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9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虎纹捕鸟蛛凝集素-I(SHL-I)的细胞凝集活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人红细胞悬液在微量血凝板上测试了 1 1种单糖对虎纹捕鸟蛛凝集素 - I ( Selenocosmiahuwena lectin- I,SHL - I)的凝集活性的影响 .测试的糖类包括 D-半乳糖 ,甲基 -α- D甘露糖苷 ,D-甘露糖 ,D-甘露糖胺 ,D-葡萄糖 ,N-乙酰 - D-葡萄糖胺 ,D-葡萄糖胺 ,L -木糖 ,L-岩藻糖 ,N-乙酰神经氨酸 ,N-乙酰 - D-半乳糖胺 .测试结果表明 ,只有 D-甘露糖胺对 SHL- I的凝集活性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 .说明 D-甘露糖胺可能是与 SHL- I专一性结合的糖基 .温度适应性实验表明 SHL- I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经 1 0 0℃处理 30 min,仍保持大部分凝集活性 .p H适应性实验表明 ,在碱性 p H环境下SHL- I的凝集活性明显下降 .  相似文献   
52.
采用固相 p H梯度等电点聚焦 - SDS双向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对虎纹捕鸟蛛粗毒进行了分析 ,通过考马斯亮蓝与银染法显色 ,电脑软件识别出约 30 0个蛋白质点 .约有 35个含量较高的蛋白质点分布在分子量 1 0 k D以下区域 ,通过印迹法将凝胶上蛋白质点转移到 PVDF膜上以后 ,对上述分子量 1 0 k D以下的组分进行了 N端序列测定 ,鉴定到了虎纹捕鸟蛛毒素 HWTX- ,HWTX- ,HWTX- 和 SHL- 1在凝胶上的位置 ,同时发现了 5种新的肽类毒素组分 .  相似文献   
53.
构建同时携带HWTX—Ⅰ和AAI活性位点的多肽嵌合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固相化学合成的方法,将墨西歌苋属植物(Amaranthus hypochondriacus)α-淀粉酶抑制剂(AAI)分子中已知的活性位点序列及可能的相关序列嵌入虎纹捕鸟蛛毒素-Ⅰ(HWTX-Ⅰ)的非活性位点区,并替代相应的序列,构建同时携 两种活性位点的多肽嵌合体。合成的嵌合体用Edman降解和MALDI-TOF质谱鉴定。嵌合体合成后在谷胱甘肽存在的条件下氧化复性,形成3对二硫键和特定的空间  相似文献   
54.
双向凝胶电泳银染蛋白质点的肽质谱指纹图分析   总被引:31,自引:2,他引:29  
对双向凝胶电泳后银染显色的蛋白质点经脱色与原位还原和烷基化处理后,用TPCK胰蛋白酶进行酶解,采用带有C18反相载体的ZipTip^TM吸头进行脱盐处理,再进行MALDI-TOF肽质谱指纹纹图分析,然后将肽质数据在EMBL数据库中进行搜寻从而对蛋白南点进行鉴定。结果表明用该实验程序可对银染的单一蛋白南点进行快速肽质谱指纹图ipTip^TM的应用可以明显增加质谱分析的信噪比,提高分析灵敏度。用以上方  相似文献   
55.
海南捕鸟蛛毒素-Ⅳ(HNTX-Ⅳ)是从我国海南捕鸟蛛粗毒中分离出的一种TTX-敏感型的钠离子通道阻断剂,由3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含3对二硫键.为了研究HNTX-Ⅳ结构与功能的关系,用芴甲氧羰基(Fomc)固相多肽合成方法合成了用丙氨酸(Ala)替代HNTX-Ⅳ第12位丝氨酸(Ser12)的突变体S12A-HNTX-Ⅳ和替代第29位精氨酸(Arg29)的突变体R29A-HNTX-Ⅳ.合成的突变体经谷胱甘肽法氧化复性和纯化后,分别用MALDI-TOF质谱进行分子量鉴定,用一维核磁共振波谱法分析空间结构的变化,膜片钳电生理方法分析生物学活性.结果表明,Ser12和Arg29被Ala突变后没有明显影响分子的空间结构,S12A-HNTX-Ⅳ的生物学活性与天然HNTX-Ⅳ的相近,提示Ser12与HNTX-Ⅳ的生物学活性无关或关系不大;而R29A-HNTX-Ⅳ的生物学活性下降了155倍,说明Arg29是与HNTX-Ⅳ生物学活性相关的关键残基之一.推测R29A-HNTX-Ⅳ活性的降低是由于Ala替代Arg后改变了HNTX-Ⅳ与受体作用的位点,而不是由于毒素分子整体空间结构变化所致.  相似文献   
56.
