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249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2篇
  1979年   22篇
  1978年   47篇
  1977年   61篇
  1976年   51篇
  1975年   81篇
  1974年   39篇
  1973年   4篇
  1965年   4篇
  1964年   4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3篇
  195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1.
概言在党的总路线的光辉照耀下,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正在以一天等于二十年的速度进行着。在农业上,今年夏收作物首先获得了史无前例的大丰收,小麦最高亩产量达七千多斤,全国总产量已经超过美国;玉米、花生都突破了亩产万斤大关;尤其是在水稻方面,先后已出现了亩产二万、三万、五万、七万斤的奇迹,并出现了江苏、湖北、安徽、上海市等四个千斤以上的省市。但这还不过是开始,在秋收作物中,中稻的高产卫星及大面积丰产区正在不断出现;晚稻、棉花、山  相似文献   
512.
甘薯叶甲(Colasposma dauricum Mannerh.)是一种重要害虫,在南方主要为害甘薯茎、叶,这个物种由于分布广,变异大,先后曾被描述成十种,分类上比较混乱,国内曾使用过三个学名。1974年,在批林批孔运动深入发展的大好形势下,我们遵照毛主席关于理论必须联系实际的教导,深入生产实践,对甘薯叶甲进行了调查研究,初步澄清了这个种的分类问题。下面就几个方面谈谈我们的体会。  相似文献   
513.
第二次全国赤霉素会议以后,我所仍进行菌种选育和赤霉素对麦、薯等作物的效应试验,并开始了某些经济作物的应用试验和筛选新刺激素的工作。赤霉素对小麦籽实产量的影响,无论国内外均少有正确结果。我所从1960年起连续进行了三年田间、盆栽试验。第一年为田间小区试验,处理分赤霉素固体  相似文献   
514.
中国菌物学会 《菌物研究》2008,6(1):F0003-F0003
我国著名的菌物学家、植物病理学家刘锡琎研究员于2008年2月6日3时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  相似文献   
515.
1975年3月我所职工在党支部的正确领导下,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合成出适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新杀虫剂二氯苯醚菊酯。一年多来经过农业科研部门对水稻、棉花、蔬菜、甘薯、茶叶等主要作物害虫的初步试验表明,二氯苯菊醚酯是一种高效低毒颇有发展前途的广谱新杀虫剂。 二氯苯醚菊酯的杀虫性能及化学结构,与除虫菊酯类似,而残效较长,是当代拟除虫菊酯中第一个能用于防治农业害虫的品种,系英国首先试制成功的。二氯苯醚菊酯的化学名称为3-苯氧基  相似文献   
516.
517.
本文介绍了有机磷杀虫剂辛硫磷在茶树上的残留消解动态。试验是1973年在杭州进行,用50%辛硫磷乳剂800倍稀释液喷洒在遮荫条件和自然日照条件下的茶树上,每天采摘鲜叶,并制成成茶,用薄层层析法测定鲜叶及成茶中的辛硫磷残留量。本文还介绍了在室内条件下进行的辛硫磷光敏性试验结果。 根据室内试验结果表明,辛硫磷是一种光敏性极强的农药。在紫外光源照射下,4小时后光解99%左右。在自然漫射光下,4小时后光解50%以上,但在黑暗条件下较稳定,8小时仅分解17.5%。根据三种农药测定结果的比较,光敏性依如下次序递减:辛硫磷>马拉硫磷>乙硫磷。田间残留量测定资料进一步证实了这一实验结果。在自然日照条件下,根据实验结果,喷后4小时鲜叶中辛硫磷残留量下降85%以上,二天后即为痕迹量到无残留。成茶中一天后一般残留量降至0.5 ppm以下,二天后即无残留;但在遮荫条件下辛硫磷消解速度显著变慢,喷药后4小时鲜叶中残留量下降63%,为自然日照条件下的2.9倍,二天后仍有4.12 ppm,五天后仍有痕迹量残留。成茶中残留量一天后为4.02 ppm,五天后仍有痕迹量残留。 鲜叶中辛硫磷残留量经加工后消失50—80%左右。 本文提出了茶园中喷施50%辛硫磷800倍液后距采摘的安全间隔期为3天(晴天)和5—6天(阴天)。  相似文献   
518.
<正>一、前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相关标准制定的基本原则,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人类遗传资源管理条例》、《干细胞通用要求》、《细胞治疗产品研究与评价技术指导原则》、《干细胞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前研究指导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实验室建筑技术规范》、《洁净室施工及验收规范》等规范性文件,制定《临床级人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扩增、超低温冻存、复苏、移植前制备及其质量控制技术规范》,简称间充质干细胞制备及质量控制技术规范。二、范围  相似文献   
519.
5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