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34篇
  国内免费   59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01.
为揭示小黑杨(Populus simonii×P. nigra)在面对非生物胁迫时,转录因子PsnbHLH162在植物体内发挥的作用,同时探究该基因在植物体内的信号转导过程,进而为未来获取优良的抗逆树种提供理论基础。以小黑杨为原材料,克隆获取PsnbHLH162基因,对目的基因和启动子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之后用150 mmol·L-1 NaCl、4℃低温分别对野生型小黑杨进行胁迫处理,利用荧光定量PCR,分析基因响应非生物胁迫的功能。结果显示:PsnbHLH162 cDNA基因片段长537 bp,基因N端内含1个高度保守的HLH结构域。该基因表达蛋白是不含跨膜区域的稳定的亲水性蛋白,其定位在细胞核内且没有转录激活活性。启动子区域内含多种ABA应答、生长素应答、光应答和circadian元件,证实此基因参加非生物胁迫应答。荧光定量PCR结果表明在盐胁迫下,与茎、叶组织相比,基因在根组织的表达量最高;在低温胁迫下,与叶、根组织相比,基因在茎组织的表达量最高。发现野生植株内,PsnbHLH162能被盐、低温诱导表达。  相似文献   
202.
2005年4月15日~2005年6月3日对中国科学院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及其周围地区的鼠类群落进行了调查,采用样线铗捕法,共捕获鼠类373只,隶属于3科3属4种。用种类(S)、多样性指数(H′)、均匀性指数(E)、优势度(D)等4个指标对灌木林、园林、沙地、废弃耕地、农田等5种不同生境类型的鼠类群落进行统计分析和对比。结果发现,不同生境类型的鼠类群落在群落组成、多样性、均匀性和优势度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废弃耕地多样性和均匀性最高而优势度最低;园林多样性最低,农田均匀性最低,灌木林优势度最高。红尾沙鼠(Meriones libycus)和子午沙鼠(M.meridianus)分别占以上5种类型鼠类群落总生物量的59.5%和37.5%,可以确定为吐鲁番沙漠植物园及其周围地区鼠类群落的优势种。  相似文献   
203.
长期以来,鸟类对人类造成的危害一直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行业,造成经济损失,且难以防控。本文旨在摸清对新疆农业造成损失的鸟类种类及危害程度,阐述鸟类出没规律,进而提出科学有效的防治措施。2019至2021年,基于样线法、问卷法、田间观测与取样法、防鸟粘网计数、物种鉴定与胃容物解剖等,在新疆的墨玉、乌什、拜城和昌吉大范围布设观测点,对农田、果园、水库等典型生境进行调查,得出现有害鸟种类以及受害的类型、损失程度、预防措施、经济补偿等,最后完成鸟害评估。共记录到对农业有害鸟类10目19科40属49种(类),已超出了新疆鸟类种数的10%。它们危害作物包括玉米、小麦、水稻、葡萄、红枣、油葵等,其中以冬小麦(52.9%)和酿酒葡萄(14.4%)损失较大。除此以外,也会对收获中的土豆、西瓜、甜瓜、核桃、草莓、枸杞等构成危害。对于整个调查区域而言,鸟类光顾或平均取食的概率约为28.6%,呈由北向南递减的规律(R2=0.893,P<0.05)。抽样分析,估计一些地方收成减产或损失达26.6%。即使如此,当地农民却较少采取预防措施,仅有18.0%的农户采取了防范措施(如大喇叭、粘鸟网、稻草人、驱鸟剂等)。目前,保险理赔与政府补贴微乎其微,低于9.53%或无。最后,笔者探讨了国内外驱鸟与粮食安全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驱鸟和物理恐吓等。--些方法会伤及无辜种类,如一些猛禽和食虫鸟类。未来鸟类与人类的冲突将会愈演愈烈,同时折射出野生动物生存与人类发展之间的尴尬处境。其实,有效地防止鸟害,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鸟类。  相似文献   
204.
近年来研究表明,长期大量吸烟可致睾丸出现不可逆性损伤进而出现精子发生受阻,凋亡信号通路在其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其分子调控机制仍有待深入研究。本研究旨在探讨miRNA-138-5p在香烟烟雾所致小鼠睾丸支持细胞TM4细胞(正常小鼠睾丸Sertoli细胞)损伤中的靶向调控机制。MTT法、乳酸脱氢酶法和TUNEL法结果显示,CSE干预后的TM4细胞存活率显著降低(P<0.05),细胞毒性显著增加(P<0.05),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RT-PCR和Western印迹结果证明,10%CSE干预TM4细胞后,凋亡前体基因p53、促凋亡基因Bak和胱天蛋白酶3(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0.05);在TM4细胞中转染miRNA-138-5p过表达质粒后同样进行CSE干预,结果显示,支持细胞存活率较转染前显著升高(P<0.05),凋亡阳性细胞数较转染前显著降低(P<0.05),凋亡前体p53基因、促凋亡基因Bak和Caspase-3的mRNA和蛋白质表达较转染前显著下调(P<0.05);沉默miRNA-138-5...  相似文献   
205.
