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69篇
  免费   147篇
  国内免费   41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41篇
  2020年   25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45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96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81篇
  2011年   55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1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34篇
  1995年   38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7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8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2篇
  1960年   4篇
  1959年   7篇
  1952年   2篇
  1936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卧龙自然保护区落叶松林不同恢复阶段地表甲虫的多样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四川卧龙国家自然保护区,以落叶松种植林邻近的天然落叶阔叶林(100年生,5块样地)为对照,分别选择刚种植(5年生)、幼年期(15年生)和成熟期(45年生)的3种落叶松林各4块样地,每个样地4个重复,研究森林不同恢复阶段地表甲虫的多样性。通过巴氏罐诱法取样,采集甲虫标本共7444号。步甲科、隐翅虫科和拟步甲科分别占总数的40·2%、38·3%和6·4%,共同构成本研究地区的优势类群。甲虫的科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在3种落叶松林内显著高于天然林,且在3种落叶松林中,刚种植的最高,幼年期的最低;个体数量正相反,天然林显著高于落叶松林,而且3种落叶松林内,幼年期最高,刚种植的最低。主坐标分析排序和聚类分析表明,不同树龄的落叶松林和天然阔叶林间的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存在显著差异,成熟期落叶松林与幼年期落叶松林和天然阔叶林有较高的相似性。甲虫个体数量的季节变化在3种落叶松林内相似性很高,与天然阔叶林差异显著,而科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季节变化在3种落叶松林以及天然阔叶林间相似性都很低。多元回归分析表明,林冠层、草本层及枯落物的高(厚)度和覆盖率是决定科丰富度、个体数量、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决定因素。以上结果表明,在科级水平上,地表甲虫群落组成在不同树龄的落叶松林以及天然落叶阔叶林内存在显著差异,虽然成熟期的落叶松林已经具有了部分天然阔叶林的甲虫群落特点,但仍无法完全恢复到天然林的群落水平。因此,在鼓励森林恢复的同时,保留大面积的天然落叶阔叶林免受破坏和干扰仍然是保护地表甲虫群落的必要措施。  相似文献   
992.
中国特有两栖类受胁现状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于凤兰  陆宇燕 《四川动物》2006,25(2):323-325
中国拥有丰富的两栖类资源,共321种,其中特有种236种,这些特有种是我国生物资源独特而重要的组成部分.但受人为和自然等因素的影响,中国特有两栖类出现了较快的种群数量下降,部分物种已经面临濒危状况而很少被人们关注.本文将对中国特有两栖类的数量、分布、受胁原因作简要阐述,以制定相应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993.
甜菜黑色焦枯病毒(Beet black scorch virus,BBSV)新疆分离物(BBSV-X)和宁夏分离物(BBSV-N)分别来自生态环境不同的新疆和宁夏的甜菜产区,自然条件下,BBSV-X含有卫星RNA,BBSV-N不含有卫星RNA。为明确二者的分子差异,以BBSV-X基因组RNA为模板,通过RT-PCR扩增获得了全长cDNA克隆。序列分析显示,BBSV-X基因组RNA全长为3 644个核苷酸,与以往报道的BBSV-N相同,且核苷酸序列一致性高达99.45%。除5′和3′非翻译区各有一个核苷酸发生变异外,核苷酸序列差异主要存在于ORF1通读区和ORF6,氨基酸序列差异仅存在于ORF1的通读区。构建获得了BBSV-X的侵染性cDNA克隆,用体外转录物定量接种了苋色藜(Chenopodiumamaranticolor)和豇豆(Vigna sinensis),结果显示BBSV-X与BBSV-N之间在致病性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4.
神经元在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定向地生长出一根轴突和多根形态、功能不一的树突。虽然已经有一些关于轴突和树突分化的学说,但是关于树突形成时膜成分加载的细胞学机制仍不清楚。2005年11月Duke大学的Michael D.Ehlers实验室报道,神经元具有极性的分泌性运输方式是产生各种形态和方向树突的基础。在一般细胞内,高尔基体在细胞核周围呈现扁平膜囊的堆叠结构;而在神经元中,高尔基体既包括胞体的膜囊堆叠,又包括了树突内离散的高尔基体“前哨”(outpost;Golgi outposts指一些存在于树突中的高尔基体膜囊,本文译为“高尔基体前哨”)。Ehlers等的实验证明,在培养的海马锥体神经元中,后高尔基体的膜运输是朝向较长的树突的;而在体内,皮层和海马区的锥体神经元都有一根特化的向皮层表面行走的顶树突,后高尔基体的膜运输就朝向这根顶树突。他们发现,小的高尔基体“前哨”选择性地分布在较长的树突中,但不进入轴突。在树突中,高尔基体“前哨”常常集中在树突的分支处进行后高尔基体的运输。  相似文献   
995.
