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7篇
  免费   40篇
  国内免费   67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5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5 毫秒
191.
为了解绿洲经济迅速发展背景下新疆典型尾闾绿洲-艾比湖流域小尺度农田土壤的养分和盐渍化状况,对该地区典型农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等养分元素的空间分布、影响因素以及盐渍化风险状况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1)农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的含量均较高。所有土壤样点中总盐分含量属于高度变异,其他指标属于低度变异。(2)半方差函数分析表明土壤中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的空间变异性主要受施肥和灌溉等随机性因素的影响;而有机质和总盐分含量的空间变异性则受植被覆盖和土壤质地等结构性因素以及施肥、灌溉等随机性因素的共同影响。(3)空间分析表明,总体看农田土壤中有机质、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受施肥、灌溉方式和植被盖度等因素的影响;而盐分含量较高区域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南部和边缘区域,主要受地形、土壤质地和植被盖度的影响。(4)相关分析表明农田土壤中有机质、速效钾、速效磷、碱解氮和总盐分含量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盐渍化风险评估表明土壤中总盐分含量属于低度到中度的盐渍化风险,不会对主要作物棉花的生长产生危害,但应改进灌溉方式和种植制度,同时采用增施有机肥、进行秸秆还田等措施促进棉花作物的稳产、高产。  相似文献   
192.
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新疆新源县过度放牧土壤细菌多样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利用新疆伊犁州新源县过度放牧导致的退化草原土壤样品,揭示其细菌的菌群多样性。【方法】通过Illumina Hi Seq 2500测序技术,分析6个退化草原土壤细菌的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结果】细菌群落Chao1指数平均值为2 118.28,Shannon指数平均值为8.84。细菌群落主要属于Actinobacteria、Proteobacteria、Firmicutes、Gemmatimonadetes等35个门,Phingomonadaceae、Gemmatimonadaceae等220个科,Sphingomonas、Rubrobacter等329个属,在科属水平上未知菌类分别占31%和56.1%。固氮细菌共有9个属,自生固氮菌中Arthrobacter和Methylobacterium的丰度最高,而根瘤菌中Bradyrhizobium和Rhizobacter的丰度较高。【结论】虽然6个退化草原土壤样品中细菌类群具有丰富的多样性,但很多种类丰度特别低,可能正趋向灭绝。  相似文献   
193.
科尔沁沙地沙丘迎风坡面干沙层的空间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科尔沁沙地西部地区流动沙丘和固定沙丘的迎风坡表层干沙层厚度进行观测,分析了沙丘坡面干沙层的空间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研究区沙丘迎风坡表层干沙层厚度主要在5 ~15 cm,92.0%的流动沙丘区域和98.6%的固定沙丘区域的干沙层厚度分布在此范围内;固沙植物影响沙丘表层干沙层的厚度变化和空间分布.流动沙丘表层干沙层厚度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差异性:迎风坡上部西侧区域干沙层厚度较大,下部东侧区域相对较薄,其平均厚度为(9.58±3.95) cm,干沙层厚度在0~ 40 cm范围内变化,变异系数为41%,干沙层空间分布的变异函数表现为球状模型,具有中等的空间相关性;固定沙丘的干沙层厚度表现为明显的均一性,空间差异性不明显,其平均厚度为(10.91±1.70) cm,干沙层厚度变化范围在0~20 cm,变异系数仅16%.  相似文献   
194.
为揭示伪步甲危害在地形梯度上的差异, 探讨草原上不同地貌部位在伪步甲灾害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在RS和GIS 支持下, 以国产ZY1-02C 卫星P/MS 和DEM(Digital Elevation Model)数据为基础, 运用ArcGIS 的空间叠加分析功能, 将遥感解译的数据与高程、坡度和坡向三个地形因子进行空间叠加分析, 对研究区草原伪步甲灾害分布现状的地形梯度空间分异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 在高程和坡度梯度上, 伪步甲危害呈现出明显的分布规律, 即“中间高,两边低”, 分别在海拔1000 m-1200 m 和坡度3.3°-6.1° 范围内伪步甲危害最为严重; 而在坡向梯度上, 严重危害区随着坡向变化的分布趋势接近平缓, 在整个坡向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分布。  相似文献   
195.
运用土地利用/覆被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估算模型并结合生态与经济协调度,定量分析焉耆盆地1985、1990、1996、2000、2005和2011年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引起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并对研究区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水平及区域差异进行评估.结果表明: 1985-2011年,焉耆盆地的湿地、水域、建设用地、耕地和沙地面积均增加;而草地、盐碱地和林地面积均减少;焉耆盆地的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呈逐渐增加趋势.其中,水域和耕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率最大,草地和林地对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的贡献呈明显下降.研究区生态经济的发展总体上处于低度冲突和低度协调水平的状态,对区域水土资源实行合理与有效的利用是实现焉耆盆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维持、发展与经济可持续、协调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6.
