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6 毫秒
41.
周威君  习宜元 《昆虫知识》1991,28(1):45-46,54
扑虱灵对糠片蚧初孵及1龄若虫具有高的杀虫话性,其触杀毒力为氧化乐果的5倍,残效期长,约14天,并对后代繁殖有明显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42.
目的:细胞再增殖是导致胰腺癌放化疗失败的主要原因之一,但缺乏合适的用于研究胰腺癌再增殖的细胞模型。本研究拟建立简便、实用的胰腺癌细胞再增殖体外模型。方法:表达绿色荧光蛋白-荧光素酶(GFP-Luc)的慢病毒感染人胰腺癌细胞,经嘌呤霉素筛选,用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仪观察双标记细胞GFP表达情况,用生物成像检测双标记细胞Luc活性及分析细胞数量与Luc活性之间的关系。以X-线照射胰腺癌细胞制备饲养细胞,以相应的双标记肿瘤细胞为报告细胞进行共培养。对共培养细胞进行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生物成像,以判断饲养细胞对报告细胞的生长促进作用。结果:通过表达GFP-Luc的慢病毒感染获得双标记人胰腺癌细胞,经荧光显微术、流式细胞术和生物成像术证实这些双标记的人胰腺癌细胞能有效地表达GFP和Luc活性,可作为报告细胞用于建立人胰腺癌再增殖细胞模型。将经X-线照射的饲养细胞和相应的报告细胞共培养,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生物成像分析,结果显示X-线照射过的饲养细胞对报告细胞的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结论:成功建立了简便、实用的人胰腺癌再增殖体外模型,该模型能很好地模拟人体内胰腺癌细胞再增殖过程,为进一步研究胰腺癌细胞再增殖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43.
前列腺上皮内瘤(HGPIN)分为低级别上皮内瘤与高级别上皮内瘤,目前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是公认的前列腺腺癌的癌前病变,在形态学、遗传学和分子生物学特点上和前列腺癌有许多相似之处。其病因仍不明,临床上影像学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对其诊断帮助不大,其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包括前列腺穿刺活检与手术切除的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P504S、P63、34βE12有助于和前列腺癌相鉴别。而首次穿刺活检诊断为HGPIN的患者应定期复查血PSA和定期行增加穿刺针数的活检,是否对HGPIN行前列腺癌的治疗方法尚存在争议,本文对高级别前列腺上皮内瘤的研究进展做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4.
本文对去除多糖提取液中蛋白质的方法及原理作了概述,并分析了其优缺点。为纯化多糖提供前期资料,并为多糖去蛋白的方法选择和联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凋亡抑制蛋白Livin与人类白细胞抗原(HLA)I类分子在人类肾脏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7年12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拟行肾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0例ccRCC组织与1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Livin及HLA-I类分子的表达,并分析其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结果:10例癌旁正常肾组织中均未见Livin的阳性表达,而HLA-I类分子的阳性表达率为100%。ccRCC组织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及HLA I类分子表达下调百分率分别为41(51.25%)例和48(60.00%)例,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ccRCC组织中Livin的阳性表达率与淋巴结转移、组织分化程度显著相关(P0.05),而HLA I类分子的表达下调百分率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分级、淋巴结转移及分期均无相关性(P0.05)。ccRCC组织中Livin的表达与HLA I类分子的表达亦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Livin、HLA I类分子表达异常参与了ccRCC的发生、发展过程,Livin可能成为ccRCC的一个重要预后指标和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46.