研究一种新型的N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阻断剂虎纹蜘蛛毒素 Ⅰ (HWTX Ⅰ ) ,硬脊膜外腔用药对福尔马林结肠壁粘膜下注射诱导的大鼠急性炎性内脏疼痛的抑制性效应 .5 %福尔马林溶液15 0 μl快速注入SD大鼠乙状结肠壁粘膜下层 ,可产生几种可评估的反映内脏疼痛的固定性行为 .在此伤害性刺激反应前 30min ,经留置的导管向大鼠硬脊膜外腔分别注入各待测药品和试剂 ,观察其对该模型疼痛行为的影响 .与生理盐水阴性对照组 ,美国同类镇痛新药ω 芋螺毒素 (ω CTX MVIIA)和吗啡两个阳性对照组比较 ,HWTX Ⅰ五个剂量组 ,进行大鼠硬脊膜外腔注药 ,均能以剂量依赖方式明显抑制福尔马林结肠壁注射诱导的伤害性行为反应 .HWTX Ⅰ和ω CTX MVIIA在 2 0μg kg体重剂量时 ,其抑制效果是稳定和明显的 ;在 5 0 70 μg kg体重剂量下 ,抑制效果更为显著 .HWTX Ⅰ量 效实验发现 ,在等剂量下 ,ω CTX MVIIA镇痛效果略高于HWTX Ⅰ .但在 5 0~ 75 μg kg较高剂量下 ,ω CTX MVIIA可能引起大鼠产生明显的运动能力障碍 ,而HWTX Ⅰ在该剂量范围内则未见类似的毒副作用 .盐酸吗啡镇痛作用起效快于HWTX Ⅰ和ω CTX MVIIA ,但维持时间较后二者短 .实验结果表明 :同为多肽类N型电压敏感性钙通道拮抗剂 ,HWTX Ⅰ和ω CTX MVIIA大鼠硬脊  相似文献   
57.
从敬钊缨毛蛛(Chilobrachys jingzhao)粗毒中,通过阳离子交换色谱和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分离得到一种新的多肽神经毒素,命名为敬钊缨毛蛛毒素-Ⅷ(jingzhaotoxin-Ⅷ,JZTX-Ⅷ).经MALDI-TOF分析表明该多肽分子质量为4 329.37 Da,结合氨基酸序列分析和RACE的cDNA快速扩增法得到了敬钊缨毛蛛毒素-Ⅷ的氨基酸序列和全长cDNA,序列为LFECSFSCDIKKNGKPCKGSGEKKCSGGWRCKMNFCVKV-COOH,其中6个半胱氨酸形成3对二硫键.敬钊缨毛蛛毒素-Ⅷ能阻断小鼠膈神经-膈肌标本的神经肌肉接头传递,经初步膜片钳实验分析,表明该多肽是一种钙离子通道抑制剂.  相似文献   
58.
从野生苋属植物 (Amaranthuspaniculatus)籽实中分离纯化出α淀粉酶的一种新型蛋白质类抑制剂 .该抑制剂被命名为WAI 1 .MALDI TOF质谱测得其分子量为 986 5 ,是目前报道的α 淀粉酶的蛋白质类抑制剂中分子量最小的 .初步的组成和结构分析结果表明 ,WAI 1由 9个氨基酸残基组成 ,其N端为焦谷氨酸 .直接用RP HPLC纯化后 ,WAI 1能在弱酸性条件下 ,以非竞争性抑制作用方式有效抑制美洲蜚蠊消化道α淀粉酶的活性 ,最适抑制pH 6 0 ,但对人唾液淀粉酶活性无影响 .WAI 1在 37℃下与酶预温浴约 30min后显示最大抑制活性 .当α淀粉酶用量一定时 ,α淀粉酶活性的抑制率在约 5 0 %的范围内随抑制剂 酶比例的增大而呈线性增加 ,超过 5 0 %后 ,抑制率随抑制剂 酶比例的增大而缓慢上升 ,最终达到最大值 (约 6 5 % ) .  相似文献   
59.
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以0.02mol/L醋酸铵-乙腈为流动相的梯度洗脱模式,在295nm吸收值的条件下,灰花纹鹅膏菌Amanitafuliginea的肽类毒素可以被成功的分离和纯化。单个肽类毒素的鉴定是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和质谱同时进行。用这一方法可从灰花纹鹅膏菌中分离纯化出β-鹅膏毒肽(β-amanitin),产量可达到:1158靏/g(干重),产品纯度达98%以上,回收率为95.3%。β-鹅膏毒肽的分子量为919.3Da。这个方法可用于其它鹅膏菌肽类毒素的分离纯化。  相似文献   
60.
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是从虎纹捕鸟蛛粗毒中分离得到的两个毒素多肽。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含 33个氨基酸残基 ,其中包含 6个半胱氨酸残基 ;而其天然突变体只比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少了C端的色氨酸残基。MALDI TOF质谱测得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的分子量分别为 385 3.35和 36 6 7.4 0。通过比较其理论分子量和质谱测定的分子量表明两个多肽的 6个半胱氨酸残基分别形成了三对二硫键。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与从同一种蜘蛛分离得到的凝集素 I具有 70 .5 %的序列相似性。生物学活性实验表明 ,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具有使美洲蜚蠊可逆的致瘫作用 ,其半有效剂量 (ED50 )为 (1 92 .95±1 2 0 .84 ) μg/g (P =0 .95 ) ,而且能加强由电刺激引起的大鼠输精管收缩 ;而其天然突变体却不具有上述生物学活性 ,表明C端色氨酸残基为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生物学活性相关残基 ;同时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及其天然突变体都不具有类似于凝集素 I对红细胞的凝集活性 ,表明虎纹捕鸟蛛毒素 III和凝集素 I两者氨基酸序列中不同氨基酸残基对于决定两者的生物学活性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