.
徐志宏  陈其瑚 《昆虫知识》1991,28(3):137-138
<正> 据朱弘复(1949、1953)报道,我国为害麦类的麦叶蜂有小麦叶蜂、大麦叶蜂和黄麦叶蜂。作者近年调查发现,浙江省天目山北麓安吉县有一种新的麦叶蜂——Dolerus ephippiatus  相似文献   
175.
本文描述了从上海沼气池污泥中分离出的一株产甲烷菌。细胞为柳叶刀状到卵圆状的短杆菌,革兰氏阳性,0.5~0.8×1.0—1.2μm,单个或威对存在。滚管菌落很小,半透明,灰白色,近似圆形,边缘完整。反射荧光显徽镜检查呈鲜艳的蓝绿色荧光。分离物利用H z,/CO或者甲酸生长和产甲烷。不需要外加2一甲基丁酸(2一mcthylbu‘yrate)、辅酶M或者氨基酸。细胞生长不需要酵母膏、胰解酪蛋白、癌胃蔽和乙酸。但是,酵母膏、胰解酪蛋白和瘤胃液对生长和产甲烷有刺激作用。分离物在有胆盐存在的情况下不生长。生长和产甲烷的虽适温度均为q0℃。最适pH为7.6,生长和产甲烷的pH范围为6.9—8.60在含o.2 5%甲酸、0.2%酵母膏和胰解酪蛋白的培养液中,最低倍增时间为Io小时·DNA的G+c含量为31.I 3mo/~o该菌株具有甲烷短杆菌所特有的形态和DNA的G+c含量。因此,暂将它定为史氏甲烷短杆菌L-IX菌株(Metha~obrembaeter smitl~ii strain HX)o其真正的分类地位,需根据与已确定的(代表不同物种的)不同菌株产甲烷菌的抗血清发生的间接免疫荧光反应来决定。  相似文献   
176.
蝙蝠听觉器的“视”功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蝙蝠听觉的“视”功能是如何被发现的以及二种不同类型的回声定位蝙蝠所发现的超声信号特征,同时还讨论了回声定位的分辨率和该功能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77.
兰州地区102例健康中老年人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胡永发  周其全 《蛇志》1995,7(1):22-23
测定了102例长期居住在兰州地区的40岁以上健康中老年血液学变学数值。结果表明:兰州地区除全血粘度低切部分外,其它多数项目均高于低海拔区的天津地区。而在检测条件及仪器相同的项目中则低于青海、新疆的高海拔区。同时探讨了地区差异的特点及年龄、性别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8.
第二代液相电泳邵晓霞,夏其昌(中国科学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上海200031)关键词液相电泳瑞典Tiselius继承前人在电泳方面的工作,在三十年代成功地将一个无色移动的蛋白质界面的折光率变化定量地记录下来,从而把液相界面移动电泳建立成一个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79.
樟科植物花粉形态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樟科植物为我国南方常绿阔叶林重要组成成分,我国约有20属420余种。过去对于樟科花粉形态的研究仅限于在光学显微镜下进行观察记载,以台湾学者王仁礼的研究最为全面,共记载了台湾产14属40余种的花粉形态。本文作者以国产樟科为主,应用扫描电镜及光学显微镜对该科花粉形态进行了更为全面系统的研究,共观察记载了22属150余种,对各属的花粉形态特征均进行了描述;首次报道了樟科花粉有小穿孔的存在,并依据花粉的形状、外壁纹饰及小穿孔存在与否将樟科花粉划分为7个类型,即:1.厚壳桂型(Cryptocarya,Neocimamomum);2.檬果樟型(Caryodaphnopsis);3.木姜子型(Litsea,Lindera,Neolitsea);4.月桂型(Laurus);5.鳄梨型(Persea,Machilus,Syndiclis,Nothaphoebe, Beilschemiedia,Phoebe,Alseodaphne,Octea);6.檫木型(Sassafras,Cinnamomum,Umbellularia,Actinodaphne,Dehaasia);7.无根藤型(Cassytha)。文中还讨论了樟科花粉的多样性、有关属之间的亲缘关系和分类问题以及同邻近的肉豆蔻科、莲叶桐科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0.
由于发射了第一批人造地球卫星,苏联在人类文化发展上揭开了新的一頁;在进入宇宙的道路上走了第一步。目前正在热烈地討論着与人在行星际空間飞行远景有关的問題。对在苏联第二顆人造地球卫星上的第一个宇宙生物——小狗“萊依卡”——所进行的生理研究资料,也在很仔細的分析。现在已經是对不久前才出現而仍十分年青的科学——宇宙生物学阐明其发展的基本路綫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