目的:探讨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对原发性肝癌伴有不同肝炎后肝硬化类型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及其对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2007年8月至2009年8月,131例曾行TACE的伴有不同肝炎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患者,以肝炎后肝硬化类别(乙肝、丙肝)分类,乙肝后肝硬化组为组1,丙肝后肝硬化组为组2,随访观察术后一年肝功能、凝血功能、血小板等的变化以及预后。两组研究因素采用SPSS17.0进行卡方检验,随访预后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生存率,Log-rank法检验生存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随访统计结果显示术后半年和一年AST、ALT、ALP、GGT、PT、PLT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组一半年、一年远处转移率同组二差异间无统计学意义;组一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70.1%,48.1%;组二半年、一年生存率分别为68.5%,58.9%,两组间同期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39,P=0.884;X2=0.183,P=0.669)。结论:TACE治疗PHC安全可靠,对于伴有乙肝或丙肝后肝硬化患者术后肝功能、凝血功能、疗效及预后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47.
目的:通过观察电针预处理对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PI3K/Akt)通路的变化以及该通路抑制剂对电针预处理的脑保护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单侧阻断大脑中动脉120min,再灌注24h制备大鼠大脑局灶性缺血再灌注(I/R)模型;Western Blot检测Akt磷酸化水平的变化;侧脑室注射PI3K/Akt通路抑制剂LY294002;神经行为学评分(Garcia标准)及TTC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比评价脑损伤程度。结果:电针预处理使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增高,脑梗死体积比降低(P<0.05);可上调Akt磷酸化水平,I/R2h达高峰(P<0.05)。侧脑室注射PI3K/Akt抑制剂LY294002,拮抗电针预处理的脑保护作用(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增加Ak(tSer473)磷酸化水平,在缺血再灌注早期上调PI3K/Akt通路可能是诱导大鼠脑缺血耐受的产生的主要机制。  相似文献   
48.
黔中喀斯特山区植物功能性状的变异与关联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认识植物功能性状随演替进展的变化规律和不同性状之间的关系, 有助于从功能生态学的角度来理解群落演替。该文调查了位于贵州省中部的普定县喀斯特山区26个样方的物种组成, 这些样方分别处于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3个演替阶段; 测量了分布于该区域的82种木本植物的3个功能性状值(叶面积、比叶面积、最大高度); 根据物种在样方中的多度加权计算得到26个样方的性状平均值, 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随演替进展植物功能性状在群落水平上的变异格局和不同性状之间的相关性; 采用性状梯度分析法分析了各阶段优势物种的功能性状在群落间(β组分)和群落内(α组分)的变异格局及相关性。结果表明: 1)沿灌丛→落叶阔叶林→落叶常绿混交林这一演替顺序, 群落平均叶面积和平均高度逐渐增加, 而群落平均比叶面积则逐渐变小; 2)就群落平均性状值而言, 叶面积与最大高度呈较强的正相关关系, 最大高度与比叶面积、叶面积与比叶面积均呈较强的负相关关系; 3)物种功能性状的α组分之间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而β组分之间相关性显著。这说明: 随演替的进展, 群落优势物种对环境的适应策略由高速生长转向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而同一群落内共存的物种采取不同的性状组合来适应共同的群落环境。  相似文献   
49.
胶体金法与TPPA法检测梅毒特异性抗体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梅毒螺旋体特异性抗体胶体金法 (TPAb)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以梅毒累旋体明胶凝集试验 (TPPA)为“金标准” ,同时用TPAb法检测梅毒高危人群的血清。结果 :两种方法经 χ2 检验P >0 0 5 ,差异没有显著性 ,Kappa值为 0 86 ,TPAb法其敏感性 88 9% ,特异性 97 8% ,准确性 93%。结论 :TPAb法可推荐用于血清学梅毒特异性抗体检查 ,有助于临床梅毒的快速诊断  相似文献   
50.
目的了解广州地区淋球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及PPNG和TRNG的流行状况。方法用琼脂稀释法测定最低抑菌浓度(MIC);用纸片碘量法检测β-内酰胺酶。结果74株淋球菌检出PPNG31株(41.9%)、TRNG19株(25.7%)、环丙沙星耐药率达97.3%,高度耐药株(MIC≥16mg/L)22株(29.7%),未发现对头孢三嗪、壮观霉素耐药的菌株,且抗菌活性最强。结论持续监测淋球菌的耐药性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