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9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02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3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26篇
  2018年   28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0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74年   1篇
  195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目的:为了提高1,4-丁二醇的附加值和开发新型的生物可降解材料.方法:以钛酸四丁酯为催化剂通过酯化缩聚合成了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S).考察了醇酸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反应时间等因素对酯化率的影响.结果:醇酸物质的量比为1∶1.2,催化剂用量为0.6%(质量百分含量),反应温度220℃,反应时间6h,酯化率可达98.7%,平均分子量和分子量分布分别为:Mn=182197,Mw/Mn=1.626406.利用红外谱(IR)、凝胶渗透色谱(GPC)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确认.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普通豚草对新疆伊犁河谷地区的生态及旅游产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本研究于2019年5月和7月中旬筛选218国道沿路林带农田交错生境下防治普通豚草的最适除草剂和施药浓度,旨在为防治普通豚草提供技术指导。【方法】采用田间小区试验,比较药后7、14、30和45 d的株防效、鲜重防效和株高,评价5月中旬8种除草剂的2个施药浓度对约12叶期、株高(6.20±0.13) cm的普通豚草,以及7月中旬21%氯氨吡啶酸AS的5种施药浓度对约20叶期、株高(16.26±0.68) cm的普通豚草的防治效果。【结果】方差分析表明,5月中旬株防效和鲜重防效最高的是75%苯嘧·草甘膦WG 900和1350g·hm~(-2),其次是30%草甘膦AS 5250和6750 g·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 4170和6255 g·hm~(-2)、21%氯氨吡啶酸AS 300和375 g·hm~(-2),最低的是20%硝磺草酮SC 637.5和750 g·hm~(-2)。7月中旬,21%氯氨吡啶酸AS对普通豚草的株防效和鲜重防效较好浓度是600 g·hm~(-2),药后45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69.7%、93.4%,其次是450和525 g·hm~(-2),药后45 d株防效和鲜重防效分别为47.8%、86.4%和51.7%、91.5%。【结论】综合普通豚草种子萌发情况、防治成本、药剂成分及对环境的影响等因素,5月中旬防治伊犁河谷地区林带生境下的普通豚草时,建议施用75%苯嘧·草甘膦WG 900 g·hm~(-2)、30%草甘膦AS 5250 g·hm~(-2)、48%三氯吡氧乙酸EC 4170 g·hm~(-2)、21%氯氨吡啶酸AS 300 g·hm~(-2); 7月中旬防治公路林带生境下的普通豚草时,建议增加药量,施用21%氯氨吡啶酸AS至少525 g·hm~(-2);防治时期上,建议在5月中旬左右进行防控,可大幅降低用药量并方便农事操作。  相似文献   
193.
[目的]为评价普通草蛉Chrysoperla carnea幼虫对麦二叉蚜Schizaphis graminum和麦长管蚜Sitobion avenae的捕食反应和选择偏好,以明确普通草蛉幼虫对这2种蚜虫的控害能力.[方法]室内设置不同密度的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统计普通草蛉2龄和3龄幼虫对2种猎物的捕食量,研究普通草蛉幼虫对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的捕食功能反应和搜寻效应.[结果]相同猎物密度下,普通草蛉2龄、3龄幼虫对麦二叉蚜的捕食量均低于麦长管蚜且存在显著性差异,对2种小麦蚜虫的捕食功能反应均拟合Holling Ⅱ功能反应模型和Holling Ⅲ功能反应新模型.3龄幼虫对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的瞬时攻击率分别为1.089和1.106,大于2龄幼虫对猎物的瞬时攻击率,同一龄期草蛉幼虫对麦长管蚜的瞬时攻击率及日最大捕食量大于麦二叉蚜,2龄和3龄幼虫对麦长管蚜的处理时间为0.005 d和0.004 d,均小于对麦二叉蚜的处理时间.普通草蛉幼虫对麦长管蚜的最佳寻找密度高于麦二叉蚜,其中2龄普通草蛉幼虫捕食麦长管蚜的最佳寻找密度最高,为39.200.普通草蛉幼虫对小麦蚜虫的搜寻效应随猎物密度增加而降低,对麦长管蚜的搜寻效应高于麦二叉蚜,麦长管蚜搜寻效应的下降趋势大于麦二叉蚜.[结论]普通草蛉幼虫对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有较大的控害潜能,对于麦长管蚜的取食及控制能力高于麦二叉蚜.  相似文献   
194.
目的:探究加兰他敏对间歇性低氧引起的认知损伤是否有保护作用,从而说明其对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引起的认知损害是否有预防作用。方法:建立间歇低氧大鼠模型,行水迷宫试验检测行为功能变化,免疫组化检测海马神经元及胶质细胞数目的变化。结果:加兰他敏与间歇低氧模型纽相比,行水迷宫的平均逃避潜伏期缩短,游泳总距离减少;免疫组化的结果海马神经元的数目有所增加,胶质细胞的数目减少。结论:加兰他敏对间歇性低氧引起的认知损伤有明显的改善作用,可能与减少神经元的丢失及减少胶质细胞的再生有关。所以对于诊断了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ASA)的患者,如果同时合并其他痴呆的易感因素,可预防性应用加兰他敏.  相似文献   
195.
目的:观察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抗病毒治疗效果并回顾总结艾滋病合并丙肝的临床研究进展。方法:选择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的患者33例,采用HAART疗法及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的方法,治疗4周后观察以上患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谷氨酸脱氢酶(GLDH)、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和HCV-RNA检查结果,同时总结艾滋病合并丙肝的临床研究进展。结果:治疗4周后,以上患者ALT、AST、GLDH、TBIL、ALB和HCV-RNA阳性患者显著改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具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在对艾滋病合并丙型肝炎充分了解的同时,积极采取抗病毒治疗措施,可延缓疾病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6.
