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 毫秒
1
1.
本文在50例行肺切除术中,分别采集病肺、支气管切缘、健侧支气管内分泌物450份,做常规细菌和细菌L型培养及药敏试验。分离出需氧菌和真菌60株,厌氧菌12株、细菌L型42株。菌群主要分布在病肺内约占50%。需氧菌种中G+球菌占61.7%,葡萄球菌多见;其次G ̄+杆菌占23.3%,以肠杆菌科细菌为主。厌氧菌占细菌型16.7%。细菌L型特点与细菌型一致。围术期选择作用于细胞壁和细胞质的抗生素,以杀灭细菌型及细菌L型感染。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有效健康教育对患者全肺切除术后长期生活质量(QOL)的影响。方法:随机将100例全肺切除术后患者分为二组,分别采取对患者及家属有效健康教育干预和无干预措施,采用欧洲癌症治疗与研究组织癌症生存量表核心量表(EORTC QLQ-C30,简称QLQ-C30)中文版评估病人的生活质量,对术前及术后1,3,6和12个月的QLQ-C30得分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1)两组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中的功能得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症状方面,术后呼吸困难,疼痛明显加重;术后第6个月疲乏及经济困难明显加重;术后第12个月起,经济困难状况好转,较术前无明显差异(P0.05);3)无干预组与有效健康教育组在体力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状况方面有统计学差异(P0.05);4)在术后,无干预组在疲劳和呼吸困难方面的QLQ-C30得分比有效健康教育组的低,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但是在12月之后直至病人基本恢复与有效健康教育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围手术期实施有效健康教育,可使全肺切除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比较两种护理措施术后生活质量,有效健康教育组较无干预组患者功能恢复较快,自觉不良症状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不同肺叶切除手术方法对术后长期生活质量(QOL)影响。方法:采用生活质量测定量表核心量表(QLQ-C30)调查从2005年4月1日至2006年3月31日在我科治疗的8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肺叶切除(单叶/双叶切除);B组:全肺切除术。对其术前和术后3,6和12个月的QLQ-C30得分与参考值进行比较。结果:①术前术后生活质量相比较。功能方面,术后情绪功能,体力功能显着下降;症状方面,术后呼吸困难,疼痛明显加重;术后第3个月疲乏明显加重;术后第3,6个月经济困难较术前明显加重;②两组术后生活质量相比较,功能方面,术后B组体力功能、角色功能、情绪功能及总体状况显著的降低;症状方面,B组较A组,术后疲乏显著升高,第3-12个月疼痛,第3,6个月呼吸困难均显著升高。结论:术后生活质量与术前比较,全肺切除对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明显。比较两种方法,全肺切除组较肺叶切除患者术后长期生活质量下降明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规律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对全肺切除术后心衰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唐都医院胸外科于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行开胸全肺切除术,且术后并发心衰的患者184例进行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将所选患者分为研究组(96例)和对照组(88例),前者除常规心衰治疗外,每天至少1次使用纤维支气管镜吸痰,必要时可根据痰量增加吸痰次数;后者仅采用利尿、强心、扩血管等常规疗法,比较两组患者的心指数、呼吸频率、动脉血气分析等指标,同时测定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72 h的血浆脑钠肽浓度。结果:治疗后1 h,对照组患者的心指数由(2.7±0.2)L/min·m2升高至(3.1±0.3)L/min·m2,呼吸频率由(35.4±2.9)次/分降至(21.3±2.5)次/分,Pa O2由(57.4±3.9)mm Hg升至(60.3±3.4)mm Hg,Sa O2由(83.5±7.1)%升至(86.3±3.7)%;研究组患者的心指数由(2.8±0.1)L/min·m2升高至(3.5±0.2)L/min·m2,呼吸频率由(34.2±3.1)次/分降至(19.2±2.2)次/分,Pa O2由(56.5±4.8)mm Hg升至(66.2±7.1)mm Hg,Sa O2由(84.5±6.5)%升至(91.6±3.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治疗后的以上指标水平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 h内,79.2%的研究组患者咳嗽、咳痰及肺部湿罗音基本缓解,对照组患者以上症状、体征的缓解率为47.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72 h,研究组患者的血浆脑钠肽浓度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576.3±77.6 vs894.6±86.5,P0.01)。结论:支气管镜吸痰有助于改善全肺切除术后心衰患者的心肺功能。  相似文献   
5.
In humans, disrupted repair and remodeling of injured lung contributes to a host of acute and chronic lung disorders which may ultimately lead to disability or death. Injury-based animal models of lung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are limited by injury-specific responses making it difficult to differentiate changes related to the injury response and injury resolution from changes related to lung repair and lung regeneration. However, use of animal models to identify thes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signaling pathways is critical to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ies aimed at improving pulmonary function following lung injury. The mouse pneumonectomy model utilizes compensatory lung growth to isolate those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signals in order to more clearly define mechanisms of alveolar re-septation. Here, we describe our technique for performing mouse pneumonectomy and sham pneumonectomy. This technique may be utilized in conjunction with lineage tracing or other transgenic mouse models to define molecular and cellular mechanism of lung repair and regeneration.  相似文献   
6.
目的:目前临床治疗肺癌的主要方法是手术治疗,但肺切除术会引起肺循环障碍而诱发心功能减退,影响手术效果及安全。本研究针对肺癌患者实施肺叶切除术与全肺切除术,观察患者右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分析不同术式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为该病的治疗积累临床经验。方法:选取2010年4月-2012年12月在我院心胸外科接受手术治疗的肺癌患者64例,分为对照组(30例)和研究组(3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全肺切除术,研究组患者采用肺叶切除术。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及手术后第八天的中心静脉压(CVP)、动脉血氧分压(PaO2)、心率(HR)、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RVEDVI)、右心室射血分数(RVEF)及肺动脉平均压(mPAP)等右心功能各项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手术前,两组患者右心功能各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手术后第八天,研究组患者的PaO2水平和RVEF均高于对照组,而HR、RVEDVI及mPAP则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显著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肺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右心功能的影响较肺叶切除术更为明显。我们在确保病灶能够被顺利切除的前提下,应选择肺叶切除术,以减少手术对患者右心功能的损害,从而提高手术的安全性及成功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