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0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221.
摘要 目的:探讨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用于脑瘫患儿的疗效对肢体运动功能的作用。方法:选择2020年3月~2022年6月我院康复科收治的80例脑瘫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运动疗法干预,包括Bobath技术和核心稳定性训练,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作业疗法干预,包括手功能、手眼协调能力、进食、如厕、更衣及游戏训练。干预前后采用粗大运动功能测量(GMFM)、精细运动功能评估表(FMFM)及Gesell发育量表对患儿进行评估,评价临床疗效,并采用SF-36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患儿干预后的GMFM评分、FMFM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的DQ评分均明显提高,而试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试验组DQ评分增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总有效率(95.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P<0.05)。两组患儿干预后SF-36评分均明显提高,试验组在活力、社会功能和精神健康维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动疗法联合作业疗法可有效促进脑瘫患儿的上肢与下肢运动功能改善,提高康复效果,改善患儿生存质量,应充分重视脑瘫的综合康复疗法。  相似文献   
222.
滇杠柳的化学成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从滇杠柳(Periploca forrestii)根茎中分得一个新强心甙元8-羟基杠柳甙元(3β,5β,8β,14β-四羟基-强心甾-20(22)-烯内酯(1),同时还获得杠柳甙元(2),杠柳甙(3),北五加皮甙E(4),胡萝卜甙(5)和熊果酸(6)。它们的化学结构经光谱和化学方法得以确定。  相似文献   
223.
科尔沁沙地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水分入渗动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通过对科尔沁沙地不同年龄人工小叶锦鸡儿固沙植被降雨入渗的研究 ,阐明植被对沙地水分入渗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降雨量 4 3 4mm ,降雨强度 3 9mm·h-1时 ,降雨后 12 0h内流动沙丘和 5年生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的水分入渗深度分别为 180cm和 15 0cm ,15年生人工小叶锦鸡儿植被降雨入渗深度为 10 0cm。流动沙丘降雨后土壤水分变化剧烈 ;有植被沙地降雨后土壤水分变化平缓 ,水分下渗浅 .随着植被年龄的增加 ,浅层土壤截留降雨能力不断加强 ,最终形成不透水土层。降雨后短期内流动沙丘浅层土壤中含水量高 ,后期有植被沙丘深层土壤含水量高  相似文献   
224.
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和中央电视台于 2 0 0 3年 8月联合对科尔沁沙地进行了生态科学考察。草地退化仍呈加剧态势。大面积开垦荒地造成科尔沁草地退化和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科尔沁水资源目前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水资源呈现明显减少趋势、主要河流供水量减少、沙地内部水体明显减少、部分地区地下水位明显下降。科尔沁沙地的沙地面积在近些年呈减小的趋势 ,人工植被恢复力度日益加大效果显著但分布在科尔沁沙地的沙丘面积还很大 ,且未治沙丘的治理难度相对更大。  相似文献   
225.
为筛选到可产生甘草酸的内生茵,从健康的胀果甘草(Glycyrrhiza inflata Bat.)不同组织中分离得到149株内生细菌,采用发酵培养的方法,以甘草酸单铵盐为标准品采用TLC法和HPLC法对这些细菌的代谢产物进行筛选,得到一株可能产甘草酸类似物的内生枯草芽胞杆菌Bacillussubtilis.  相似文献   
226.
新疆石榴品种的RAPD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RAPD技术对23个石榴品种进行亲缘关系鉴定和品种分类研究.从50条10 bp随机引物中筛选出7条扩增效果较好的引物进行扩增,共扩增出88条带,其中多态性带为61条,多态率达69%.根据扩增结果进行UPGMA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将23个品种分为5大类群,第1类包括库尔勒市甜石榴与喀什市大籽甜石榴等甜石榴品种;第2类是阿图什市酸石榴;第3类包括喀什市阿奇克阿娜尔、叶城酸石榴等酸石榴品种;第4类包括吐鲁番市甜石榴、库车酸甜石榴等种间杂交和来源不详品种;第5类包括皮亚曼石榴和策勒1号等新疆优质石榴品种.研究结果表明:石榴品种间的遗传多态性有明显差异,即使父母本相同的品种也能区别.  相似文献   
227.
