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胡廷松  黎廷芝  何俊   《广西植物》1988,(3):263-267
青天葵是广西特产药材,过去一直处于野生状态,药源日渐枯竭.供不应求。作者通过调查和研究,掌握了它的生态条件和生物学特性。实践证明,青天葵由野生变为人工栽培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2.
落葵(Basella rubra L.)小孢子的发育为同时型,四分体呈四面体排列。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可清楚地看到胼胝壁的消长变化。三胞花粉,具散沟和网状纹饰。腺质绒毡层。 胚囊的发育为蓼型。反足细胞早期退化。内珠被突出形成珠被喙,同时,在其珠孔区域,有由内珠被的内表皮细胞所发育而来的类似盖状结构。 本文还注意到同一花中以及相邻花朵之间,花粉粒与胚囊发育进程的相关。花粉粒的发育略早于胚囊的发育,但以后由于胚囊母细胞形成胚囊的进程较为迅速,以致花粉粒与胚囊能够同时成熟。  相似文献   
3.
青天葵的人工栽培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廷松  何茂金  兰祖栽  黎廷芝   《广西植物》1993,13(3):263-266
本文报道青天葵的栽培研究结果。采用较大的种苗种植可获得较大的种茎;选用大中种茎,适当密植,在60—70%的荫蔽度条件下产量较高;适当推迟收获期,不但产量高,而且形成的球茎较大,有利于青天蔡的繁殖和生长。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了解落葵上一种新病害的发病规律,文中对其病原菌落葵匍柄霉(Stemphylium basellae)进行了生物学特性研究。结果表明:病原菌菌丝生长的最适培养基为PDA,最适的碳、氮源分别为葡萄糖和硝酸钾,菌丝在15~35℃范围内适宜生长,最适温度25℃,最适p H 5.0,黑暗条件更利于病原菌菌丝生长;病原菌在落葵煎汁培养基上产孢最多,产孢最适碳氮源、最适温度、最适p H和光照条件与菌丝相同。病原菌菌丝和分生孢子的致死条件分别为45℃处理15 min和43℃处理15 min。  相似文献   
5.
藤三七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植物名称藤三七(Boussingaultia gracilis var. pseudobaselloides Bailey),别名藤子三七、山豆厨菜、野山葵、野落葵、落葵薯、洋葵薯。  相似文献   
6.
采用石蜡切片法对落葵薯(Anredera cordifolia(Tenore)Steenis)粘液细胞的分布及发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粘液细胞普遍存在于落葵薯的茎、叶、叶柄中,粘液细胞单个散生分布于茎的髓及皮层组织中;叶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中都可见粘液细胞,且海绵组织中的数量明显多于栅栏组织中的;叶柄中的粘液细胞不多,主要分布在维管束四周的皮层组织中。粘液细胞的发育分为4个阶段:原始细胞阶段、液泡化阶段、成熟阶段和细胞质解体阶段。粘液细胞最早出现于第六叶原基,且其发育与茎、叶器官的组织分化不同步。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青天葵及其常见混伪品的ITS2序列,建立青天葵新型真伪鉴别方法.采用植物基因组DNA提取试剂盒提取青天葵及其混伪品的叶片DNA,一对通用引物PCR扩增ITS2基因片段并直接双向测序.采用DNAMAN、ClustalX软件拼接比对序列,MEGA4.0软件构建NJ树,Schultz等建立的数据库和网站预测ITS2序列的二级结构.结果显示,获得的12条ITS2序列的长度范围为203-242 bp,GC含量范围为53.1%-71.8%.所有样品ITS2序列比对后的长度为249 bp,其中存在226个变异位点.青天葵种间K2P遗传距离(1.125)远大于种内K2P遗传距离(0.004).基于ITS2的序列的NJ树和二级结构均能直观地区分青天葵及其混伪品.  相似文献   
8.
链格孢生于苋科植物上新种一个,Alternaria achyranthis, 新记录种一个,A. Celosiae; 生于落葵科植物上的新种一个,A. basellae;生于藜科植物上的新种一个,A. Chenopodiicola 中国新记录种一个,A.Spinaciae 新种模式标本保藏在山东农业大学植物病理学标本室(HSAUP)。  相似文献   
9.
芙蓉葵是棉属的近缘植物,具有棉花需要的早熟、强结实、耐寒、抗黄萎病等优良性状.本文对芙蓉葵的细胞学特征进行了研究,为其优良性状在棉花遗传改良中的应用提供细胞遗传学资料和理论依据.利用压片法获得了分散良好、形态清晰的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表明:芙蓉葵染色体的平均长度为5.96±0.83μm,在1号染色体上发现随体;臂比>2的染色体占10.5%,最长染色体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为1.68,核型类型为2A型,核型公式为2n=2x=38=32m+6sm(2SAT).芙蓉葵花粉母细胞的减数分裂正常,中期Ⅰ有19个二价体(19Ⅱ).  相似文献   
10.
皇后葵及香棕种子休眠机理与催芽技术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以生产上发芽不整齐的皇后葵和香棕种子为材料,研究棕榈科植物种子的休眠机理及催芽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皇后葵及香棕的果肉及胚乳中均含有发芽抑制物质,同一植株的种子发芽率及发芽力的差别还与种子的成熟度有关,用GA3100mg/L或NAA 100mg/L浸种有利于提高发芽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