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6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138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73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6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用质谱分析方法对铜色颤藻Oscillatoria chalybea的水裂解中心与肼光氧化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次闪光下铜色颤藻的肼光氧化与PSⅡ相关。一次闪光的N2形成明显受DCMU的抑制。肼在1次和10次亲光下释放的N2具有盯同的来源。它们对Tris处理、DCMU和水裂解中心的光恢复处理等均具有一致的反应。N2的产量与水裂解中心的活性呈正相关。在无氧条件下,水裂解中心失活,水裂解过程  相似文献   
132.
用质谱分析方法对铜色颤藻Oscillatoriachalybea的水裂解中心与肼光氧化之间的关系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在一次闪光下铜色颤藻的肼光氧化与PSⅡ相关。一次闪光的N2形成明显受DCMU的抑制。肼在1次和10次闪光下释放的N2具有相同的来源。它们对Tris处理、DCMU和水裂解中心的光恢复处理等均具有一致的反应。N2的产量与水裂解中心的活性是正相关。在无氧条件下,水裂解中心失活,水裂解过程不能进行。与此同时,肼的光氧化过程也不发生检测不到N2的形成。Tris由于能游离水裂解中心的Mn,而破坏水裂解中心,使O2释放能力下降。铜色颤藻经Tris处理后,在O2释放能力下降的同时,肼光氧化释放N2的能力也同步下降。弱光照、Mn+2、Ca+2可将Tris游离的Mn重新结合到水裂解中心,使水裂解中心重激活(photoreactivation)。激活后的颤藻水裂解中心,不仅恢复了水裂解中心的氧化水的能力,同时也恢复了氧化肼的能力。这表明,水裂解中心的水裂解催化活性与肼的充氧化有着直接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3.
黄孢原毛平革菌基因启动子的分离与鉴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利用启动子探针型载体pSUPV8直接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分离黄孢原毛平革菌(Phanerochaete chrysosporium)基因启动子片段,获得6个潮霉素抗性(Hyg-r)重组子。对重组子CH2、CH6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发现它们都存在真核生物基因启动子的保守序列;用原生质体转化法将其转化黄孢原毛平革菌,仅pCH6获得了潮霉素抗性转化子;PCR和斑点杂交分析表明,pCH6已成功导入黄孢原毛平革菌,并启动潮霉素抗性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4.
除草剂精禾草克对黄鳝细胞遗传毒性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采用红细胞微核和核异常、染色体数目和结构畸变的方法,研究了除草剂精禾草克对黄鳝细胞的遗传毒性。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精禾草克作用30小时,红细胞微核细胞率没有明显变化,核异常细胞率和总核异常细胞率均有所上升,部分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染色体数目畸变率均有所上升,有的组甚至与对照组差异级显著,染色体结构畸变率也显著上升,各组与对照差异显著或极显著。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的精禾草克作用一定时间对黄鳝在明显的遗  相似文献   
135.
井冈山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江西省中部, 属罗霄山脉中段。在野外调查和查阅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对该区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1)井冈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分布有蕨类植物共44 科, 包括101 属、304 种(含变种和变型);2)该保护区中的蕨类植物资源优势科、优势属均表现明显, 优势科为:鳞毛蕨科, 水龙骨科, 蹄盖蕨科, 金星蕨科;优势属为鳞毛蕨属、铁角蕨属、复叶耳蕨属、凤尾蕨属和耳蕨属;3)科的分布区类型只有7 个, 且均为热带分布型, 以泛热带分布、热带亚洲至热带非洲间断分布和热带亚洲分布为主, 它们分别占本区总科数的66.67%、12.12%和12.12%;4)属的地理成分组成复杂, 具有14 个分布区类型, 其中热带成分占属数的68.54%, 且以泛热带和热带亚洲分布型属为主;温带成分占25.84%, 且以东亚和北温带分布为主。在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上属泛北植物区, 中国-日本森林植被亚区, 处于华东植物地区和华南植物地区的过渡区域;5)本蕨类植物区系与庐山、武夷山、天目山等地有密切联系, 可划为同一自然区, 均处于上述过渡区域内;6)本区的蕨类植物资源具有较高的开发和利用价值, 可分为指示植物、药用、食用、观赏用、工业用等类型。  相似文献   
136.
