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9篇
  免费   195篇
  国内免费   790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53篇
  2020年   50篇
  2019年   54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68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01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71篇
  2008年   145篇
  2007年   59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72篇
  2004年   65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35篇
  1999年   23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2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个描述多种产量-密度关系的经验模型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提出一个新的关于产量-密度关系的经验模型,该模型具有以下主要特点。(1) 能描述低密度下不存在种内干扰的产量-密度的直线关系;(2) 能描述从直线型、渐近无极限型、渐近极限型到变型抛物型等多种产量密度类型;(3)参数具有显著的生态学意义。 对温室和田间试验中种内干扰与产量密度关系的实例研究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很好地描述在不同程度的种内干扰下所产生的多种类型的产量-密度关系。  相似文献   
2.
震旦鸦雀种群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世全 《动物学研究》1988,9(3):217-224
震旦鸦雀是一种小型濒危鸟类,在IUCN和ICBP出版的红皮书中,共同认定为Ⅰ(Indeterminate)级。本文是作者于1985~1986年期间,对种群生态进行研究的首次报道。该鸟栖息于上海沿海芦苇滩中。种群密度1.21±0.57对/公顷。文中还论述数量变动和种群活动的变化规律。在奉贤沿海估计有290~387对。在越冬期中,剥取芦鞘内的寄生虫等为食。由于围垦不断发展,栖息地日益缩小,因此在生存上受到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3.
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了猫小脑浦肯野细胞的简单锋电位(PC-SS)。在标准化互协方差函数图中,PC-SS自发放电无明显波峰;弱刺激隐神经只引起A类纤维传入时,PC-SS出现A类诱发放电反应(A-CED),它包括潜伏期为16.7±0.9ms的早反应和270.8±12.8ms的晚反应。用极化电流选择性阻滞A类纤维传导后,强刺激只引起C类纤维单独传入时,出现潜伏期为142.4±4.3ms的C类诱发反应(C-CED)。强刺激同时引起A类和C类纤维传入时,只出现A-CED而不出现C-CED。按标准化功率谱密度函数分析,PC-SS自发放电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类为高峰型,最大能量峰值平均为15.7±4.7×10~(-3),峰频为4.07±1.67Hz;刺激A类纤维使峰值增大,而刺激C类纤维却使峰值减小。另一类为低峰型,峰值为8.4±1.4×10~(-3),峰频为3.67±2.90Hz。刺激A类和C类纤维均使峰值增大,前者增大更多,但峰频均无显著性变化。上述结果表明,C类纤维传入可以到达小脑浦肯野细胞,引起特异的PC-SS放电反应。  相似文献   
4.
黄淮海平原高产田作物群体结构特征   总被引:9,自引:5,他引:4  
本文利用实测资料分析了高产田作物群体结构特征。精播高产栽培麦田春季最大蘖数12×10~6/ha,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5.5—6.0,成穗4.5—5.25×10~6/ha。传统高产栽培麦田春季最大蘖数15—18×10~6/ha,群体最大叶面积指数6.0—6.5,成穗6.0—7.5×10~6/ha。小麦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期叶日积比,精播高产栽培麦田是1∶0.89,传统高产栽培麦田为1∶0.73。夏玉米种植密度主要受叶倾角的影响。紧凑型玉米品种的叶倾角大于65°,种植密度7.5—8.25×10~4/ha;平展型玉米品种的叶倾角小于50°,种植密度5.25—6.0×10~4/ha。  相似文献   
5.
日本落叶松人工林种群自然稀疏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前言日本落叶松(Larix kaempferi)原产日本。种群地理分布范围为北纬35°20′—38°10′,东经136°45′—140°30′,海拔高度为1000—2800m。1900年引入我国,以其较强的适应性“定居”下来,而且生长速度在抚顺地区远比长白落叶松(L.olgensis var.changpaiensis)、兴安落叶松(L.gmelinii)为快;我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山东、山西、陕西、北京、河南、河北、江西、湖北、四川以及新疆等地都有人工栽培,而以吉林、辽宁东部栽培面积较大,在年平均气温2.5—12.0℃、年降水量500—1400mm 的水热条件下能正常生长。  相似文献   
6.
黄寿山  戴志一 《昆虫知识》1996,33(2):108-110
玉米赤眼蜂自身密度干扰效应应显著,在同一寄主(米蛾卵)密度条件下,干扰效应符合Hassell模型,在不同寄主密度条件下,赤眼蜂的寄生功能反应符合Beddington模型,自身密度对寄生率以及个体生殖力也存在于干扰效应。  相似文献   
7.
不同种群密度羊草生态场梯度及其变化特征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通过对植物个体与种群生态场定位实验研究,提出了生态场梯度的概念,并给出了植物与羊草个体生态场梯度的模型,植物生态场的场梯度是,生态场中生态势沿任意方向的变化率。羊草个体生态场梯度同羊草种群密度相关。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加杨(Populus Canadensis),I—214(Populus euramericana(Dode)Guinier CV—214),中保14等杨树密度试验(1988—1991)为依据,分析了初植密度、竞争对生长的抑制作用,阐述了合理密度、合理密度范围、缓冲作用、上限合理密度线的形成过程。指出在双对数图上,上限合理密度线遵从Logistic分布(1nw=K/1+e(0.732·lnN-2.429),呈左侧伸展的S型曲线。该曲线可划分为近似于lnw一lnN直线的上中下三部分,其中间部分直线式的斜率为-1.5左右,称作合理密度直线式。对密度与生长的动态作了分析、概述与讨论。  相似文献   
9.
环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本文研究人类改造荒漠的活动,植被,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竞争种的密度,土壤理化性质等坏境因子对荒漠沙蜥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说明:人类的活动对沙蜥种群密度没有显著影响;决定沙蜥种群密度的主导因子是潜在的可利用的食物资源,植被,土壤含水量,竞争种的密度。这些因子的任何改变都能改变沙蜥的种群密度,均具有调节种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为探索适合格木(Erythrophleum fordii)人工林在幼龄阶段的种植密度,在不同林分密度(2 m×1 m、2 m×2 m、2 m×3 m、3 m×3 m)的6 a生格木人工林下设置标准样地,采用土壤质量评价和灰色关联度等方法,探究不同密度下格木幼林的土壤理化与林下植被特征。结果表明,密度2 m×3 m下的林木胸径、树高最优,较最低水平高16.7%、27.9%;土壤总孔隙度最大,全N、硝态N、铵态N含量最高,灌木草本多样性最高。相关性分析表明土壤化学性质对灌木草本的多样性影响最大。不同林分密度下格木幼林土壤理化性质及林下植物多样性有显著差异,因此,选择合适的林分密度对人工林土壤肥力的可持续利用及林分的经营培育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