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2篇
  免费   51篇
  国内免费   20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51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41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0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5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刺参的人工养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刺参的生活习性、人工繁殖、人工育苗及养成,并简要介绍了获得受精卵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2.
张淑红  周宝利  张磊  付亚文 《生态学报》2008,28(10):5194-5199
研究了蛇床子、苦参对茄子黄萎病菌的化感抑制作用及对茄子根际微生物数量的影响。结果表明,蛇床子、苦参的提取物抑制了茄子黄萎病菌菌丝生长,并随提取物浓度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在土壤中施入蛇床子、苦参提取物处理茄子苗后表现出一定的抗病效果,其中蛇床子处理的植株发病率最低。在土壤中添加蛇床子和苦参粉末,经腐解后,苦参处理的茄子植株株高、茎粗均高于对照处理,且二者处理后植株干物质含量高于对照。处理后茄子根际微生物中放线菌数量增加,真菌的数量变化差异不明显,细菌的数量相对减少,在初花期微生物的总量均高于初果期和定植期。  相似文献   
103.
水氮互作对小麦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以两个不同品质类型的小麦品种(强筋品种豫麦34、弱筋品种豫麦50)为材料,在大田条件下,研究了3个灌水处理(W1:拔节水;W2:拔节水+花后15 d灌浆水;W3:拔节水+灌浆水+花后28 d麦黄水)和3个氮肥水平(0、150、270 kg·hm-2)对籽粒蛋白质、淀粉含量及其组分的影响.结果表明:270 kg·hm-2的施氮量有利于提高强筋小麦(豫麦34)籽粒蛋白质含量,籽粒清蛋白、醇溶蛋白和谷蛋白含量明显提高,谷/醇增大;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提高,直/支下降;籽粒产量增加.弱筋小麦(豫麦50)在150 kg·hm-2 的施氮量下,清蛋白和醇溶蛋白含量增加,球蛋白和谷蛋白含量下降,谷/醇降低;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提高;不施氮肥或氮肥施用过多(270 kg·hm-2)均影响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的积累,使产量下降.W2处理促进了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W1或W3处理均不利于籽粒蛋白质和淀粉积累,且导致籽粒产量下降.水、氮互作效应中,强筋和弱筋小麦分别以全生育期270 kg·hm-2和150 kg·hm-2施氮量配合拔节水+灌浆水(W2)为比较理想的水氮运筹方式.  相似文献   
104.
介绍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的建立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以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的腹水细胞为材料 ,进行体外培养 .将永生化基因———SV4 0T抗原基因转染第 2代细胞 ,得到永生化细胞系 .通过光学显微镜、生长曲线测定、染色体分析、双层软琼脂培养、裸鼠接种、免疫组化等 ,研究其生物学特性 ,并与其来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进行比较 .建立了一株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 ,命名为BUPH∶OVCA 3,现已传至 6 0余代 .其生物学特性为 ,细胞生长旺盛 ;具有人体恶性细胞的核型特征 ;细胞恶性度较低 ,不具有集落形成能力及裸鼠接种致瘤性 ;除较未永生化细胞生长速率增快 ,饱和密度增加外 ,仍保留上皮细胞的分化表型 .结果表明 ,BUPH∶OVCA 3为一株恶性度较低的人卵巢浆液性囊腺癌永生化细胞系 ,保留其来源细胞的生物学特性 ,可作为研究恶性度较低的卵巢上皮癌的体外模型  相似文献   
105.
用于生产重组蛋白药物的抗凋亡CHO宿主细胞株的建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哺乳动物工程细胞在大规模培养生产重组蛋白时很容易发生细胞凋亡,从而导致生产过程提前终止,造成生产成本高昂。细胞代谢产物氨已被证明可以促进细胞凋亡,而线粒体膜整合蛋白Bcl-2可以通过促进线粒体膜完整性而抑制细胞凋亡。本实验应用谷氨酰胺合成酶加压系统在CHO工程细胞中高效表达中国仓鼠Bcl-2蛋白,使细胞具有抗凋亡能力的同时,利用谷氨酸和氨合成谷氨酰胺而有效降低培养基中氨的含量,从而达到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6.
