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8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90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8篇
  1981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01.
黑曲霉产木聚糖酶发酵条件的正交设计试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正交设计试验,优化了黑曲霉(Aspergillusnigerm12)产胞外木聚糖酶的液体发酵条件,合适的产酶培养基含麦草粉3g,(NH4)2SO40.3g,KH2PO40.1g,MgSO4@7H2O0.05g,NaCl0.03g,Tween800.3g,酵母膏0.1g,微量元素(B、Zn、Mn、Fe、Mo)定容lL;接种量为1.0×107个孢子/50mL培养基,28℃,120r/min,振荡培养5d,木聚糖酶活力达34.47u/mL.  相似文献   
102.
内蒙古5个民族12对性状的基因频率   总被引:32,自引:2,他引:30  
报道了内蒙古地区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蒙古族和汉族12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并进行民族间基因频率的比较。结果显示:内眦褶性状的民族间差异较大,叠舌性状次之,利手和鼻梁侧面观性状的民族间差异较小。 Abstract:The gene frequency of 12 characters was reported in Ewenki,Oroqen,Daur,Mongol and Han nationalities in Inner Mongolia,and compared among these nationalities.The result indicated that the difference of Mongoloid fold among nationalities was significant,followed by the Folding tongue,while the difference of Handedness and Nasal profile was relatively insignificant.  相似文献   
103.
单宁酸对棉铃虫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4,他引:8  
通过培养基混药法,研究了植物次生物质单宁酸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übner)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影响。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随棉铃虫发育期的进程而变化,在卵期最低,5龄、6龄幼虫和成虫期最高。用含0.005%单宁酸的饲料饲喂棉铃虫后,5龄和6龄幼虫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明显降低,分别为对照的59%和67%。单宁酸低剂量、短时间处理棉铃虫幼虫,可诱导中肠和脂肪体中的谷胱甘肽S-转移酶的活性增加,高剂量或低剂量长时间处理没有诱导增加作用,甚至还有抑制作用。单宁酸连续处理4代,对棉铃虫6龄幼虫中肠谷胱甘肽S 转移酶均有抑制作用,对脂肪体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无明显影响或有抑制作用。单宁酸处理的第4代幼虫对溴氰菊酯的敏感度有增加的趋势,对甲基对硫磷的敏感度没有明显改变。  相似文献   
104.
目的:探讨持续慢点三氧化二砷(As2O3)治疗儿童和成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07-2011年来我院就诊并采取持续慢点As2O3方式治疗的APL患者60例,其中儿童28例,成人32例。成人As2O3剂量为0.16 mg/kg,儿童为0.08 mg/kg,每分钟8滴,18-21 h完成,28天为一疗程。测量两组不同时间点的血总砷及血三价砷浓度,并记录治疗过程中高白细胞血症的发生率及高白细胞血症持续时间。结果:儿童中高白细胞血症的发生率为60.71%(17/28),明显高于成人的34.38%(11/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成人高白细胞血症平均持续时间为7.4天(6-10天),明显高于儿童的5.53天(4-8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成人不同时间点血总砷浓度高于儿童(P0.01),同一时间点血三价砷浓度高于儿童;随着用药时间延长,成人和儿童血总砷浓度和三价砷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于用药第14天达稳态。结论:儿童高白细胞血症发生率高于成人,持续时间短,血总砷及三价砷浓度水平低于成人。  相似文献   
105.
摸索改进外用红色诺卡氏菌(Nocardia rubra)细胞壁骨架的两种效力测试方法,即流式细胞术-荧光微球法、流式细胞术-免疫双标法(荧光微球+荧光抗体),并与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原审批方法进行比较,经过统计学评估,评价两种方法的可行性。通过抽取小鼠免疫后获得的腹腔液注入到流式细胞仪,在发射光的荧光通路中,检测巨噬细胞的荧光强度,测定未吞噬荧光微球的巨噬细胞和吞噬荧光微球的巨噬细胞的比例,全部数据经统计学分析,按公式计算吞噬率及吞噬指数完成流式细胞术检测过程。分别采用荧光微球以及荧光微球+荧光抗体两种方式上机检测巨噬细胞吞噬结果。测得的结果与原检验方法——人工显微镜观察法的结果进行比较,确定评估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结果表明,显微镜人工计数法与流式细胞术-免疫双标法(荧光微球+荧光抗体)的3次实验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吞噬率明显升高(P<0.01),吞噬指数明显增大(P<0.01),有显著性差异,判定结果为阳性;3次流式细胞术-荧光微球法实验,结果不稳定。流式细胞术-免疫双标法(荧光微球+荧光抗体)由于加入了成熟小鼠巨噬细胞表面特异性标志物抗体F480荧光抗体,可有效标记小鼠巨噬细胞,加强了流式细胞仪收集巨噬细胞的准确性,两者结合应用更能准确反映供试品对小鼠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作用。利用此方法检测外用红色诺卡氏菌细胞壁骨架增强免疫力的结果和药品原检验方法的统计学结果一致。该方法获取的巨噬细胞数量远多于原方法,加入的荧光微球及荧光抗体,能更准确反应供试品对小鼠巨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该方法灵敏性高、稳定性好,并且易操作,可作为原实验方法的改良参考。  相似文献   
106.
