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202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2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34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20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8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50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44篇
  2004年   44篇
  2003年   31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32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1篇
  1966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8年   1篇
  195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51.
了解不同森林群落类型的物种和谱系水平的α和β多样性, 有助于指导森林经营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本研究比较了浙江省内不同地点主要森林类型(包括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的物种α多样性和谱系α多样性, 以及物种β多样性和谱系β多样性。研究表明, 该地区主要森林类型的物种和谱系α多样性均存在较大差异, 但控制了空间和地形因子的作用后, 差异几乎全部消失; 森林类型内部及相互间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均存在显著差异, 同种森林类型内部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分别小于不同森林类型之间的物种和谱系β多样性, 且在控制了空间和地形因子的作用后, 以上差异仍然显著。本研究表明影响亚热带主要森林群落类型物种和谱系水平的α和β多样性的因素存在差异: α多样性可能主要受到空间和地形因子等的影响, 而β多样性则可能受到森林类型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52.
重症监护病房分离菌菌谱及其耐病性分析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院内分离菌菌谱及细菌耐药情况,为临床防治院内感染提供依据。方法对汕头大学第一附属医院ICU 2000年1月~2003年12月所分离的细菌菌株、真菌及细菌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4年共分离获得菌株460株,分离菌仍以G^-菌为主.占57.4%.其次G^ 菌占27.2%,真菌占15.4%。G^ 分离率逐年增多,由2000年的20.7%上升到2003年的28.3%。G^-以肠杆菌属为主。G^ 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金葡菌)为主,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占G^ 的90.9%。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前6位分别为金葡菌(13.7%)、肺炎克雷伯杆菌(12.6%)、埃希肠杆菌(11.5%)、白色念珠菌(10.4%)、产气肠杆菌(9.3%)和嗜麦芽窄食黄单胞菌(5.4%)。体外药敏试验显示主要分离菌均呈多重耐病特性。只有万古霉素对G^ 具有很强抗菌活性,敏感率达100%。结论该ICU院内分离菌仍以G菌为主.G^ 菌分离率逐年增多,金葡菌已上升到第1位。细菌呈多重耐药特性,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在G^ 菌中比例很高,应高度重视。掌握该地区、该科室常见分离菌菌谱及其耐药特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53.
目的从临床诊断的SARS病人血清中分离病原微生物。方法采用SARS患者血清通过NIH小鼠腹腔、脑和鸡胚卵黄囊和尿囊接种、人胚肺细胞呼吸道病毒培养和系列细菌培养分离病原体,所获微生物经形态学、血清学、生化学和法国梅里埃(Vitek)全自动微生物系统鉴定,复制动物模型和病理学检查。结果从SARS病人血清分离的微生物,检定结果为一种双相型深部嗜肺性真菌,属流行性肺组织胞浆菌(球状酵母菌)。结论分离的肺组织胞浆菌(球状酵母菌)是呼吸系统深部真菌。  相似文献   
754.
藜蒿的组织培养和快速繁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可以诱导藜蒿的幼叶和茎段产生愈伤组织和植株.研究表明,MS NAA 0.5 mg/L 6-BA 0.5 mg/L(蔗糖3%)最适合诱导藜蒿的叶片、茎段形成愈伤组织以及愈伤组织分化成再生植株,而MS NAA 0.5 mg/L最适合外植体诱导生根,1/2MS培养基对幼苗的生根作用十分明显.再生植株水培试验,筛选出了适合于藜蒿工厂化生产的营养液.  相似文献   
755.
为从机理上研究碳素纤维生态草对广州市白云湖的水质净化效果,明确碳素纤维生态草上优势菌群的种类和数量,于2012 年11 月6日对广州市白云湖东湖及生态浮床3 个布设点的碳素纤维生态草进行了取样。运用自行设计的选择培养基,从3 个样品中分离到8 株硝化和反硝化细菌菌株,依次编号为1A、1B、1C、2A、2B、3A、3B、3C。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和16S rDNA 基因序列分析,初步鉴定出菌株1C、2B和3C同为亚硝化单胞菌(Nitrosomonas communis),菌株1B和3A同为变形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lecoglossicida),菌株1A 为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菌株2A 为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菌株3B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并分别构建了系统发育树。  相似文献   
756.
