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9篇
  免费   57篇
  国内免费   8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1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65年   1篇
  1957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351.
正2017年4~5月,在中国科学院国际合作局及东南亚研究中心的支持下,本刊编辑先义杰与特约摄影师蔡石参加了第五次中缅联合科学考察,获得了大量一手资料及影像素材,会陆续在本专辑及后续出版物中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352.
本研究在分析现有散射介质聚焦方法的基础上,提出一种利用单元裂解进行波前位相调制,将经过强散射介质的散射光聚焦的快速收敛方法.文中详细地描述了这一新方法的原理,并同现有逐个单元调节方法进行运行对比.单元裂解方法的物理本质,即为实现空间光调制器的调制各单元光波之间同位相干涉.本方法具有更高的信噪比,并且聚焦收敛的速度快.这一新方法为进一步开展生物成像的光学理论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53.
目的:探究纳米金壳介导的光热效应对骨肉瘤干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法富集骨肉瘤干细胞,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所富集细胞CD133、SOX2、NANOG、OCT4 mRNA的相对表达量以进行鉴定。将纳米金壳与骨肉瘤干细胞共培养,应用波长808 nm的近红外激光器(1.5 W/cm~2)进行照射以激发光热效应,分别用CCK8法检测光热疗法对骨肉瘤干细胞的增殖抑制率,Annexin C-Fitc/PI双染法检测光热疗法对骨肉瘤干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成功富集了高表达CD133、SOX2、NANOG、OCT4 mRNA的骨肉瘤干细胞;纳米金壳介导的光热效应显著抑制了骨肉瘤干细胞的增殖率,当纳米金壳浓度在0~250μg/mL范围内时,增殖抑制率与浓度呈正相关;细胞凋亡结果显示,纳米金壳结合近红外照射组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纳米金壳介导的光热效应对骨肉瘤干细胞增殖有明显抑制作用,主要诱导骨肉瘤干细胞发生中晚期凋亡。  相似文献   
354.
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是评估患者通气状态的重要指标,也是确保病人安全的重要参数之一。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与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之间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可以通过持续监测其动态观察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近年来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已经成为了临床工作中一项常规监测技术手段。在临床的实际工作中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不仅能够确定气管插管的位置,评估心肺复苏的预后,而且能够监测患者的通气功能状态,更好地指导工作中呼吸模式和呼吸机的参数的调整,为撤机提供准确的时机,并能及时发现机械故障和减少不必要的操作。本文重点对呼吸末二氧化碳监测的原理以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相似文献   
355.
丙氨酰谷氨酰胺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的肺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丙氨酰谷氨酰胺对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肺屏障功能的影响。方法:择期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分别为生理盐水组(C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组(A组)和Ala-GLn组(G组)。G组泵注丙氨酰谷氨酰胺0.4 g/(kg·d),A组和C组分别泵注等量的复方氨基酸注射液和生理盐水,三组均持续输注24 h。分别于:麻醉后(T_0)、开胸后CPB前(T_1)、主动脉开放30 min(T_2)、关胸(T_3)、术后5 h(T_4)、术后24 h(T_5)、术后48 h(T6),经静脉采血3 m L,检测血浆IL-6、TNF-α和SP-A的含量;采动脉血进行血气分析;观察ICU机械通气时间。结果:与T_0比较,三组患者在T_2、T_3、T_4、T_5时间点的血清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G组患者血清TNF-α和IL-6的浓度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与T_0比较,三组患者在T_2~T_5各时间点的SP-A水平显著升高(P0.05),G组患者血清SP-A含量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与T_0比较,三组患者在T_2~T_5时的RI值显著升高(P0.05),G组患者RI值显著低于C组和A组(P0.05);G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比C组和A组显著缩短(P0.05)。结论:丙氨酰谷氨酰胺能降低体外循环瓣膜置换术患者的炎症反应,保护肺泡屏障功能,具有一定的肺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356.
目的:比较应用alpha- 硫辛酸抗氧化应激治疗联合胰岛素强化降糖对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胰岛beta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 104 例初诊2 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联合组、单药组两组,分别给予alpha- 硫辛酸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及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12 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C 肽释放试验各时间点血浆葡萄糖、C 肽及胰岛功能相关指标的变化。 结果:联合组OGTT 试验1 小时血糖(1 h PG)、2 小时血糖(2 h PG)、3 小时血糖(3 h PG)较单药组明显下降,空腹C 肽(FCP)、0.5 小时C 肽(0.5 h CP)、2 小时C 肽(2 h CP)水平较单药组明显升高,胰岛茁细胞功能指数[HOMA-beta(CP)]、糖负荷0.5 h时净增C 肽与净增血糖比值(△CP30/△Glu30)、C 肽曲线下面积(AUCC)与血糖曲线下面积(AUCG)比值(AUCG/AUCC)较单药组明显升 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lpha- 硫辛酸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较单独胰岛素强化治疗能够更好的恢复胰岛茁细胞功能。  相似文献   
357.