圆叶洋苋红色素稳定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温度、光照(可见光、紫外光)、酸碱溶液、维生素C、氧化剂(过氧化氢)、还原剂(亚硫酸钠)、防腐剂(苯甲酸钠)等对圆叶洋苋红色素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此色素是抗氧化还原、耐酸碱、耐糖、耐光热的天然色素,具有良好的开发价值。  相似文献   
137.
景观资源美学评价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2  
随着自然环境的不断破坏,景观已经不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人类开始把它放到与其它资源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景观资源评价是其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的前提.在论述美学、审美及景观内涵的基础上,阐述了审美心理学机制和审美途径,比较了传统与现代景观审美研究的方法,讨论了景观审美的重要理论(如柏拉图主义、康德学说、移情论、格式塔学派、马克思美学理论、Appleton理论),研究了景观评价方法的四大学派两大阵营(专家学派、心理物理学派、认知学派、经验学派、景观环境科学及景园文化),分析了国内外景观评价的成功实践.研究表明,景观评价历史发展以专家学派与感知学派竞争为特色,专家学派在景观管理中居于主导地位,而心理感知学派在研究领域处于支配地位,它们都认为景观质量决定于景观生物物理特性与人的感知判断;未来的景观资源评价仍表现出专家学派和感知学派共同主导、各自探索的特点;景观资源信息化与视觉时空动态模拟将冲击传统景观评价,而现代科技的发展将帮助迎接这些挑战.作者提出了21世纪景观评价的新特征: ①学派兼容并蓄,不断走向融合;②多学科交叉,注重量化评价;③强调环境信息,重视生态价值;④现代科技普遍应用,景观信息动态智能化;⑤景观模拟逼真化,主观感受现场化;⑥关注历史内涵,景观文化地位上升.  相似文献   
138.
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自然种群生殖构件的时空动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根据野外观测数据,研究了濒危植物长柄双花木(Disanthus cercidifolius var.longipes)在不同生境条件下自然种群开花物候变异以及生殖构件的时空动态.结果表明,不同群落类型中长柄双花木开花物候存在一定差异,在纯林中个体的平均花期最长,达75d,而个体间开花同步性最低,仅为0.717;竹林中的个体花期最短,只有47d,而同步指数最高,达0.968.生殖枝数量及花序数均随个体年龄增长而增加,在年龄为30~35年时达最高,此后又呈下降趋势;在海拔为810m左右处,个体生殖枝数及着生的花序数均达最大值,且冠层间差异明显.纯林中个体着生的生殖枝数及每生殖枝上着生的花序数均最高,分别为411.39和7.857;竹林中个体每生殖枝着生的花序数显著低于其它群落.年龄小的个体,各时期生殖构件败育率均高于年龄大的个体;另外,生殖构件的败育与海拔高度间无相关性,而与构件发育时间、分布的树冠层次以及所处的群落类型相关.影响生殖构件败育的主要因子是光照条件.  相似文献   
139.
为了掌握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中外来入侵植物的种类和分布状况,本文通过定点调查和线路调查的方法对广东省21市农业生态系统中205个样点的外来入侵植物进行了分析,共发现外来入侵植物28科90种。其中,菊科植物种类最多,有27种,草本植物有71种,它们分别占入侵植物总数的30.00%和78.89%。处于重度危害的入侵植物有22种;处于中度危害的植物有15种;处于轻度危害的植物有53种。在90种外来入侵植物中,71种来自美洲,占总数的78.89%;其他各洲相对较少。广域分布种最多,为40种,占总数的44.44%;全域分布种则最少,仅有7种,占总数的7.78%。由此可见,广东省农业生态系统入侵植物种类多,分布广,危害严重,需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40.
对中国凤尾蕨属44个分类群进行孢粉学与叶表皮形态学研究。结果表明:在属的水平,该属的孢子形态稳定。根据赤道环的有无和脊类纹饰的情况,该属可划分成6种类型。但这与该属的孢子体形态不相关。在属和种的水平,该属的气孔器类型均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大部分种类以极细胞型和腋下细胞型为主。气孔器密度、面积、长宽比这3个定量特征在属和种的水平上稳定性都较差,因此不具有分类学价值。基本气孔器类型在种间重复性较高,可作为该属稳定的形态特征之一,在属的水平上具有一定的分类学价值,但不宜作为该属属下的分类学依据。综合两方面的数据,对部分疑似种进行初步的分类学处理,并探讨了易混淆种的分类学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