LFn包括炭疽致死因子(LF)的1—254位氨基酸残基,它可以在PA存在时将融合在其C端的外源蛋白/多肽带入细胞.将LFn的编码序列分别导入pas22和pET21a表达载体中,构建了LF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pas22 LFn和pET21 LFn.将绿色荧光蛋白(EGFP)基因插入LFn融合蛋白表达载体中,并在其C端融合6个His序列,表达及纯化了LFn EGFP融合蛋白.细胞实验表明,表达的LFn EGFP在PA存在时可以有效地进入细胞.这为今后研究PA和LFn在理论和应用研究中作为“运用工具”的使用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96.
为提高人α降钙素基因相关肽(bαCGRP)在大肠杆菌中的表达量,研究了本室构建的pET-hαCGRP重组质粒在E.coli BL21trxB(DE3)pKysS宿主菌中的表达条件.经SDS-PAGE分析和YLN2000凝胶影像分析结果表明,重组菌以LB为培养基,氨苄青霉素浓度为50 mg/L,开始诱导时的菌体密度为OD600=0.6~0.8,所加IPTG的浓度为0.75mmol/L,37℃摇床180±5r/min振荡诱导培养4 h时,可获得高效表达的hαCGRP融合蛋白.重组蛋白的最高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70%~80%;它主要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为下一步纯化工作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997.
瑞香狼毒有效成分的提取及性质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瑞香狼毒 (StelleraChamaejasme .L)根部提取的一种物质 ,经纤维素柱层析 ,纯化出两种白色粉末。经紫外光谱分析及化学性质测定初步表明这种物质为黄酮类结构的化合物 ,这与有关文献报道的狼毒素性质一致。并对其药理学性质作了初步研究 ,结果表明 ,小鼠肌肉注射瑞香狼毒提取物成分A后 ,不会引起小鼠中毒死亡 ,也不引起过敏及严重的毒性反应。小鼠体重增长测定结果表明 :注射狼毒提取成分A ,小鼠体重增长受轻微的影响 ,较对照组增长缓慢 (t=2 74 ,p =0 0 2 9<0 0 5 )。对造成白细胞减少的免疫缺陷型小鼠注射狼毒提取物可使白细胞显著增高 (t=6 70 ,p =0 0 0 5 <0 0 1) ,表明有治疗和预防免疫缺陷的作用。初步证明该提取物对克氏肺炎杆菌有抑制作用。该研究为瑞香狼毒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治疗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张万昌  于鸿雁  张学习 《蛇志》2003,15(1):26-27
甲壳质治疗缺血性溃疡、外伤 ,并能抑杀细菌 ,达到促进伤口愈合的作用 ,在国内外已有很多报道 ,德国、美国、日本报道可提高伤口愈合速度2 2 %、 2 5 %、 5 5 % (因年代和选材及应用方法不同所致 )。我国也有此类文献报道甲壳质对外伤、烧伤、烫伤、褥疮 ,特别是感染性伤口的治疗 ,显得更为突出。  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是一种周围血管的慢性闭塞性炎症疾病伴有继发性神经改变。主要发生在四肢的中、小动脉和静脉 ,以下肢更为多见。多发生于男性青壮年 ,其临床特点为患肢缺血、疼痛、间歇性跛行 ,受累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 ,伴有游走性血栓性浅…  相似文献   
999.
用Operon公司W系列和F系的 40个随机引物列对BT1 Tn 5B1Cry1Ac敏感细胞、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的基因组DNA进行PCR扩增。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和EB显色总共扩增出了 2 5 9条清晰带 ,其中有 2 5 0条带为三种细胞所共有 ,有 9条为特异性扩增带。其中 3条特异性带为敏感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样品共有 ,3条特异性带为抗性细胞和抗性衰退细胞样品所特有 ,1条特异性带为抗性衰退细胞样品特有 ,2条特异性带为抗性细胞和敏感细胞样品共有 ,另外某些带在三种细胞之间还存在明显的强弱和宽窄差异。用三个微卫星引物序列分别对三种细胞的总DNA进行扩增 ,得到了 14条清晰的扩增带 ,发现它们在带形上并无太大差异 ,但有 1条带存在明显的强弱差异。这表明BT1 Tn 5B1细胞对Cry1Ac抗性的产生和衰退与基因组DNA的多态性有关。  相似文献   
1000.
复合干扰素突变体在毕赤酵母中的表达、纯化及活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毕赤酵母密码子偏性合成了复合干扰素突变体基因 ,克隆至分泌型酵母表达载体pMEX9K ,将重组载体pMEX CIFNm用SacⅠ线性化后 ,转化毕赤酵母GS115 .转化子经诱导后 ,培养上清有抗病毒活性的蛋白产生 .经过离子交换 ,疏水层析 ,凝胶过滤三步层析纯化 ,得到了纯度大于95 %的重组复合干扰素突变体 ,经N端氨基酸序列分析表明 ,该蛋白N端序列与理论值一致 ,质谱测定分子量为 19 3kD ,与理论值一致 .用细胞病变抑制法测定其活性 ,并结合Lowry法蛋白定量计算其比活性为 6× 10 8IU mg ,与复合干扰素的比活相当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