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3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5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张谷丰  翟保平  朱叶芹 《昆虫知识》2012,49(6):1716-1720
为了有效的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开发了昆虫发育自动模拟系统,该系统基于网络平台,应用PHP丰富的函数库和计算功能设计有效积温运算模块,通过公共气象信息系统建立了气象数据库,并根据实时及预报的公共气象信息,即逐日最高及最低气温,昆虫发育有效积温相关的生物学参数,运用正弦法计算每天的有效积温及一段时间的累计积温,自动模拟昆虫在不同时期的发育虫态和虫龄。服务器端基于Apache+PHP+MySQL架构,操作简单,调试和维护方便。经与2011年江苏通州烟粉虱Bemisia tabaci(Gennadius)、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Fallén)系统调查数据比对,符合实际发生情况,可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2.
周晓榕  陈阳  郭永华  庞保平 《昆虫知识》2012,49(6):1598-1603
2010—2011年于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四子王旗格根塔拉草原对亚洲小车蝗Oedaleus asiaticus(B.-Bienko)种群动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亚洲小车蝗种群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亚洲小车蝗于6月中旬开始孵化出土,1~3龄蝗蝻高峰期在6月中下旬至7月初,终见期在7月下旬;4~5龄蝗蝻于6月下旬始见,高峰期在7月上中旬,终见期在7月末;成虫于7月上旬始见,高峰期在7月中旬至8月下旬,终见期在9月上旬。应用最优分割法将亚洲小车蝗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1)6月中旬,为蝗蝻开始出土期,数量稀少,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或随机分布;(2)6月下旬至7月上中旬,为蝗蝻发生盛期,密度低时为随机分布,密度高时为聚集分布;(3)7月中下旬至9月上旬,为成虫发生期,空间格局为随机分布。  相似文献   
123.
飞行过程中棉铃虫对温度的主动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月波  翟保平 《昆虫学报》2010,53(5):540-548
为了探讨温度对迁飞性昆虫空中群体聚集成层等行为的作用机制,在室内利用自行设计的连续温度梯度发生装置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在飞行过程中的温度选择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存在明显温差的连续温度梯度中,所有棉铃虫飞行个体均对温度具有显著的选择行为.棉铃虫试虫群体表现出对空间最优飞行温度共同的主动选择,选择的温度范围是20~22℃之间;在这一温度范围内棉铃虫的振翅频率最高,持续振翅时间最长.对不同温度梯度条件下各温度区间内试虫的飞行时间进行定量比较发现,在16~22℃温度梯度场中的棉铃虫群体对最适温度的选择比在19~30℃的温度梯度场中的群体更显著,表明在温度较低的迁飞季节中温度对迁飞棉铃虫空中虫群聚集成层的影响要比在高温季节更明显.持续飞行时间对棉铃虫振翅频率的影响明显,表明昆虫迁飞高度与昆虫自身能量的消耗存在联系.  相似文献   
124.
2010年6月10-12日, 我国华南、 江南南部稻区出现了稻纵卷叶螟Cnaphalocrocis medinalis (Guenée)的大范围同期突增。为了明确此次同期突增的虫源性质, 进一步揭示稻纵卷叶螟大规模降落的大气动力学机制, 我们利用HYSPLIT轨迹分析平台、 地理信息系统ArcGIS和气象图形软件GrADS, 对稻纵卷叶螟的迁飞过程及大气背景场进行了个例研究。结果表明: (1)粤北大范围的稻纵卷叶螟突增以外地迁入种群为主, 部分为本地繁殖种群; (2)西南低空急流为稻纵卷叶螟的远距离迁飞提供了运载气流, 稻纵卷叶螟迁飞种群的集中降落是降雨造成的, 主降区位于雨区边缘的曲江、 紫金、 佛冈等地区, 降雨区的空间分布直接导致了曲江、 南雄地区降虫量的巨大差别; (3)稻纵卷叶螟迁入峰的主要虫源地分布在广东西南部稻区, 6月上旬以阳春为代表的虫源地的双季早稻进入扬花灌浆期 乳熟期, 叶片营养恶化, 稻纵卷叶螟处于成虫盛发期, 存在为粤北大规模迁入提供虫源的可能。  相似文献   
125.
孙兴华  周晓榕  庞保平  孟庆玖 《昆虫学报》2012,55(10):1178-1184
南美斑潜蝇Liriomyza huidobrensis (Blanchard)是一种危害多种蔬菜和观赏植物的多食性害虫。本研究采用蒽酮比色法、 考马斯亮蓝法、 磷钼酸 磷钨酸比色法、 索氏回流法及丙酮法, 分别测定了南美斑潜蝇1~3龄幼虫不同为害程度(系统受害、 轻度受害和重度受害)对黄瓜叶片内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质、 单宁、 黄酮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 南美斑潜蝇幼虫为害后, 黄瓜叶片中可溶性糖、 可溶性蛋白质和叶绿素的含量随着为害程度的增强而显著降低(P<0.01), 最大降幅分别为62%, 35%和40%; 单宁和黄酮的含量随着为害程度的增强而显著上升(P<0.01), 最高升幅分别为26%和53%; 并且具有系统性影响。结果提示, 南美斑潜蝇幼虫为害导致寄主植物营养物质含量下降、 光合作用降低, 而次生代谢物质含量上升, 从而对植食者产生诱导抗性。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揭示南美斑潜蝇与其寄主植物相互作用关系及其机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6.
