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9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两种捕食马尾松毛虫鸟类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山雀和白颊噪鹛是马尾松毛虫的最重要捕食性天敌。大山雀营巢于墙洞、土洞和树洞中,每窝产卵4—9枚。孵卵期平均14.8天,育雏期15—18天,幼鸟出窝率56.06%。白颊噪鹛营巢于浓密的杉树树冠及荆刺丛中,每窝产卵2—5枚,孵卵期平均14.6天,幼鸟出窝率36.36—44.26%。大山雀对1龄松毛虫为吞食,对2龄以上的松毛虫只啄食虫体的一部分;白颊噪鹛对各龄松毛虫均为吞食。在林间松树上人工放虫后3—4天,鸟对松毛虫的最高捕食率达94.84%。对已驯化的鸟在笼内做捕食量测定,大山雀和白颊噪鹛对1龄松毛虫每小时的捕食量分别为187和951条。  相似文献   
2.
四种鹭类繁殖生态生物学研究   总被引:35,自引:2,他引:33  
本文对夜鹭,白鹭,黄鹭白鹭,池鹭混群在同一巢区的繁殖,种间协高及雏鸟生长进行进行了观察研究,其中黄嘴白路豫南大别山类新纪录,在此繁殖亦为首次发现。几种路在巢位,食性,取食活动和习性方面都表现出其混居同一巢地繁殖的种间协调性,符合高期假说。比较4种鹭鸟雏鸟生长过程中各生长参数。其中池鹭虽个体最小,但体重和各部位生长却对较快。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淡水、土壤自由生活线虫国内新记录11种,即:田园素矛线虫Achromadoraruricola,半棘素矛线虫Achromadorasemiarmata,叉齿烙线虫Ironusdentifurcatus,好逸烙线虫Ironusignavus,亲邻三孔线虫Tripylaaffinis,球形三孔线虫Tripylaglomerans,谢氏小三孔线虫Tripylinasheri,墙根绕线虫Plectusparietinus,似疑绕线虫Plectusinquirendus,愁容筒咽线虫Cylindrolaimusmelancholicus,小柄拟绕线虫Paraplectonemapedunculata.  相似文献   
4.
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顺、逆行标记方法对鸣禽鸟蜡嘴雀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脑干听觉核团及神经通路,从外周至中枢逐级进行了追踪研究。结果表明:1.控制发声的神经核团及通路,前脑古纹状体腹内侧粗核是大脑控制发声的重要核团之一,它发出枕中脑后束经端脑前联合呈双侧支配延脑中间核,中间核又发出舌下神经经气管鸣管分支支配鸣肌,中间核同时也接受中脑背内侧核的支配,2.脑干听觉中枢及通路,中脑背外侧核是脑干较高级听觉中枢、初级中枢耳蜗核由角核和前庭外侧核组成,NA发出以对侧为主的纤维经外侧丘系可直接传入中脑背外侧核形成脑干听觉直接通路。  相似文献   
5.
《水生生物学集刊》1977,6(2):243-244
1972—1974年,我们先后对草鱼细菌性烂鳃病和白头白嘴病的病原进行了分离,确定了烂鳃病的病原体为鱼害粘球菌(Myxococcus pisclcola),白头白嘴病的病原亦为粘球菌之一,但尚未定种(Myxococcus sp.)。为了寻找治疗这两种病的有效药物,我们进行了以中草药为主的治疗试验。  相似文献   
6.
橙翅噪鹛的生态习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洪成  黄炎 《四川动物》1991,10(3):34-35
橙翅噪鹛(Garrulax ellioti)是我国的特有种;在卧龙自然保护区是留鸟;从常绿阔叶林带到高山灌丛带都有分布,为优势种类。关于橙翅噪鹛的生态资料,过去只见零星报道;现将1984年5月—1987年7月期间所得资料报道如下。1非繁殖期此鸟在非繁殖期多结群活动,冬季常结成20—30只左右的大群,最多时可达50—60只。常见在地面或丛林底部穿梭跳跃,受惊时快速跳走或短距离飞行,隐蔽到灌丛深处。善鸣叫,鸣声多变,在清晨尤为响亮而频繁。常听见的鸣声似“wān dǒu—miè泊”和“gǚ、ěr”声。翌年3、4月份陆续进入繁殖地,所见群体在10只左右。5月初群体…  相似文献   
7.
岩参属的分类学界限及中国-喜马拉雅菊科二新属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铸 《植物分类学报》1991,29(5):394-417
本文是对中国-喜马拉雅地区的原莴苣属植物提出的分类订正。是笔者前一篇文章《莴苣属订正 及亚洲大陆菊科植物二新属》的续篇。文中建立了两个新属,即毛鳞菊属Chaetoseris Shih和细莴苣属Stenoseris Shih;文末及文中提供了本文所涉及的一些属种的分属和分种检索表。  相似文献   
8.
2012年1月至2013年5月在滇池湿地34个样点上开展了每月1次(共17次)的鸟类调查。迄今为止,滇池湿地共发现鸻鹬类850只次,隶属于5科11属20种。其中,铁嘴沙鸻Charadrius leschenaultia和弯嘴滨鹬Calidris ferruginea为云南鸟类新分布;水雉Hydrophasianus chirurgus和蒙古沙鸻Charadrius mongolus为滇池鸟类新纪录。有18种(731只次)鸻鹬类集中分布在滇池整治过程中形成的福保湾湿地。福保湾湿地大面积浅水泥滩、开阔水域和稠密植被,交错形成了鸻鹬类偏好的生境格局,是导致3种鸻鹬类新分布和大量鸻鹬类个体集中分布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通过施肥措施对鳄嘴花[Clinacanthus nutans(Burm. f.) Lindau]生物量分配的影响研究得到,鳄嘴花各构件生物量与各构件生物量的分配比例并不总是一致。N肥处理组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均较K低。P肥则为处理4根茎叶以及总生物量较大。而K肥根茎生物量较大的均为处理5,叶和总生物量较大的则为处理4。有机肥的施肥效果对鳄嘴花各构件生物量的促进效果均较差。施肥配比中,各个施肥配比对根、茎生物量的增加效果均较差。叶和总生物量中,则为N1∶P1∶K1效果较好。总体来看,合理施肥对鳄嘴花生物量的增加有促进作用,对生物量的分配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目前,如何从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光谱实验中准确地确定蛋白质的三维结构是生物物理学中的一个热门课题,因为蛋白质是生物体的重要组成成分,了解蛋白质的空间结构对研究其功能至关重要,然而由于实验数据的严重缺乏使其成为一个很大的挑战。方法 在本文中,通过恢复距离矩阵的矩阵填充(matrix completion,MC)算法来解决蛋白质结构确定问题。首先,初始距离矩阵模型被建立,由于实验数据的缺乏,此时的初始距离矩阵为不完整矩阵,随后通过MC算法恢复初始距离矩阵的缺失数据,从而获得整个蛋白质三维结构。为了进一步测试算法的性能,本文选取了4种不同拓扑结构的蛋白质和6种现有的MC算法进行了测试,探究了算法在不同的采样率以及不同程度噪声的情况下算法的恢复效果。结果 通过分析均方根偏差(root-mean-square deviation,RMSD)和计算时间这两个重要指标的平均值及标准差评估了算法的性能,结果显示当采样率和噪声因子控制在一定范围内时,RMSD值和标准差都能达到很小的值。另外本文更加具体地比较了不同算法的特点和优势,在精确采样情况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