目的 了解维吾尔族大学生体成分及身体形态指标的关系,为维吾尔族大学生肥胖干预以及学生营养教育、科学参与体育锻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随机抽取新疆师范大学14个班的在校维吾尔族大学生659名,采用人体成分分析仪及《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规定的项目和测试要求进行测试,比较不同体成分大学生间身体形态指标.结果 维吾尔族男女大学生肥胖组BMI指数均高于正常组,超重组的腰臀比均高于正常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正常、超重、肥胖3组的上臂皮褶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脂肪主要堆积于腹部.应在控制高热量饮食的基础上进行科学的体育锻炼,加强营养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倡导平衡膳食合理营养.  相似文献   
197.
目的揭示丹酚酸B(Salvianolic Acid B,Sal B)对肝癌细胞株HepG2的杀伤作用。方法用不同浓度的丹酚酸B处理HepG2细胞,37℃培养24h。用RT-PCR检测促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的水平。结果①100μmol/L、50μmol/L、25μmol/L等浓度的Sal B处理都能使HepG2细胞促凋亡基因bax的转录水平升高,其中100μmol/L处理组最为明显。②不同浓度的Sal B处理都能使HepG2细胞发生凋亡,其中100μmol/L处理组最为明显。结论 Sal B有促进HepG2细胞凋亡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8.
沙尘胁迫对阿月浑子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长期沙尘胁迫下阿月浑子叶片光合性能的变化机制,以室内盆栽阿月浑子为材料,对叶片进行覆盖厚度为2mg/cm2(轻度),9 mg/cm2(重度)的沙尘处理,无沙尘覆盖为对照,并分别在处理后第7天、14天、28天和42天,测定叶片光合CO2同化速率,叶绿素含量以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等参数。结果表明,阿月浑子叶片的净光合速率(Pn)和气孔导度(Gs)随沙尘处理时间延长而下降,重度沙尘处理下Pn和Gs下降幅度比轻度大,胞间CO2浓度(Ci)处理前期增加而后期下降,重度沙尘处理下Ci增幅比轻度小;叶绿素a(Chl-a)、叶绿素b(Chl-b)和总叶绿素含量均随处理时间的延长而下降,在重度沙尘处理下下降幅度比轻度沙尘处理大,Chl-a的下降速率大于Chl-b,叶绿素a和b的比值(Chl-a/Chl-b)在重度沙尘处理下逐渐下降,而在轻度沙尘处理下呈升-降-升趋势;PSⅡ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不同程度下降,在重度沙尘处理下下降幅度比轻度沙尘处理大;轻度沙尘覆盖下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Ⅱ)及非环式电子传递效率(ETR)在处理第42天显著下降,而重度覆盖处理先急剧下降,后期逐渐恢复;非光化学荧光猝灭(NPQ)在轻度胁迫下先下降而后逐步上升,在重度处理下则在处理前期就迅速上升。从而得出结论,阿月浑子轻度沙尘胁迫条件下前期其光合作用非气孔限制贡献率大于气孔限制,随胁迫时间气孔限制逐渐占优势,并且随处理时间的延长其吸收的光能用于保护性耗散量逐渐增加,使其光合CO2同化效率下降。  相似文献   
199.
该文对新疆原类梅属(Protoparmeliopsis M.Choisy)地衣进行了分类学研究。采用形态解剖学、化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了采样区原类梅属地衣的4个种:凹盘原类梅[Protoparmeliopsis laatokkaensis(R?s?nen)MobergR.Sant],戛氏原类梅[P.garovaglii(K9rb.) Arup, Zhao XinLumbsch]、石墙原类梅[P.muralis(Schreb.) M. Choisy]和盾原类梅[P.peltata(Ramond) Arup, Zhao XinLumbsch],其中凹盘原类梅(P.laatokkaensis)为中国新记录种。该种最主要的辨别特征是具沉陷入地衣体生长的子囊盘和很明显的黑色下地衣体。对以上4种地衣的形态解剖、化学特征和生境进行了描述,同时提供了分种检索表和相关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200.
疏齿千里光(Senecio subdentatus)是分布在新疆北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的一种具异形瘦果的菊科一年生短命植物。将野外观测与室内实验相结合, 对该物种异形瘦果的形态、扩散和萌发特性, 以及异形瘦果产量与植株大小的关系进行了研究, 并对其生态学意义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疏齿千里光果序中的外围果和中央果均为柱形, 但前者为淡黄色, 后者为褐色, 且二者在大小、冠毛长度及果皮微形态等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两种瘦果均以单个果实为扩散单元, 且在静止空气中的降落速度和在1 m·s-1与2 m·s-1风速下的扩散距离无显著差异, 说明虽然果实大小和冠毛长度对瘦果扩散具有不同的影响, 但对其整体扩散能力无明显影响。在各温变周期(5/2、15/2、20/10、25/15和30/15 ℃)处理中, 淡黄色外围果的萌发率均高于褐色中央果的, 且不同温度间两种瘦果的萌发率均存在显著差异, 但光照条件对其无显著影响。果序中的中央瘦果数明显多于外围果的, 且植株中外围果所占比例与植株大小间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而中央果所占比例与植株大小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这些特点说明, 该物种的小植株倾向于产生较多较易萌发的外围果, 大植株倾向于产生较多不易萌发的中央果。在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不可预测的极端环境中, 疏齿千里光可通过异形瘦果间的萌发差异及调节其不同大小植株中异形瘦果的比例, 来减少同胞后代之间的竞争, 增加其对不同微环境条件的生态适应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