目的:分析基于信息管理系统的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控制恶性胸腔积液患者术后的并发症,死亡率及生存时间。方法:2011年9月至2014年10月,一共400个患者完成了胸腔镜辅下滑石粉胸膜固定术。对手术前后的患者的并发症,死亡率,成功率和中位生存时间进行评价。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40个月(范围4-61月)。所有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都得到明显缓解。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患者对这一手术的耐受性良好,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副作用。院内死亡率为2%,胸膜固定的成功率为85%。较差的KS评分及胸腔积液诊断到完成胸膜固定术之间的时间延误与院内死亡的发生明显相关。乳腺癌的生存情况最好,其次为卵巢癌,淋巴瘤和胸膜间皮瘤。结论:胸腔镜滑石粉胸膜固定术是一项安全有效的操作,胸膜固定的成功率较高,呼吸困难会能够得到长期有效的控制。  相似文献   
358.
东帕米尔高原盘羊分布与栖息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0年8月—2013年10月调查了东帕米尔高原马可·波罗盘羊(Ovis ammon polii)的分布,首次分析了2000—2010年盘羊栖息地植被覆盖时空变化。走访当地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和牧民确定大概研究区域的基础上,采用经典样线法调查盘羊分布区域和分布特征,利用遥感影像技术估算2000—2010年盘羊分布区域的植被覆盖度变化。结果显示,马可·波罗盘羊主要分布在东帕米尔高原的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布伦口、木吉、吉根、哈拉峻和哈拉布拉克等地海拔在3200—520m米河谷或沟谷,分布区面积为4.70万km2。栖息地植被退化严重,在2000—2010年间适宜盘羊栖息地植被覆盖区面积由10382.63 km2下降到4444.55 km2,平均每年593.81 km2植被面积丧失。结果发现马可·波罗盘羊实体1611只,分布密度为0.99只/km2;据栖息地适宜植被覆盖面积估算,盘羊数量在3000—3500只之间,其中塔什库尔干野生动物自然保护区分布密度最大,为2.01只/km2,其他区域分布密度相对较低。全球气候变化、人为干扰、超载过牧、围栏放牧和矿业开采等因素导致马可·波罗盘羊生境遭到严重破坏,建议一方面建立红色生态区和生态补偿机制实施就地保护策略;另一方面启动实施迁地和离体保护措施,拓宽保护策略,提高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359.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讨木犀草素体外抑制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增殖的机制。MT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增殖的影响以及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的影响。Western blot法检测了木犀草素对EGF受体、磷脂酰肌醇3蛋白激酶(PI3K)/Akt、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Erk1/2及转录活化因子3(STAT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显示,木犀草素能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MDA-MB-231的增殖,但对MCF-7细胞的影响更显著,因此本文后续实验以MCF-7为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结果显示,木犀草素对EGF诱导的MCF-7细胞增殖也有显著的抑制作用,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木犀草素和EGFR通路阻断剂AG1478均能抑制EGF诱导的EGF受体和STAT3蛋白磷酸化水平,木犀草素、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以及Erk1/2通路阻断剂PD98059均能显著抑制EGF诱导的Akt和Erk1/2蛋白磷酸化水。以上结果揭示,木犀草素能抑制人乳腺癌细胞EGF信号通路,其中PI3K/Akt、MAPK/Erk1/2、STAT3信号通路是其发挥作用的主要下游信号转导通路。本实验结果为将木犀草素开发成新型抗乳腺癌药物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60.
目的:探讨耳后头皮瓣急诊即刻修复耳郭部分缺损的可行性与临床效果。方法:对2013年1-12月来我院急诊的7例外伤后耳郭部分缺损的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2-50岁;其中右耳4例,左耳3例)采用耳后头皮推进瓣即刻修复,以耳郭缺损耳后皮肤及头皮皮肤做推进瓣,将断离的耳郭去皮保留软骨与耳郭断端软骨缝合形成软骨支架,推进皮瓣部分卷曲缝合形成耳轮结构修复耳郭缺损。结果:7例耳郭部分缺损均在急诊环境下即刻修复,耳郭大小和形态满意,颅耳角略变小,随访3~6月耳郭形态稳定。结论:耳后头皮推进瓣卷曲缝合可在急诊条件下即刻修复耳郭部分缺损,具有治疗周期短,一次达到较满意外形的优点,对于无条件行二期手术的患者具有较大意义,其远期效果尚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