牦牛FSHR 基因部分序列多态性及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研究旨在分析牦牛FSHR 基因5’端及第一外显子的多态性,并分析其与繁殖性状的关联性,为从遗传角度上解决牦牛产犊间隔过长的问题提供参考。以4 个种群的667 头牦牛为研究对象,应用PCR-SSCP 方法检测FSHR 基因的多态性,并用最小二乘法分析雌性个体该基因多态性与产犊间隔的关系。结果表明,三个扩增片段共获得牦牛FSHR 基因940 bp 的序列,由5’端和第一外显子组成,与其它哺乳动物的对应序列有较高的同源性。共发现9 处突变位点,其中一处位于开放阅读框内,但属于同义突变。不同种群间的产犊间隔差异显著(P <0. 05);FSHR 基因不同基因型对产犊间隔影响差异不显著(P > 0. 05),但AB、LL、LM、LN 及RT 基因型均有缩短牦牛产犊间隔的趋势。  相似文献   
757.
城市化对湿地松人工林氮素供应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位于南昌市城乡梯度(城区、郊区和乡村)的湿地松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离子交换树脂袋法,估测城乡梯度森林土壤有效氮的季节动态,分析城市化对土壤供氮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湿地松人工林土壤有效氮的供应存在明显的季节波动,其中秋、冬季铵态氮高于春、夏季,而春、夏季硝态氮、矿质氮和相对硝化速率高于秋、冬季(P<0.05);有效氮供应的季节动态与湿地松的生长节律(即需氮过程)基本吻合.城乡梯度不同位置森林土壤有效氮及其各组分与相对硝化速率的差异明显,城区均显著高于乡村(P<0.05);城市化会加快森林土壤的矿化和硝化过程,增强土壤的供氮能力,提高土壤中硝态氮含量.建议在城市森林建设中应配置需氮能力强,特别是对硝态氮吸收偏好的地被植物,减缓城市森林中有效氮的流失及其引发的环境污染.  相似文献   
758.
造礁石珊瑚对低温的耐受能力及响应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实验室生态模拟,研究了低温胁迫下三亚湾5种造礁石珊瑚(十字牡丹珊瑚、佳丽鹿角珊瑚、花鹿角珊瑚、强壮鹿角珊瑚、澄黄滨珊瑚)的耐受性,分析了造礁石珊瑚对低温的响应模式.结果表明:造礁石珊瑚耐受低温能力与其骨骼类型有关,枝状珊瑚最先死亡,块状珊瑚的耐受能力明显高于枝状珊瑚;14 ℃持续3 d是三亚湾枝状造礁石珊瑚的致死低温;14 ℃持续3 d为块状澄黄滨珊瑚的致白化低温;12 ℃持续10 d为叶片状十字牡丹珊瑚的致死温度;块状澄黄滨珊瑚受到低温胁迫时表面形成粘膜,阻止了珊瑚进一步排出共生虫黄藻. 耐高温的珊瑚对低温也表现出较强的耐受能力,珊瑚对低温胁迫的响应模式与对高温的响应模式基本一致, 即珊瑚首先不伸展触手,紧接着不断释放粘液并排出共生藻,最后白化、死亡.  相似文献   
759.
红豆杉细胞周期时相与紫杉醇诱导合成的关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植物细胞培养生产药用次生代谢产物 ,普遍存在着次生代谢物产量不稳定的问题。次生代谢物是一大类无明显生理功能或者非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 ,其生物合成与积累一般发生在植物某些器官和组织发育的某个时期。因此 ,植物细胞的生长发育状态与次生代谢物产量有密切的关系。细胞周期时相在很大程度上反映细胞本身所处的状态 ,对细胞周期时相进行调控可能对次生代谢物产量具有重要影响 [1 ] 。诱导作用是提高植物次生代谢物产量的有效方法之一 [2 ,3]。我们以 2种经典同步化方法 ,建立红豆杉悬浮细胞初始周期时相模型 ,对不同…  相似文献   
760.
H~+、N~+、Ar~+注入对啤酒酵母存活率的影响及SEM和ES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H+ 、N+ 、Ar+ 低能离子注入酵母菌剂量对存活率的影响 ;离子注入对酵母细胞的刻蚀损伤作用和离子注入后对细胞内自由基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 :酵母的存活率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加而减少 ,离子注入对其存活率影响程度是H+ >N+ >Ar+ ,其半致死剂量分别是 2 .1× 10 1 4 ions cm2 ,5 .5× 10 1 4 ions cm2 ,6 .8× 10 1 4 ions cm2 。随着离子注入剂量的增加对酵母细胞的损伤和刻蚀作用逐渐增大 ,刻蚀损伤作用具有不均匀性 ;离子注入后酵母细胞内自由基产额明显增加 ,随着注入剂量的增大 ,自由基的强度也增大 ,逐渐呈饱和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