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5篇
  免费   64篇
  国内免费   19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9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2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5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2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33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池塘养殖是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的主要养殖方式,但关于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性腺发育规律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定点连续采样,首先系统研究池塘养殖过程中三疣梭子蟹雄体的生长和成熟雄体生殖系统的外观及组成的变化,其次研究池塘养殖三疣梭子蟹雄体性腺发育过程中性腺各部分组织学特征及其指数的变化,以及不同月份雄体性腺发育的情况和比例。结果表明:(1)三疣梭子蟹雄体的体重和壳宽增长率及特定增长率均在8月份最高,且体重与壳宽呈显著正相关关系。(2)三疣梭子蟹成熟雄体的生殖系统由体外(阴茎、交接器)和体内(精巢、输精管)两部分构成。(3)根据精巢和输精管的外观、组织学特征及其指数的变化,可将三疣梭子蟹雄体性腺发育分为3期。精子发生期,即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是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精巢指数为0.07%~0.16%,此时输精管呈透明状,肉眼很难发现;精荚形成期,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为次级精母细胞和精子细胞,精巢指数为0.10%~0.51%,输精管内有大量精荚和分泌物,输精管指数为0.01%~0.41%;成熟期,精巢内主要细胞类型是精子细胞和成熟精子,精巢指数为0.10%~0.41%,输精管进一步膨大,输精管指数为0.20%~0.65%。(4)在雄体性腺发育期间,性腺指数和输精管指数呈显著上升趋势,而精巢指数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且统计分析发现性腺指数与肝胰腺指数无明显的相关性。(5)池塘养殖雄体性腺发育不同步,7月份主要处于精子发生期,8月底,有76%的雄体性腺发育达到精荚形成期,至9月底,达到成熟期雄体的比例为47%,此后雄体性腺发育趋于成熟,10月中下旬至12月份池塘养殖雄体均主要处于成熟期。  相似文献   
42.
灰沙燕的洞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灰沙燕的洞巢侯兰新,吕明,马力(西北民族学院食品科学和动物科学系兰州730030)(新疆师范大学生物系)关键词灰沙燕,洞道,巢穴灰沙燕新疆亚种(Ripariarlpariadiluta)在国内仅分布于新疆境内,对其生态学研究的资料甚少。1990年6月...  相似文献   
43.
泛肽与植物逆境响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泛肽(ubiquitin)是存在于真核生物中的,含76个氨基酸残基的高度保守的小肽。泛肽途径是真核细胞选择性降解蛋白质的一种途径,它需要E1、E2、E3及26S的蛋白降解体来完成。植物在多种逆境下,都有泛肽途径中某些组分的上调或下调表达。  相似文献   
44.
植物重金属胁迫耐受机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重金属是一类会对植物产生毒害作用的污染物,植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演变出耐受重金属胁迫的相关机制。以植物重金属耐受性为基础,对近几年来国内外植物响应重金属胁迫的耐受机制研究作一简要综述。主要概述了重金属对植物的胁迫影响及植物抗氧化系统,脯氨酸、可溶性糖、可溶性蛋白等渗透调节物质和不同类型基因家族等方面对植物耐受重金属胁迫机制的研究进展。以期为提高植物耐重金属胁迫能力及研究植物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应用奠定一定的基础。  相似文献   
45.
脓毒症是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因其高患病率、高死亡率、高治疗费用的特点,以及缺乏有效的救治策略,使它成为人类健康的巨大威胁。免疫炎症反应失衡与脓毒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但其关键调控机制尚不清楚。微小RNA(micro RNA,mi RNA)在固有免疫反应和适应性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mi RNA通过调控炎症信号通路中关键分子的表达,从而影响脓毒症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因此,mi RNA可能成为在基因转录后水平诊断和治疗脓毒症的新靶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研究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对患者眼表结构的影响,为正确选择青光眼治疗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将采用青光眼药物治 疗≥ 3 个月的青光眼患者40 例(62 只眼)设为病例组,以同期健康志愿者30 例(30 只眼)设为对照组,比较两组基础泪液分泌长 度(S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染色评分(FB)及结膜印记细胞评级(IC)。结果:病例组ST、BUT 分别为(6.12± 3.63)mm、 (5.21± 2.13)s,均短于对照组的(10.72± 4.62)mm、(11.45± 5.12)s(P<0.01);病例组FB 评分为(2.19± 0.42)分,高于对照组(0.62± 0.04)分(P<0.01);病例组IC 评级为Ⅱ~Ⅲ级比例为54.84%,高于对照组的5.00%(P<0.01)。结论:青光眼患者长期使用青光眼药物 会导致泪液分泌减少,泪膜稳定性下降,并加快结膜细胞鳞状上皮化进程,对泪膜、角膜及结膜均有损伤,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47.