海岛棉NBS类型抗病基因类似物的起源、多样性及进化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利用已克隆植物的R基因NBS序列中保守模体合成简并引物,以海岛棉品系Pima 90(Gossypium barba—dense)基因组DNA为模板进行PCR扩增,通过T/A克隆、测序和序列比较分析共得到31条RGAs,其中19条具有连续的ORF。利用海岛棉的31条RGAs与GenBank中陆地棉种质系M—249(Gossypium hirsutum)的RGAs进行了比较分析,RGAs可分为两大类:其中第Ⅰ类全部为陆地棉的RGAs;第Ⅱ类分别包括了陆地棉和海岛棉的RGAs。同时对海岛棉RGAs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进行系统发育树分析,表明海岛棉RGAs可分为TIR(Drosophila Toll or human inter—leukin receptor—1ike)和non—FIR两类,与前人所报道的R基因进化一致。对19条具有连续ORF的RGAs进行了结构分析,结果表明它们包括P—loop、Kin—2、“PLAL”及Meyers等所定义的RNBS—A、B、C3个模体。结果表明,可能海岛棉NBS类型抗病基因类似物和其他物种具有同样的起源和进化机制。  相似文献   
107.
采用超声监测仪录制超声信号和细胞外电生理记录下丘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frequency tuningcurqes,FTCs)的方法,探讨了大蹄蝠(Hipposideros armiger)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神经元频率调谐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大蹄蝠回声定位叫声为恒频-调频(consrant frequency-frequenevmodulated,CF-FM)信号,一般含有2-3个谐波,第二谐波为其主频,cF成分频率(Mean±SD,n=18)依次为:(33.3 4±0.2)、(66.5±0.3)、(99.4 4±0.5)kHz;电生理实验共获得72个神经元的频率调谐曲线,Q10-dB值的范围是0.5-95.4(9.2±14.6,rg=72),最佳频率(best frequency,BF)在回声定位主频附近的神经元具有尖锐的频率调谐特性.结果表明,大蹄蝠回声定位信号与下丘神经元频率调谐存在相关性,表现为最佳频率在回声定位信号主频附近的神经元频率调谐曲线的Q10-dB值较大,具有很强的频率分析能力.  相似文献   
108.
肠道微生物在长期进化过程中与人类形成了共生关系,对人类的生理代谢、生长发育、免疫应答和对疾病的抵抗力、衰老等,都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它们影响着每个人的健康.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结构异常的肠道菌群很可能是肥胖、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直接诱因.  相似文献   
109.
目的研究人体肠道内的多形拟杆菌对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方法从人体肠道中提取、分离和鉴定1株多形拟杆菌。建立高能饲料诱发的大鼠肥胖模型,给大鼠灌胃多形拟杆菌菌液,25 d后观察大鼠体重及肠道内多形拟杆菌的数量变化。结果灌胃多形拟杆菌菌液的给药组的大鼠体重与灌胃生理盐水的模型组相比,增长慢(P〈0.05),差异有显著性,且体内拟杆菌数量多于模型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提示多形拟杆菌菌液对肥胖大鼠有一定的减肥作用。  相似文献   
110.
神经酰胺与细胞凋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多细胞有机体中,凋亡对正常组织的发育和稳态是必需的。神经酰胺(ceramide,Cer)作为一种脂类分子,不仅是细胞膜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的凋亡参与者。在细胞膜上,它能够自发地聚集,形成招募死亡受体和配体的结构域从而促进信号的传导和放大;在细胞质中,它作为信号通路的中介者,通过许多不同的分子机制去调控机体的凋亡通路;在细胞核膜和核内,通过其代谢变化,决定细胞的增殖或凋亡;而且它的浓度和位置以及与其它分子的比例及其相互作用都会影响到细胞和组织的命运。综述了近来关于Cer及其代谢物的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