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2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329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6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20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28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31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31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1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银耳科的三个新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寅斌 《真菌学报》1989,8(1):17-21
  相似文献   
2.
黔桂边境六县植物区系组成及其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光照   《广西植物》1990,10(4):297-306
黔桂边境六县植物区系有维管束植物203科921属2255种(变种)。其中种子植物含25种以上的有22科,代表成分有樟科、山茶科、壳斗科、五加科、桑科和椴树科。区系的特点是:地理成分复杂、分布交错;热带、亚热带性质明显;区系起源古老;特有珍稀种类多;喜酸成分较喜钙成分占优势;草本与木本种类近等。此外,对本区系自然条件及植物资源利用也作了简述。  相似文献   
3.
虫生真菌双生座壳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双生座壳孢(Aschersonia duplex Berk.)系日本卷毛蚧的病原真菌。此菌在人工培养基和自然基物上生长好,并能产生大量分生孢子。对 C 源中的蔗糖、葡萄糖、甘露醇、山梨糖;N 源中的蛋白胨,天冬素、L-酪氨酸、KNO_3利用好。生长适温22—26℃。病原流行季节相对湿度在80%以上。田间接种,对寄主致病性强,有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4.
张世仪  王玢 《生理学报》1992,44(5):448-454
Female Wistar rats were trained in a Skinner-box, 30 trials per day in a dark room to establish operant defence conditioning. Training started with a light (15 s), then combined with footshock for further 8 s. When the rats learned to press the key to avoid footshock within 15 s, conditioned response was considered established. After the rats reached a conditioning rate (CR) above 80% for 5 days, cannulae were implanted into caudate-putamen. Two to three days later, Met-enkephalin (MEK) or bestatin (an aminopeptidase inhibitor) was injected bilaterally into caudate-putamen. 30 min, 2 h, 24 h and 48 h after injection, conditioning tests were conducted, with each session consisting of 30 trials. Control experiments were done when 0.9% NaCl (NS) was injected. After injection of NS, CR maintained above 80% in all 4 test sessions. MEK (60 ng/rat) or bestatin (10 micrograms/rat) significantly lowered the CR during the 30 min and 2 h test session. In the latter case, the latency (L) was also prolonged. However both CR and L returned to the control level in the 24 h and 48 h test sessions. Naloxone (2 mg/kg, i.p.) blocked the conditioning-depression effect of bestatin. No significant alteration was seen in locomotor activity after MEK or bestatin injec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enkephalin in caudate-putamen may be involved in the regulation of retrieval of conditioning. Bestatin mimics the effect of MEK on conditioning reflex probably by increasing production of endogenous enkephalin.  相似文献   
5.
中国小壳化石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小壳化石研究已有20年的历程,通过同行们的辛勤劳动已取得了令人注目的丰硕成果。70年代中期,我们首次将酸泡方法应用于小壳化石的处理,从而获得了大量的多门类的未知带壳化石,全面揭示了中国寒武纪带壳动物大爆发的内幕。这一结果,不仅改写了20年前“前三叶虫期”只有肉眼可见的杆状软舌螺化石的状况,而且填补了古生物门类的大片空白。  相似文献   
6.
7.
本文报导四川省西部鱼类寄生粘孢子虫粘体虫属六新种,即异型粘体虫,新种Myxosoma disparis sp.nov.,四川粘体虫,新种Myxosoma sichuanensis sp.nov.,光唇粘体虫,新种Myxosoma acrossochilusi sp.nov.鳅粘体虫,新种Myxosoma nemachilusi sp.nov.斜囊粘体虫,新种Myxosoma obliqua sp.nov.,雅安粘体虫,新种Myxosoma yaanensis sp.nov.。  相似文献   
8.
扁座壳孢(Aschersonia placenta Berk.et Br.)是黑胶粉虱病原真菌,在寄主初龄幼虫期使用孢子悬浮液喷雾,个体容易感病,而且致死力较强。该菌最适生长温度24—26℃,暴发性流行季节气候条件多阴雨,相对湿度在85%以上。病原能在一般培养基上生长繁殖。在自然界以感病致死虫尸为营养载体,粘附在叶面,不断形成分生孢子,产生再次侵染,对控制害虫虫口增长作用显著,是综合防治中不可忽视的生物因素。  相似文献   
9.
球针壳属一新种和一新组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报道了球针壳属(Phyllactinia)的一个新种和一个新组合,即寄生于杜鹃花科(Ericaceae)吊钟花属(ENkianthus)灯笼花(E.chinensis Franch)上的灯笼花球针壳(Phyllactiniaenkianthi z.y. zhao sp. nov.)和寄生于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茶藨子(Ribes sp.)上的茶藨子球针壳(Phyllactinia ribesii(Jacz.)z. y. zhao comb. nov.)。上述新分类单位均有汉文和拉丁文描述,新分类单位与近似种有汉文讨论。  相似文献   
10.
自然界甘蓝茎点霉(Phoma lingam)的有性世代为斑点小球腔菌Leptosphaeriamaculans通常形成于甘蓝属植株的越冬残茎上。在实验室内其有性阶段不易培养或需要较长的时间,而且形成假囊壳的百分率也很低。为了在实验室内能短期诱发大量L.maculans的假囊壳,本实验研究了该菌假囊壳生成的条件,创造了双层培养方法。自澳大利亚采集到有该菌假囊壳的芸苔(Brassica napus)残基,分离得到子囊孢子单孢后代数十株,同时用保存的已知交配型665(+)和666(-)为材料,研究了(+)(-)配对结合的环境条件。实验结果表明16℃的温度,近紫外光照射(黑光灯)和V_(?)麦杆琼脂培养基上可以产生少量的假囊壳。但是,若配合以双层培养,则在培养4周后可产生大量成熟的假囊壳。实验还确定了该菌在性细胞形成、交配、子囊形成和成熟等阶段对环境因子都有不同的要求。双层培养对假囊壳的发育有重要作用。前期菌体营养生长与后期假囊壳的成熟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