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48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51.
酵母菌絮凝的分型及其生理生化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通过对410余株酵母菌进行絮凝测定,从中筛选到5株强絮凝菌。依据不同糖对其絮凝水平的抑制,将5株强絮凝菌分为Flo 1型和NewFlo型。对这两种絮凝型菌株的相关生理生化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Flo 1型菌絮凝只受甘露糖抑制,它对高温(70℃)、蛋白酶E、胰蛋白酶敏感,而对蛋白酶K、糜蛋白酶、Ca\+\{2+\}\,pH有一定耐受性。NewFlo型菌絮凝受甘露糖等多种糖抑制,它对高温(70℃)、各种蛋白酶、Ca\+\{2+\}、pH均较敏感。这两种类型菌株絮凝的最适Ca\+\{2+\}浓度为10mmol/L~1mol/L,最适pH为3.0~45。  相似文献   
52.
目的:探讨DKK3表达与卵巢上皮性癌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不同卵巢组织DKK3蛋白表达水平,其中88例卵巢上皮性癌组织(以下简称卵巢癌组织)、39例卵巢良性肿瘤组织及46例正常卵巢组织。结果:DKK3在正常卵巢组织、卵巢良性肿瘤及卵巢癌组织的表达有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KK3表达与上皮性卵巢癌的临床病理分期及分化程度无关(P0.05)。结论:DKK3表达水平下降与卵巢癌有关,DKK3可作为预测卵巢癌的指标。  相似文献   
53.
目的:检测Caspase-3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卵巢癌化疗耐药相关性。方法:利用组织芯片技术结合免疫组化方法,对176例卵巢癌、70例良性卵巢肿瘤、50例正常卵巢组织中Caspase-3的表达进行检测,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卵巢癌中Caspase-3的表达显著低于正常卵巢及卵巢良性肿瘤,且卵巢癌FIGO临床分期越晚其表达越低(P<0.01),而与肿瘤的组织类型、病理分级及患者的年龄和月经状况无显著相关性(P>0.05)。Caspase-3在卵巢癌化疗耐药组的阳性率显著低于化疗敏感组(P<0.01)。结论:凋亡蛋白酶Caspase-3的缺表达可能参与了卵巢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在卵巢癌化疗耐药的行程中发挥作用;Caspase-3的检测可能对指导卵巢癌临床化疗用药有帮助,可提高化疗效果和减少化疗耐药,并成为预测化疗疗效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54.
全局性调控因子Ve A仅在真菌中存在,具有保守性。Ve A参与细胞的多过程调控,包括发育分化、次生代谢、氧化胁迫应答、侵染宿主致毒致病等。文中总结曲霉Ve A的相关调控功能和作用机理研究,以利于防控真菌传播存活及致毒致病措施的设计,促进抗真菌作物的育种,减少作物被曲霉等真菌及毒素污染;还提出进一步开展ve A基因调控功能研究的方向和作为防控真菌污染靶位点的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55.
56.
发酵白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培养条件及产物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白地霉(Geotrichum candidium) Z-4、热带假丝酵母(Candida tropicalis) Z-14和木素木霉(Trichoderma lignorum) Z-20三株菌混合发酵白酒糟生产饲料蛋白的培养基成分为白酒糟90%、麦芽根粉10%、尿素2%,原料:水=1:0.8,pH6.0,接种量10%,培养温度28~30℃,培养周期3d。分析结果表明,发酵产物营养丰富,粗蛋白含量高达32.1%,氨基酸含量齐全,脂肪含量为5.6%,维生素B_1和B_2的含量分别为2.2mg/kg和52.6mg/kg。具有较高的纤维素酶、半纤维素酶及淀粉酶活性。  相似文献   
57.
微生物麦角固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何秀萍  张博润   《微生物学通报》1998,25(3):166-169
麦角固醇是真菌细胞膜的重要组成成分,它在确保膜结构的完整性、与膜结合酶的活性、膜的流动性、细胞活力以及物质运输等方面起着重要作用。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途径中的几个关键环节还是抗真菌药物的作用靶位,对其生物合成的研究将为抗真菌药物的筛选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川。麦角固醇经UV照射可转化为维生素VDZ,VDZ是一种重要的药品.自从Taret首次从麦角中分离得到麦角固醇以来,随后便开展了对其来源、性质、分离、测定、高产株的选育及其发酵条件等的研究[‘-‘]。近年来一些研究者对麦角固醇生物合成途径进行…  相似文献   
58.
简要概述了酿酒酵母细胞的葡萄糖信号传导途径的研究进展,总结了葡萄糖的抑制途径和诱导途径.  相似文献   
59.
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高表达对酵母菌麦角甾醇合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PCR扩增克隆到含酵母菌甾醇酰基转移酶基因ARE2编码序列和上游调控序列的DNA片段ARE21及仅含编码序列的DNA片段ARE22。分别以ARE2启动子,乙醇脱氢酶基因ADH1启动子和铜抗性基因CUP1启动子及ADH1终止子为调控元件构建了酵母菌表达质粒pHX2,pHXA2和pHXC2。表达质粒分别转化酿酒酵母单倍体菌株YS58和以前通过细胞杂交构建的麦角甾醇高产菌株YEH56。通过营养缺陷互补和铜抗性筛选到转化子,质粒上的ARE2基因在YS58和YEH56中都实现了活性表达,使细胞内甾醇酯化水平升高,并导致细胞麦角甾醇含量的提高。对转化菌株的培养条件进行了初步研究,在优化条件下,重组转化菌株YEH56(pHX2)、YEH56(pHXA2)和YEH56(pHXC2)的麦角甾醇含量分别是受体菌YEH56 的13、13和14倍。  相似文献   
60.
摘要:【目的】研究絮凝基因FLO1 中靠近3'端重复DNA 序列缺失对絮凝蛋白Flo1功能的影响,为遗传稳定的最小絮凝功能基因的构建及酵母菌絮凝特性的可控改造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融合PCR 的方法得到FLO1内靠近3'端重复DNA 序列B、C和D全部缺失的衍生基因FLO1bcd,比较FLO1及FLO1bcd在非絮凝酵母细胞中表达后,菌株在不同条件下絮凝特性的差异。【结果】与表达完整絮凝基因FLO1的酵母菌株YSF1相比,FLO1内靠近3'端重复DNA 序列全部缺失的酵母菌株YSF1bcd的絮凝强度仅略有降低,而且其絮凝特性对钙离子的依赖性、金属离子的敏感性及乙醇敏感性均没有明显变化,但对环境pH以及温度的变化表现出更广泛的适应性,受甘露糖抑制的敏感性也有所降低。【结论】FLO1 中重复DNA序列B、C和D全部缺失与单独缺失C或D一样可以提高絮凝蛋白的构象和功能稳定性,使酵母细胞在极端酸碱环境下仍然表现出明显的絮凝特性;这些重复序列的完全缺失对其他絮凝特性没有明显影响。因此可以通过重复序列删减策略构建遗传稳定的最小絮凝功能基因,为絮凝特性在发酵工业及环境修复方面的可控应用奠定理论 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