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7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1.
本研究通过分析开花期灌水对小麦产量、植株养分分配和土壤养分分布的影响及其与根系特性的关系,为小麦充分利用水肥资源提供理论支撑。以抗旱高产品种‘洛麦28'和高光效品种‘百农207'为材料,采用2 m深土柱栽培方法,设置开花期灌水(T1)和开花期不灌水(T2)两个水分处理,测定了不同组织器官、不同土层土壤氮、磷、钾含量及根系分布特性等指标。结果表明: 小麦收获期土壤中铵态氮、速效磷和速效钾主要分布在0~80 cm土层中,硝态氮主要分布在80 cm以下土层中,开花期灌水促进小麦吸收0~60 cm土层的铵态氮、速效磷、速效钾和80 cm以下土层的硝态氮,减少了硝态氮向深层土壤的淋溶;小麦根系主要集中在0~60 cm土层中,随土壤深度的增加而减少。成熟期干物质积累量、全氮和全磷主要分配在小麦籽粒中,而全钾主要分配在茎秆中;开花期灌水显著增加了小麦百粒重,提高了小麦产量;根系形态指标与土壤硝态氮在0~40 cm土层中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铵态氮在80~100 cm土层中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土壤速效磷在0~100 cm土层中呈显著正相关。开花期灌水促进了根系在小麦生育末期对土壤养分的充分吸收,延长了养分从营养器官向生殖器官的转运功能期,使营养器官中的养分充分地转运到籽粒中去,增加小麦粒重,进而提高产量。  相似文献   
212.
微RNA(micro RNAs;mi RNA)是一类长度约为22核苷酸的非编码核苷酸,能在转录后水平抑制蛋白的翻译而调控靶向基因的表达。非小细胞肺癌(NSCLC)占所有肺癌比例的80%,确诊后一般为晚期,且具有早期确诊率低,治疗效果差,治疗后易复发,预后不良等特征。目前用于治疗NSCLC的方法主要是手术、放化疗、中医中药治疗以及生物免疫治疗,总体治疗效果不明显,死亡率高。近年来,大量研究表明mi RNA在癌症的发生发展、转移及复发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但目前尚未建立系统规范的使用mi RNA对NSCLC诊断、治疗、预后的标准化方案,临床实施难度大。本文就近几年来mi RNA在NSCLC诊断、治疗及预后功能上进行综述,期望有助于促进mi RNA在实际临床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13.
EB病毒是一种感染最广泛的人类γ疱疹病毒,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Hodgkin’s淋巴瘤以及Burkitt淋巴瘤等发生密切相关。预防和治疗EB病毒相关疾病一直是研究的热点,预防性疫苗主要以病毒包膜糖蛋白gp350为靶点,刺激机体产生抗体以阻止病毒感染;已有多种疫苗进入临床试验,用于预防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和器官移植后淋巴增殖性紊乱等疾病,并取得良好的试验结果。治疗性疫苗则以病毒复制感染过程中表达的病毒核抗原(EBNAs)和潜伏膜蛋白(LMP1和LMP2)为免疫治疗靶点,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细胞免疫应答,增强细胞毒性T细胞杀伤肿瘤作用。国内外均已有疫苗进入针对鼻咽癌等肿瘤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疫苗兼具良好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本文还综述EB病毒疫苗研究的最新方法、策略和成果,并探讨其中可借鉴的技术和思路,为EB病毒疫苗的研究提供潜在可行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214.
目的:探讨便秘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前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的临床效果。方法:将90例接受结肠镜检查的便秘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5例,实验组肠镜检查前1天口服乳果糖口服液及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对照组检查前1天口服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比较两组患者的首次大便时间(开始服药至初次大便时间)、排便次数、大便清澈时间(初次大便至大便清澈时间)、肠道准备清洁度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实验组首次大便时间、大便清澈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完成肠道准备的排便次数较对照组次数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肠道准备清洁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便秘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联合应用乳果糖口服液联合聚乙二醇电解质散剂可提高肠道清洁度,增加排便次数,缩短大便清澈时间,达到理想的清肠效果,有助于发现微小病变,降低肠镜检查的漏诊率。  相似文献   
215.
红细胞生成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红细胞生成素是一种调节红系祖细胞生长的细胞因子,近年来,尤其是大量重组Epo的生产,使Epo的基础及应用研究进入崭新时代,本文详述了Epo基因结构、蛋白质结构及生化特性,产生Epo的器官及其细胞定位的研究进展,体内Epo含量的细胞及分子水平调控的可能机制,Epo受体的种类,分子结构和蛋白质结构以及Epo与受体结合后信号传递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216.
在慢性炎症部位有易发肿瘤的倾向,大约有20%的恶性肿瘤发生与慢性炎症相关,肝细胞癌是世界第三大癌症死亡病因,其患者多数有慢性炎症病史,当炎症慢性迁延,肝细胞癌发生率明显增加.但慢性炎症与肿瘤发生与发展的细胞和分子机制仍然不清楚.利用人肝细胞株L-02细胞,研究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对细胞周期的影响及其机制,并探讨核因子κB(NF-κB)和ERK1/2活化对细胞周期的影响,以期能更确切地阐明炎症介质TNF-α在肝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发现TNF-α能促进肝细胞从G0/G1期向S期转换.蛋白质印迹检测表明,TNF-α能以剂量依赖方式诱导cyclinD1表达,而对cyclinE的表达无明显影响.同时TNF-α能激活NF-κB,ERK1/2,抑制NF-κB活化降低了TNF-α诱导的cyclinD1表达,导致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抑制ERK1/2活化则对细胞周期和cyclinD1表达无显著影响.结果提示,TNF-α通过活化NF-κB信号通路,诱导cyclinD1表达,加快细胞周期进程,这可能是促进肿瘤的发生发展重要机制.针对TNF-α和NF-κB的治疗可能延长慢性炎症相关性肿瘤的潜伏期和抑制肿瘤的发展.  相似文献   
217.
辽宁东部棘蝇属二新种(双翅目:蝇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近年来在辽宁省东部山区采集的蝇标本中,发现棘蝇属Phaonia R.-D.,1830二新种,描述如下。模式标本保存于沈阳师范学院生物系。 1.本溪棘蝇,新种Phaonia benxiensis sp.nov.(图1—4) 体长6.5毫米。 雄头 复眼具稀疏纤毛;额约为前单眼宽的1.5倍,在最狭处间额消失,在侧额下部  相似文献   
218.
互花米草幼苗在不同浓度NaCl溶液中的生长和溶质的积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互花米草在NaCl营养液中能够大量积累Na~+和Cl~-,并对K~+、可溶性糖和游离脯氨酸的积累也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同时抑制了Ca~(2+)、Mg~(2+)和Pi的吸收。幼苗积累Na~+和Cl~-作为主要渗透剂。Na~+/K~+比值随着培养基NaCl浓度增大而提高。根部无机离子的总量明显高于地上部。NaCl明显降低幼苗地上部的渗透势,其变化随培养基渗透势的下降而降低。在NaCl营养液中培养的幼苗鲜重和含水置下降,但对于重影响不大,鲜重/干重比值随培养基NaCl浓度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219.
2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