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1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张荐 《生物磁学》2005,5(3):75-76
对象和方法:1 自2002年6月-2004年3月间门诊就诊的颈椎病患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均为男性.观察组9例,年龄38-65岁,平均54岁,病程平均3个月.对照组13例年龄35-60岁,平均50岁,病程平均3.2个月。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前路颈椎显微镜辅助下精准减压联合前路椎间隙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的早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43例颈椎病患者,处理节段共73个;患者均行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减压、髓核切除、Zero-P置入融合内固定术。记录患者手术节段、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及并发症。手术前,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末次随访时的颈部及上肢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颈部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和颈椎残障功能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并采用配对t检验对不同时间点的评分进行分析,评估临床疗效。并同期行颈椎X线、CT及MRI检查,测量和评估椎间隙高度、颈椎Cobb角的改变情况和邻近节段异位骨化形成(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结果:所有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18个月,平均(14.9±2.2)个月。平均手术时间(82.2±20.9)min,失血量(91.5±33.7) m L;未发生神经和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与术前相比,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及末次随访时的VAS评分、JOA评分、NDI评分、椎间隙高度及Cobb角均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后随访时间点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出现轻度吞咽困难2例,中度和重度吞咽困难各1例。随访期间,所有患者均获椎间骨性融合,未发生Zero-P融合器松动、滑脱或断裂,椎体未出现继发性骨折。结论:显微镜辅助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Zero-P融合器置入治疗颈椎病,能够精准的去除神经脊髓组织的压迫,术后短期和中期临床疗效良好,同时显微镜下止血、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手术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核心稳定训练联合五禽戏对颈型颈椎病(NTCS)患者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NTCS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核心稳定训练)和研究组(核心稳定训练联合五禽戏)各40例。对比两组疗效、颈椎疼痛、颈椎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1个月、2个月后、3个月后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逐渐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下降,且研究组的下降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颈椎前屈、后伸、左旋、右旋活动度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干预3个月后SF-36各维度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研究组的升高程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NTCS患者采用五禽戏、核心稳定训练联合干预,可有效缓解颈椎疼痛,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疗效明确。  相似文献   
4.
在中老年人群中脊髓型颈椎病是造成脊髓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其发病机制复杂,主要有静态和动态因素、缺血、内皮细胞损伤和血脊髓屏障的破坏、炎症及细胞凋亡等学说,每一种学说并不能够完美的解释脊髓型颈椎病的发病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探索其机制。对于进行性发展的脊髓型颈椎病多采用手术治疗,手术方式主要有前路、后路及前后路联合手术,如何选择手术方案仍是临床医生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该病的发病机制及手术治疗的相关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临床路径在神经根型颈椎病保守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制订临床路径,将实施临床路径前后病人的住院天数、医疗费用、健康知识评分、满意度进行比较并对出现的变异进行管理。结果 实施临床路径提高了医务人员工作的主动性,加强了医患沟通,使患者住院天数、医疗费用有所下降,健康知识掌握情况、满意度有所提高。统计学分析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临床路径作为一种新型的医疗质量管理模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临床执行过程中应注意对变异的管理。  相似文献   
6.
定义与特征:颈椎小关节机能紊乱又称颈椎椎骨骨错缝、颈椎小关节错缝、颈椎小关节半脱位,是因颈椎小关节的解剖位置改变,以及颈椎机能失常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属于颈椎病中的一个病种,其症状表现突出,临床多见;同时颈椎间小关节紊乱是颈椎病的发病因素之一,在临床上的颈椎病变中又比较多见,两常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相似文献   
7.
李志红  顾瑛  白钢 《蛇志》2002,14(1):51-52
为了探讨眼震电图临床应用价值 ,我们给 3 9例颈椎病患者做冷、热水双温试验 ,并记录眼震电图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用 WYC- 1型温度性眼震刺激仪灌水 ,HB-3型眼震电图机记录眼震电图 ,为 3 9例经 X线拍片并结合临床症状明确诊断有颈椎病的患者做冷、热水双温试验。其中男 2 4例 ,女 1 5例 ;年龄 2 0~72岁 ,平均 40 .6岁。要求受检者闭眼 ,取平卧位 ,头抬高 3 0度 ,做整数减 7的连续减法心算。灌水顺序为先左耳 3 0度、右耳 3 0度、再左耳 44度、右耳 44度 ,每次灌水间隔时间为眼震消失后 5 min,灌水量为 2 0 s均匀…  相似文献   
8.
颈榷牵引磁场综合治疗颈椎病25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9.
10.
对226例颈椎病患者,电磁场足底反射治疗取得良好效果。本组颈椎病195例经治疗有效率92.30%;腰痛为93.54%。两组病人均系骨质增生,其疗效比较基本相同。差异不显著(P>0.0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