红褐斑腿蝗的食物消耗与利用及其对温度的依赖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昆虫是变温动物 ,外界温度的波动会影响昆虫的体温 ,这也必然会影响昆虫的新陈代谢 ,从而引起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红褐斑腿蝗 [Catantopspin guis(Stal) ]是浙江农田常见的蝗类害虫 ,分布广 ,数量多 ,常为害玉米 (Zeamays)、豆类 (Glycinemax)及茶树 (Camlliasinensis)。据作者观察 ,该种蝗虫常以成虫越冬 ,而浙江省冬季最冷的 1月份平均气温为 2 5~ 7 5℃ ,极端低温多年平均在 - 8℃以下。文献研究表明 ,红褐斑腿蝗的过冷却点可达 - 2 0℃以下 (有关结果拟另文发表 ) ,显示其具…  相似文献   
228.
缓激肽是一含有9个氨基酸残基的多肽,其残基序列为Arg1-Pro2-Pro3-Gly4-Phe5-Ser6-Pro7-Phe8-Arg9-OH,在激肽释放酶的作用下, 从其大的前体多肽——激肽原而形成的.许多发病机理,如发炎、疼痛、哮喘等都与缓激肽有关. 它能与PC12细胞表面的受体作用,引起细胞器内的钙离子释放,在共焦显微镜下,通过观察钙指示剂Fluo-3荧光增加来监测缓激肽的生物活性.在这项研究中,利用固相肽合成方法合成了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Biotin-Arg1-Pro2-Pro3-Gly4-Phe5-Ser6-Pro7-Phe8-Arg9-OH,通过对其生物活性的研究发现:a.它能保持象天然的缓激肽那样的生物活性;b.由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与连接的生物素的结合引起的空间位阻阻碍它与细胞表面受体的相互作用,从而抑制了它的生物活性;c.在有自由的生物素存在的条件下,自由生物素与连接生物素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的竞争结合,能够使得与中性抗生物素蛋白结合的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从抗生物素蛋白上脱离,因而恢复其生物活性.因此,可利用生物素和抗生物素蛋白来控制连接生物素的缓激肽的生物活性.这对于研究生物体系中生物活性的结构相关性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29.
弧边招潮蟹(Uca arcuata)是红树林的生态系统工程师, 然而我国对弧边招潮蟹的研究相对薄弱。为了研究弧边招潮蟹的行为习性, 作者于2013年7—9月在深圳福田红树林自然保护区, 借助望远镜观察了弧边招潮蟹的11种行为。结果表明: 弧边招潮蟹主要栖息于潮沟两侧的林缘生境, 和大多数招潮蟹一样, 弧边招潮蟹的大部分时间(69%)用于觅食(进食+边走边食), 其次是站立(11%), 用于求偶的时间最少(0.23%)。弧边招潮蟹的繁殖期有延长的现象, 观察到的交配时间比以往的研究要短。除记录的11种行为之外, 还观察到弧边招潮蟹的探洞、边走边食边挥舞大螯、“投降”等行为, 表明弧边招潮蟹的行为较复杂。弧边招潮蟹的短距离迁移能力较强, 单次迁移距离可达30 m以上。生境、性别、时间等因素对弧边招潮蟹的行为影响较大, 手性和潮汐的影响较小。污染较严重的生境中弧边招潮蟹用于觅食和洞穴行为的时间均显著减少, 导致其生物扰动作用减弱, 从而不利于红树林生态系统的健康。本文丰富了弧边招潮蟹的研究, 对全面、深入了解红树林生态系统, 及红树林的管理和保护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30.
科尔沁沙地南缘主要固沙植物旱季水分来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固沙植物水分来源以及物种间水分利用关系对揭示植物共存机理和固沙植被稳定机制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选取科尔沁沙地南缘两种典型生境(固定沙丘和丘间低地)共12种固沙植物,通过测定植物水、同期降水、地下水和土壤水的稳定同位素比率(δD和δ18O),利用IsoSource模型计算植物对不同深度土壤水的利用比例,初步阐明半干旱沙区主要固沙植物旱季水分来源以及物种间的水分利用关系.结果表明:两种生境中不同生活型固沙植物水δD和δ18O差异显著,但丘间低地乔木和灌木差异不显著.在丘间低地从乔木到草本水分来源逐渐变浅,乔木和灌木主要利用50~150 cm或30~50 cm土壤水,半灌木主要利用10~30 cm土壤水,草本主要利用0~10 cm土壤水;固定沙丘灌木主要利用0~30 cm土壤水,半灌木则主要利用50 cm附近土壤水.表明旱季固定沙丘植物比丘间低地植物更依赖0~50 cm土壤水.固沙植物水分来源与植物生活型、根系分布范围有关,其中根系分布范围影响可能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