摘要 目的:探讨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对疾病控制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18年5月~2019年6月收治的100例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表法分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采用紫杉醇联合顺铂化疗,观察组则采用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比较2组疾病控制效果,记录患者化疗前后Karnofsky评分变化,统计2组患者毒副反应及生存率、生存期。结果:观察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4.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2.00%,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2组患者的Karnofsky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86.25±3.02)分]明显高于对照组[(81.15±3.11)分],差异显著(P<0.05); 2组患者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血小板计数减少、恶心呕吐等毒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70.00%、2年生存率58.00%、3年生存率26.00%均高于对照组的50.00%、38.00%、10.00%,观察组的生存期[(18.12±3.21)月]长于对照组[(14.18±2.81)月],差异显著(P<0.05)。结论:培美曲塞联合长春瑞滨治疗复发转移性宫颈癌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延长生存期,毒副反应低,患者耐受性好,可在临床推广运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胫骨上端骨肉瘤保肢手术中使用人工关节重建的疗效和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6月~2010年6月对21例胫骨上段骨肉瘤患者行根治性切除人工关节重建手术的临床资料,其中男性13例,女性8例,年龄21-62岁,平均34.1岁。依据Enneking分期:ⅡA期12例、ⅡB期9例。均采用广泛性边缘切除手术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术前、术后化疗。结果:1例患者发生术后胫前肌群坏死。所有患者均随访6-72个月,平均45.1个月。ⅡA期12例患者中,1例因肺转移死亡(占8.3%),局部复发1例,行股骨下段截肢,10例无病生存;ⅡB期9例,4例死亡,5例存活;Enneking分期明显影响预后。结论:胫骨上段人工关节重建对胫骨上段骨肉瘤的保肢治疗具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8.
羊口疮病毒(Orf virus,ORFV)感染细胞过程中为了对抗宿主细胞的抗病毒作用,依靠种群长期培育的一系列功能性基因,如干扰素抗性基因、Bcl-2样基因和细胞周期蛋白抑制物基因等,遏制宿主细胞免疫清除和免疫调节作用。同时,ORFV也利用某种机制干预细胞泛素-蛋白酶体系统(Ubiquitin-proteasome system,UPS)的信号调控途径,有效抑制胞内信号传导和CD8+T细胞活化,以庇护病毒粒子成熟和释放。本文综述了细胞UPS功能与病毒干预机制的内在联系及其相关元件的关键作用,探讨ORFV在选择压力下,主动采取的抑制宿主细胞免疫应答和设计胞内免疫逃逸的进化趋势。  相似文献   
109.
多毛类底栖动物在莱州湾生态环境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毛类底栖动物常作为环境扰动的指示生物.对2011年莱州湾20个站位的多毛类底栖动物群落生态特征及其与沉积物理化特征的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以期应用于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评价.结果表明,莱州湾多毛类共60种,4季平均生物密度为548.7个/m2,平均生物量为2.79 g/m2,机会种种类数量占优势种种类37.5%.种类多样性较高站位主要集中在湾东部,较低站位集中在湾西部和南部.ABC曲线表明多毛类动物处于中等扰动状态.BOPA指数显示,春季,站位S15和S16为中度污染,夏季,S14站位为重度污染.BIO-ENV分析结果显示,5个最佳环境变量组合相关系数ρs>0.8,表明沉积物理化性质对多毛类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是显著的,沉积物粒度是最主要环境因子.因此,可通过多毛类种类、数量组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生态关系,评价莱州湾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为环境污染控制和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提供基础信息和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0.
湿地土壤埋深对芦苇、香蒲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埋藏深度是影响湿地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重要因子。通过室内模拟实验,分析了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7种土壤埋深(0、5、10、15、20、25和30 mm)对芦苇和香蒲2种典型湿地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芽长和根长的影响,旨在利用芦苇、香蒲等湿地植物以有性繁殖的方式为松花江下游沿江湿地恢复提供技术支持。结果表明:土壤埋深对芦苇、香蒲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速率均有显著影响,2种植物种子发芽率、发芽速率随土壤埋深增加波动变化;0和25 mm土壤埋深时芦苇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速度较快;0和>20 mm土壤埋深时香蒲种子发芽率较高、发芽速度较快;从芽长和根长来看,<10 mm的土壤埋深更利于2种植物存活和生长;相同土壤埋深情况下,芦苇种子较香蒲种子具有更强的萌发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