为明确黄土高原丘陵区第三副区典型流域-甘肃天水罗玉沟流域刺槐生长过程及其与气候关系随海拔变化的规律。利用树木年代学方法分别建立高、中、低3个海拔刺槐的标准年表,并分析不同海拔刺槐径向生长过程以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研究结果表明:(1)中、低海拔刺槐径向生长与温度因素多为负相关,而高海拔刺槐径向生长与温度因素多呈正相关。高海拔刺槐生长与上一年生长季(6月)、休眠期(当年3—4月)和当年生长季(6月)均温、最低温和最高温呈显著正相关,其中受最低温影响最显著;中、低海拔刺槐与上一年生长季和当年生长季的均温、最高温和最低温呈显著负相关,低海拔受均温影响显著。(2)随海拔升高,刺槐径向生长与降水和相对湿度的正相关呈降低趋势。低海拔刺槐生长与上一年生长季(7—9月)和当年生长季(6—9月)降水、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中海拔刺槐与当年生长季(6—9月)降水、相对湿度呈显著正相关,而高海拔刺槐生长与上一年生长季(6—7月)相对湿度呈显著负相关。(3)低海拔刺槐与上一年6月—当年10月帕默尔干旱指数(PDSI)呈显著正相关;中海拔刺槐与上一年6月和当年2—10月PDSI呈显著正相关;高海拔刺槐与上一年6—...  相似文献   
206.
【目的】开发外来入侵生物三裂叶豚草和豚草不同生育期、不同部位的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fication, LAMP)技术,以达到田间快速、准确和高效识别的目的。【方法】以SYBR Green Ⅰ为指示剂,分别针对三裂叶豚草和豚草不同发育阶段(幼苗期、生长期、种子期)开展LAMP技术开发。【结果】特异性验证结果显示,所检测杂草的LAMP产物均呈阳性(产生白色沉淀),而与其对照的其他2种杂草的LAMP产物均为阴性(无白色沉淀)。灵敏度检测结果显示,该体系的DNA最低检测限为10-10 ng·μL-1,比常规聚合酶链式反应灵敏度高。【结论】本研究建立的LAMP检测体系能有效应用于三裂叶豚草和豚草样本的快速检测,为其快速、高效识别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07.
王艳杰  国庆喜 《生态学报》2023,43(3):1185-1193
天然林林下光质对乔木幼苗以及灌草的组成与更新具有重要的生态学意义。但目前对于林下光质的研究仍然有限。以吉林东部地区天然林为例,通过调查乔木数据和林下光质数据,基于移动窗口法分析不同空间尺度森林冠层结构与林下光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林型下红光光子通量密度(R)与蓝光光子通量密度(B)存在差异。其中沙松-千金榆-花楷槭混交林林下蓝光光子通量密度最小,而沙松-紫椴-臭冷杉混交林和长白落叶松纯林林下最大。随着尺度的增大,天然林乔木胸高断面积与R/PFD(红光/光子通量密度比值)和B/PFD(蓝光/光子通量密度比值)的比值呈显著正相关(P<0.05)。并且随着尺度的增加,相关系数总体逐渐增大,在35m处达到峰值。在此基础上在南向、东向和西向各延伸10m时呈现显著正相关(P<0.05)。在该尺度下分析优势树种对林下R/PFD和B/PFD比值的影响时发现:R/PFD与B/PFD比值随着针叶林胸高断面积的增加而增加。相对于阔叶林来说,多数林型针叶林下的冠层结构与林下R/PFD和B/PFD比值之间显著正相关(P<0.05)。在不同树种下,乔木冠层结构对R/PFD和B/PFD比值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8.
为全面了解新疆农田系统瓢虫资源组成以及多样性结构差异,本研究采用网捕法于2018年、2019年连续两年对新疆11个地州50个县/市/区15种农作物生境的406个采集点开展了瓢虫资源系统调查.结果表明:共获7001号瓢虫标本,隶属3亚科13属26种,其中多异瓢虫Hippodamia variegata为绝对优势种类,其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