甜菜夜蛾飞行肌中与能量代谢有关的酶活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生化方法测定了参与飞行能源物质代谢的5种酶活力的变化,即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GAPDH)、3-磷酸甘油脱氢酶(GDH)、乳酸脱氢酶(L DH)、柠檬酸合酶(CS)和3-羟酰辅酶A脱氢酶(HOAD)。结果表明,1、3、5日龄处女蛾的GAPDH和CS酶活力显著高于7日龄蛾;但HOAD的活性恰恰与之相反,其酶活力随日龄的增加逐渐增强。GDH初羽化时活性较低,但到3日龄后增加到最大值,以后随日龄的增加活性逐渐下降,L DH的活性一直比较低,且不同日龄的酶活力差异不显著。交配状况和幼虫期饥饿处理对成虫的代谢酶活力没有显著影响。在第7代选育家系中,强飞家系的GAPDH酶活力显著高于短飞和不飞;而在第8代中强飞家系的上述5种酶的活性均高于短飞家系,而第10代中仅有CS的活性在强飞和短飞家系中存在显著差异,其他均差异不显著。这说明甜菜夜蛾在初始阶段主要利用糖类作为能源物质,而后期飞行又可通过脂类代谢提供能量,且不同日龄的处女蛾和选择家系的飞行能力与代谢酶活性呈现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27.
棉铃虫蛹期土壤水分对其种群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1999-2000年在室内通过模拟试验研究了棉铃虫蛹期的不同阶段土壤水分状况对其入土化蛹和羽化出土的影响,以及对出土成虫的后效应。结果表明不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和不同时间土壤浸水对棉铃虫的入土和化蛹无影响,但却能显著影响其羽化和出土。此期土壤干燥(土壤相对含水量≤20%)对棉铃虫的羽化出土十分有利,大于40%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对其羽化出土不利,饱和的土壤相对含水量对棉铃虫的影响则是毁灭性的(羽化出土率≤10%);而棉铃虫入土后的第2天、第3天和第10天土壤浸水对其羽化出土的影响也很大,羽化出土率分别为16.33%、9.28%和21.05%。此外,土壤水分状况通过影响棉铃虫的土中生态而间接影响出土成虫的存活、卵巢发育、交配和产卵,乃至下代卵的孵化,进而影响下代种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8.
用气相色谱分析法研究了温度和光周期对棉铃虫雌蛾分泌性信息素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和光周期对棉铃虫雌蛾分泌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影响较为明显。统计分析表明,不同温度和光周期条件下,性信息素各组分的含量差异显著(P<0.05),温度越低,光周期越短,各组分的含量越高。温度对性信息素各组分的相对比例影响较小,而光周期对性信息素各组分的相对比例影响明显,不同光周期下性信息素各组分的相对比例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129.
温室瓜蚜种群动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瓜蚜AphisgossypiiGlover在温室黄瓜上的空间格局为聚集分布,分布的基本成分为个体群,聚集强度随密度的上升而下降;瓜蚜主要分布于中部和下部叶片。瓜蚜在温室黄瓜上呈指数增长,模型为Nt=0.1745e0.7414t(r=0.9676)。应用最优分割法将瓜蚜种群动态划分为3个阶段:初建期、发展期和高峰期。在种群初建期,有翅蚜开始迁入,数量较低,以扩散为主,分布不均匀,聚集强度较高;在发展期,瓜蚜种群不断繁殖扩散,分布日趋均匀,聚集强度逐渐下降;在高峰期,瓜蚜种群数量急剧增长到最高峰,分布至所有植株,聚集强度继续下降,此阶段后由于黄瓜植株受害枯萎,瓜蚜缺少食物而数量急剧下降。  相似文献   
130.
小菜蛾幼虫空间格局的地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应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 (L .)幼虫空间格局 ,建立了东西和南北 2个方向上多个半变异函数曲线模型。结果表明 ,在菜花 (Brassicaolenaceavar.botrylis)和早甘蓝 (Brassisaoleracea)地中小菜蛾幼虫种群的半变异函数曲线皆为球形 ,其空间格局为聚集型 ;小菜蛾幼虫在菜花上和在早甘蓝上的空间变程分别为 0 62~ 1 5 9m和 2 47~ 5 98m ,空间不连续性强度分别为 0 8779~0 9999和 0 862 1~ 0 91 2 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