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Emerging evidence suggests that a high-fat diet (HFD) can influence endoplasmic reticulum (ER) stress and gut microbiota. Crataegi Fructus is a traditional Chinese herb widely used in formulas for dyspepsia, with Dashanzha Pill composed of raw Crataegi Fructus (DR) being a representative drug. Processing products of Crataegi Fructus, however, have a stronger pro-digestive effect, and we hypothesized that Dashanzha Pill composed of charred Crataegi Fructus (DC) is more effective. We found that the contents of glucose 1-phosphate and luteolin in DR and DC were substantially different via ultra-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ybrid quadrupole-Orbitrap high-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DC outperformed DR in improving histopathological changes, increasing gastrin and motilin, and decreasing vasoactive intestinal peptides in rats with HFD induced dyspepsia. Fecal microbiota analysis revealed that DC could restore the disturbed intestinal microbiota composition, including that of Bacteroides, Akkermansia, and Intestinimonas to normal levels. Furthermore, DC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 mRNA and protein levels of 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 protein kinase R-like ER kinase, and eukaryotic initiation factor 2α. Taken together, DC outperformed DR in relieving dyspepsia by regulating gut microbiota and alleviating ER stress.  相似文献   
2.
采用比色法与HPLC指纹图谱法对诃子进行质量控制,建立了诃子中的主要药效成分总鞣质含量测定方法以及诃子的HPLC指纹图谱质量控制方法。结果诃子的总鞣质含量达到20.6%,生成的对照指纹图谱与各图谱相似度≥0.94。本实验建立的评价方法能够快速、准确、简便、全面地评价中药诃子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弥补药典中对诃子的质量控制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3.
【摘要】 目的 通过建立抗生素诱导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模型,应用PCR-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分析小鼠肠道菌群失调前后经服用中药砂仁调理后肠道菌群指纹图谱的变化。方法 选用10只昆明种小鼠,正常培养7 d,适应环境后每天取粪便1次,连续3 d;菌群稳定后按100 mg/kg的头孢拉啶灌胃,每天灌胃2次,连续5 d,每天取粪便1次;上述小鼠随机分为两个组,自然恢复组(饲喂基础饲料)和砂仁处理组,每组5只。3 d后每天取粪便1次,连续3 d,提取细菌总DNA,以16S rRNA基因V3区通用引物扩增,对扩增的PCR产物进行DGGE电泳及指纹图谱分析并切胶测序比对。结果 抗生素处理后小鼠肠道菌群与正常小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致病菌增加,砂仁处理组小鼠与正常小鼠的肠道菌群指纹图谱有很大的相似性,但与自然恢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抗生素可导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而中药砂仁对肠道菌群失调有明显的恢复作用。  相似文献   
4.
5.
基于多元活性成分同时测定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探讨不同贮藏条件对五味子药材质量的影响。采用超快速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线性离子阱质谱(UFLC-QTRAP-MS/MS)同时测定不同贮藏条件(包装材料,贮藏温度)五味子中木脂素(五味子酯乙、五味子醇乙、五味子丙素、五味子乙素、五味子甲素、五味子酯甲、五味子醇甲、五味子酚、戈米辛D、戈米辛J、当归酰基戈米辛H)及有机酸(L-苹果酸、酒石酸、原儿茶酸、奎宁酸)共15种指标成分的含量;根据15种目标成分的含量,用灰色关联度分析和TOPSIS法对不同贮藏五味子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15种化合物在一定浓度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 1;精密度、重复性和稳定性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6.64%~99.96%之间,RSD均小于5%。灰色关联度分析中r_i的最大差异较小为57.5%,TOPSIS法中C_i值的最大差异较大为81.3%,两种结果均显示S4、S3、S1的综合质量较好,五味子的适宜贮藏条件为以聚乙烯密封袋为外包装存放于阴凉库。所建立的方法准确、可靠,可用于五味子药材内在质量的综合评价,本研究可为五味子适宜储藏条件的优选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鸦胆子油乳联合NP方案化疗与单纯NP方案化疗对晚期肺小细胞癌患者的疗效、生活质量等因素的影响。方法:将154例患有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在NP方案化疗基础上使用鸦胆子油乳治疗;对照组,单纯接受NP方案化疗。对154例患者追踪3个月,观察并比较患者的疗效、体质量、生活质量、毒副反应等方面的差异。结果:在NP方案化疗基础上使用鸦胆子油乳治疗在患者疗效评价方面与单纯NP方案化疗相比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提高患者体质量、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等方面均优于单纯NP方案化疗(P<0.05);在化疗所引发的白细胞、血红蛋白和血小板降低等部分毒副反应发生率方面低于单纯NP方案化疗组(P<0.05)。结论:鸦胆子油乳联合NP方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不仅可以起到化疗增效的作用,而且能够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的改善临床症候,降低化疗引发的毒副反应,这一联合治疗方案可以在临床治疗中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8.
AAS法测定陕产不同生长期女贞子中铁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陕西境内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女贞子中Fe含量进行分析测定.方法:采收陕西境内关中3市(渭南、西安、宝鸡)与陕南2市(安康、汉中)10月产女贞子;并采收西安8、9、10、11和12月产女贞子,去杂质阴干,室温密闭贮藏.样品湿法消解以后,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检测其中的Fe含量,考察了干扰情况、方法的准确度和精密度.结果:本方法的检出限均小于0.3μg·mL-1,RSD≤2.46%,加样回收率在97.6~103.8%范围内.实际检测结果显示女贞子中铁含量较为丰富.结论:女贞子在不同产地、不同生长期铁含量不同,故在实际应用时应根据实际药用需要适时采集.  相似文献   
9.
研究和探讨海南黎药海巴戟多糖含量,并对多糖含量测量过程中引入的不确定因素进行评估。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海巴戟药材中多糖含量,并根据苯酚-硫酸法建立数学模型,找出影响不确定的因素,最终确定测量结果的合成不确定度和扩展不确定度。以D-葡萄糖作为对照品,浓度在0.002 5~0.012 5 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 4),重现性试验RSD=1.84%,4 h内显色稳定,加样回收率为98.05%(n=9,RSD=2.32%);16批海巴戟药材多糖含量为5.53%~12.63%,其多糖含量测定方法的合成不确定度为0.029 4~0.093 8,扩展不确定度为0.059 0~0.187 6。影响测量不确定度的主要因素有称量、浓度配制和吸光度。本研究建立的海南黎药海巴戟多糖含量测定方法适应性广、灵敏度高,若将测量结果不确定度纳入标准制定有助于对海巴戟药材含量分析方法的建立和质量标准的制定,有利于对海巴戟药材资源的开发。  相似文献   
10.
对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和蔓荆子黄素含量进行测定,不同地区含量差异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的质量水平,为进一步开发福建野生单叶蔓荆子提供基础研究数据。回流提取总黄酮,紫外分光光度法(UV法)测定总黄酮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法)测定蔓荆子黄素含量。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野生单叶蔓荆子总黄酮含量范围为7.081%~10.792%,平均含量9.040%;蔓荆子黄素含量范围为0.06170%~0.12578%,平均含量0.08878%。福建省不同地区野生单叶蔓荆子质量(以蔓荆子黄素含量为指标)均符合药典规定,可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