科尔沁沙地不同密度小叶锦鸡儿灌丛水量平衡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根据沙地水分平衡理论推算了不同栽植密度下小叶锦鸡儿灌丛的蒸散量.结果表明,小叶锦鸡儿灌丛生长期土壤水分含量随着植被密度增加而降低,0.5 m×1 m、1 m×2 m密度植被区平均土壤含水量低于凋萎湿度(1.55%),2 m×2 m密度植被和天然小叶锦鸡儿植被平均土壤含水量保持在1.60%以上,能够满足植被生存和生长的水分需求.蒸散量随着植被密度增加而增大,以0.5 m×1 m密度灌丛区最高,为297.81 mm,占同期降水量的97.90%;2 m×2 m密度灌丛区最低,为279.71 mm,生长期末期土壤水分节余为24.49 mm.依据生长期土壤水分状况和水分平衡要求,科尔沁沙地小叶锦鸡儿灌丛适宜密度应为2 m×2 m.  相似文献   
197.
本研究用相关生长法与分层割取法相结合测定的21年生日本扁柏人工林的现存量为160t/ha,生长量为16.5t/ha·a,净光能利用率为0.64%。在日本福岡地区这样的光能利用率不算高。根据各层的干物质重与D2·H的相关生长关系计算了各部分的垂直分布。以太阳能多点测定计测算了林冠上部和林冠内各层太阳辐射量的季节变化。绘制了生产结构图。通过对林冠各部位叶的测定,证明了充分郁闭的日本扁柏林同日本柳杉林一样,可以区分为圆锥形、圆柱形树冠。其叶面积数和叶量密度分别为:35±5cm2/g,495g/m3;45±5cm2/g,222g/m3。以材积解析和群落生产结构、光能分布为依据论述了生产结构对光能利用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8.
目的:探讨中药缓溃乐(HKL)对溃疡性结肠炎小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以及5-羟色胺(5-HT)信号通路相关关键分子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38只)随机分成HKL干预组(HKL组)、5-氨基水杨酸干预组(5-ASA组)、溃疡性结肠炎模型组(UC组)和正常组。前三组小鼠用2%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odium sulfate,DSS)干预7天,构建小鼠UC模型,同时分别用HKL、5-ASA和蒸馏水灌胃干预14天。每天观察动物一般状态、粪便性状。在干预结束后采集血清和结肠组织,采用HE染色法评价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完整性、损伤或愈合程度。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H)、皮质醇(CORT)、5-羟色胺(5-HT)、犬尿氨酸(KYN)和色氨酸(TRP)的含量;RT-qPCR法检测结肠组织中5-羟色胺转运蛋白(SERT)和色氨酸羟化酶I(TPH1)的m RNA水平。结果:HKL和5-ASA组小鼠结肠组织损伤部分恢复。UC小鼠血清ACTH、KYN、TRP和5-HT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而...  相似文献   
199.
200.
卓娜  伊丽  浩斯娜  吉日木图 《微生物学报》2019,59(10):1948-1959
【目的】传统发酵乳制品是一类未经任何处理自然发酵而成的,其微生态环境未遭破坏,从而乳酸菌的生物学特性和基因多样性得到了很好的保留,具有开发和利用价值。自然发酵酸驼乳常用来治疗多种疾病且效果良好,与其中丰富的乳酸菌资源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然而,目前有关自然发酵酸驼乳微生物菌群及多样性相关研究甚少。因此进一步挖掘内蒙古地区双峰驼自然发酵酸驼乳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多样性是至关重要的。【方法】本研究采用IlluminaMiseq测序技术,测定了苏尼特和阿拉善双峰驼的自然发酵酸驼乳中微生物16S rRNA V3–V4区序列,并对群落结构和多样性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多样性分析表明,苏尼特双峰驼酸驼乳中微生物群落丰富度和种群差异性比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大,细菌多样性也高。在门水平上,苏尼特和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中的菌群均以厚壁菌门(Firmicutes)和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为主。在属水平上,苏尼特双峰驼酸驼乳主要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乳球菌属(Lactococcus)为优势菌群,阿拉善双峰驼酸驼乳以乳杆菌属(Lactobacillus)和醋酸杆菌属(Acetobacter)为优势菌属。此外,肠杆菌属(Enterobacter)、拉乌尔菌属(Raoultella)和明串珠菌属(Leuconostoc)等的含有食源性致病菌和环境污染菌的菌属被检出。综上所述,不同地区不同品种酸驼乳的乳酸菌种类及优势菌群有较大差异,存在显著的地理差异。【结论】通过本研究,不仅对苏尼特和阿拉善双峰驼自然发酵酸驼乳乳酸菌的组成和种类有了明确的认知,为评估发酵酸驼乳微生物群落对消费者身体健康的影响提供了数据基础的同时为今后筛选优势菌群和挖掘新型益生菌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