目的:探究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微创椎体间融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病例来源于我院2009 年12 月~2013 年12 月收治的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患174 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87 例。其 中,观察组施行Quadrant微创通道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椎间融合术,对照组施行经后入路开放性椎间融合术。评估和比较两组病 患术前和随访结束时的视觉模拟评分系统(VAS)疼痛评分与Oswestry 功能障碍指数(ODI)的变化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 果:观察组治疗前、出院时及随访一年时的VAS 评分与ODI指数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不显著(P>0.05)。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 后住院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而其手术所需时间明显长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患者术后出现20 例神 经根损伤(22.99%),3 例椎间隙感染(3.45%),其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6.44%),而观察组患者术后仅出现3 例神经根损伤,发生率为 3.45%,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经皮椎弓根空心螺钉微创椎体间融合治疗的临床效果肯定,能减少对病患的创伤,控制术 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8.
地星属Geastrum隶属于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伞菌纲Agaricomycetes、地星目Geastrales、地星科Geastraceae,因奇特的外观、生态和医药用价值吸引了国内外真菌工作者的关注.本研究对燕山地区地星种类进行了详细调查,通过形态学观察结合ITS-LSU-rpb1-atp6四基因系统...  相似文献   
49.
印度块菌提取物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郭坦  侯成林  魏磊  孙娟  范黎 《菌物学报》2010,29(4):569-575
对印度块菌Tuber indicum子实体的提取物,包括55%乙醇粗提物(ECE)、石油醚提取物(PEF)和乙酸乙酯提取物(EAF)的清除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能力、铁离子鳌合能力以及各提取物的总酚含量等进行了研究和测定,结果显示,3种提取物的清除自由基能力和铁离子鳌合能力具有显著差异(P0.05);ECE对DPPH自由基的清除活性最高,其EC50值为1.61g/L;EAF对羟基自由基及铁离子表现出较强的清除或螯合的能力,其EC50值分别为3.31g/L和0.70g/L;EAF的总酚含量(2.964mg GAE/g提取物)最高,其次是ECE,总酚含量为(2.618mg GAE/g提取物);PEF的清除自由基和铁离子鳌合能力较差,其总酚含量也最低(1.124mg GAE/g提取物);总酚含量与印度块菌提取物清除自由基以及鳌合铁离子的能力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50.
促凋亡基因Bax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腺癌的恶性程度高、转移早、浸润性强,这与胰腺癌的细胞凋亡异常有密切的关系。Bax是目前研究最深入的促凋亡基因之一。多数研究认为,Bax在胰腺癌中存在高表达,其表达率从53%到100%不等。有研究认为Bax的表达预示着胰腺癌的良性预后,也有研究发现胰腺癌中Bax的表达与胰腺癌的分级分化等有关。Bax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受p53、PERIOD1、P13K/AKT等的调控。Bax表达异常及其突变可能与胰腺癌的发生有关。研究发现Bax表达可增强胰腺癌对吉西他滨和5-FU等化疗药物以及放射治疗的敏感性,而Bax/Bcl-2的比值可能与胰腺癌放化疗敏感性更相关。提高Bax基因表达、上调Bax活性等针对Bax的靶向治疗已显示出促进胰腺癌细胞凋亡、增强药物抗癌效应的作用。同时,作为最重要的促凋亡蛋白之一,Bax成为评价各种抗胰腺癌药物的疗效、探讨其作用机制的重要指标之一。对胰腺癌中Bax的深入研究,有利于了解其与胰腺癌的预后和耐药性的关系,为胰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